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清王朝面臨外部侵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何不管用了?

當清王朝面臨外部侵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何不管用了?

馬可波羅將其在中國元朝的所聞所見著作成書傳向西方,由此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乃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而在當時各國都興起工業革命,資金乃是維繫發展穩定的前提。在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之後,列強陸陸續續侵犯中國,以求獲得清政府的割地賠償。、

雖然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的是如火如荼,軍事技術也是得到相應的提高。但西方國家入侵中國需要遠渡大洋,所以踏向清政府的土地之時士兵數目並不多。而清政府當時人口數目已經達到了歷代王朝的最巔峰,雖西方列強有大炮加持,但若是清政府全體百姓奮起反抗,結果也未必可知。

在清政府被動挨打的幾十年間里,地方勢力抵抗列強零零星星,大多數百姓都處於觀望之際,或是舉家遷移並未摻入這場家國戰爭。

梁發芾先生曾經在作品之中談到,教科書之中提到鴉片戰爭之時,總是描寫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歷史,但其實不然。相反在史料的記載之中,清朝百姓不但沒有幫助清政府抵抗外來侵略者,甚至投入英軍的隊伍。

比如清朝百姓在面對遠渡重洋的英國軍隊之時,主動出售提供糧食蔬菜,而在珠江,英國軍隊與清政府大戰之時,兩岸兩邊圍滿了觀望群眾,猶如在菜市口殺人一般熱鬧。

在教科書的記載之中,三元里抗擊侵略者乃是最為典型的事例,但其實不然,三元里人民之所以舉起大旗抗擊侵略,純粹是因為英國侵略者侵犯當地女性,引起人們的反抗,這與教科書上所記載的,三元里人民身上所背負的民族大業與愛國情懷可能略有差異,出發點是完全不一致的。

清朝百姓的思想覺悟直至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仍未全部覺醒。在英國軍隊打開虎門大門之時,清朝艦隊被英國軍隊擊退,兩岸百姓皆是冷漠觀望,甚至有如觀賞馬戲團表演,現場發出一陣歡呼聲與唏噓聲。後期多位歷史學者認為,圓明園並非是毀於英法聯軍之手,而是滅於當地百姓之手。

封建思想之中君為上,百姓只能服從不可反抗。所以忠君思想的層層束縛,使得百姓並不在乎究竟誰來擔任他們的統治者。因為在封建社會之中,國家乃是處於帝王的掌握之中,而帝王對於百姓的統治則是壓迫與征服,猶如奴隸一般。

所以,清政府危在旦夕,並不能怪百姓只是遠觀,因為封建思想的束縛告訴他們,無論是誰當皇帝,自己皆如奴隸一般苟且偷生。所以只要英國侵略者並不侵犯到百姓的利益,仍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無論是誰當統治者,與他們都並無相關。

英國的這種野蠻侵略並非是歷史之上的第一次典型事例,在清政府入關之際,中原王朝的漢人數量要遠遠多於滿人,但除去幾個反清復明的佼佼者,大多數漢人皆選擇臣服。而漢人唯一反抗過滿人之時,便是多爾袞下令削髮。士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多爾袞侵犯他們的利益,自然不能容忍。

後人分析清朝百姓之時總是怒其不爭,但很少有人想過,封建統治5000年中,百姓總是一種被奴隸被壓迫的生活。雖然歷代統治者皆提倡,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但其實歷代統治者對於百姓的關心,與強盜並無分別,甚至不如強盜對自己領地的保護。在統治者眼中,百姓只不過是他們鞏固皇權以及應該為他們提供奢華生活的工具。

比如蒙古族統治中原之時。以人的民族分為三六九等,但朱元璋滅掉元朝,重新建造一個屬於漢人的江山之時,並未將老百姓的地位提高。長期以來的封建思想使得老百姓深受苦難,所以當他們觀望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的戰爭之時,清政府落敗反倒是多多少少給他們心裡安慰,終於在他們心中不可一世的統治者也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又有圓明園被毀一樣,古代詩人曾說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圓明園再過於輝煌,就算是有無數多的讚譽,在老百姓看來,那都是是壓榨的結果,如同當年項羽火燒阿房宮一般,大快人心。

因此,清朝滅亡乃是統治者之過,並非是老百姓之過。時局的悲哀以及封建思想層層束縛,造成了清政府只能單打獨鬥,不能激發全民族抗爭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精緻的利己主,謀國不成謀家有餘,康有為的兩面人生
2010年才還清一戰賠款,德國還了近一個世紀,數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