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基於蘇東坡效應,人們很難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

心理學:基於蘇東坡效應,人們很難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

你對自己當前處境足夠清楚嗎?當你進入另外一個處境時,是否堅信對前一處境的判斷呢?

拓撲心理學家勒溫認為,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自己的當前處境。只有這個人的當前處境結束,並且進入下一個處境時,才能夠更加客觀的評價上一個處境。當你回顧過去的某段經歷時,你會感受到或喜或悲或感動的情緒變化,但是在彼時彼刻你卻並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歸根結底就是人們很難真正明白自己的當前處境。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蘇東坡效應,在認識論中也被稱之為模糊效應。


蘇東坡效應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個體身處廬山之中時,不能夠掌握廬山的全部面貌。非得等這個人走出廬山,站在廬山的對立面時,才能夠真正清楚廬山的全部面貌,這就是蘇東坡效應。根據拓撲心理學相關理論,當一個人身處某一處境時,同樣很難夠看清自己真實處境。非得是等到這一處境結束之後,當你再來回顧總結的時候,才能夠看清楚彼時的處境。

我不能夠解釋全部的我,我只能夠解釋一部分我,直到我的生命歷程結束的那一刻。儘管有些繞嘴,但是卻解釋了一個客觀事實。與此同時,僥倖心理同樣是蘇東坡效應的衍生品。人們在做壞事時,總是抱著一種僥倖心理,以為自己可以逃避懲罰。其實他們沒有真正看清自己的處境,否則就不會做這些壞事了。也真是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處境,才會有人鋌而走險做壞事。

以吸煙為例,為什麼很多人難以戒掉煙癮,而有的人說戒就戒掉了?歸根結底不僅是自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對處境的明察秋毫的能力。當個體深刻了解自己的處境時,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改變。正如被醫生訓斥過的煙癮病人,更容易戒掉煙癮一樣。你戒煙失敗,就是你沒有真正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


模糊與清晰是一對矛盾體

這個世界不是絕對清晰,也不是絕對模糊的。認識論中的經典原理,模糊與清晰總是既辯證又統一的關係。以手機為例,人們對手機的認識是清晰的也是模糊的。大部分人都會玩手機,有的人瀏覽資訊,有的人打遊戲,有的人打電話、發信息,有的人作為工作的主要工具使用。這是人們對手機清晰的認識的一個層面。人們對手機模糊的認識的層面在於,手機有太多開發者功能,是普通人不會輕易接觸到的。所以,你既不能說自己全然了解手機,也不能夠說自己全然不懂手機。

面對當前的處境,你既不能說全然了解自己的處境,也不能說全然不了解自己的處境。你始終處在一種模糊與清晰的矛盾之中,既不會全然模糊也不會全然清楚。只有當你跳出當前處境時,你大抵可以全然清晰的明白彼時真實的處境。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才會在生活中更加小心謹慎。

如何客觀的看清自己當前的處境?

1、儘可能真實表現自己

一個人越虛假,也就越模糊;相反一個人越真實,也就越清晰。儘可能真實的表現自我,這樣你會更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一個人越是想要掩飾、逃避相關問題,問題也就會越來越複雜,直到超出個體的承受能力,個體再也無力面對問題。平時行得正、坐得端的人更容易應對各種處境,因為真實是不會被打敗的。清晰的事物不會被模糊化,而模糊的事物卻可以清晰化。

2、他人的反饋

仍然需要基於真實的表現自我,他人的反饋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你總是向他人提供一些虛假的信息,那麼你得到的別人的反饋也同樣是虛假的。當你想要看清當前處境,卻又無法跳出當前處境時,尋求他人的反饋自然是一條捷徑。有時候你的競爭對手比你還要了解你,如果你能夠得到競爭者的幫助,那麼對你了解自己的處境會有很大幫助。將你的全部信息告訴利益相關方,你會得到最中肯的建議。

3、儘可能的發揮全部能力

去做你想做、能做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會暴露在你的行動之上。有時候只是簡單的思考自己的處境,並不能夠清楚自己的處境。當你開始著手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才會看清自己的處境。因為有些問題是現實的,如果你沒有解決某些問題,那麼事情就不會順利進行下去。如果你做的一切事情都很順利,說明你的處境是良好的。如果暴露出太多的問題,說明你的處境並不怎麼樣。

總而言之,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處境,儘可能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你才能夠避免犯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論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彼得拉日茨基俄國心理學法學派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