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出家要得到父母允許?

為什麼出家要得到父母允許?

? ? 《四十二章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後世注釋中說,「辭親出家」,意味著出家要得到父母允許才行。近日有居士學到此處時心存疑惑,於是就問:「佛陀都是自己偷著出家的,為什麼後來出家要父母允許呢?」那麼我們試著從經律中的內容,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緣起

? ? ?在戒律當中,特別要求得父母聽許再出家。緣起是佛陀的父王淨飯大王祈請的。我們可以看律文中的有關記載:

? ? 《四分律》卷34:「爾時,輸頭檀那王聞佛度羅睺羅出家,悲泣來僧伽藍中,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一面坐已,白世尊言:「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而難陀童子當為家業,而世尊復度令出家。難陀既出家已,我復有少望心,羅睺羅當為家業,紹嗣不絕,而今世尊復度出家。父母於子多所饒益,乳養瞻視逮其成長,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聽輒便度之。唯願世尊,自今已去,勅諸比丘,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

? ? 爾時世尊,默然受王語。王見世尊默然受語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遶三匝而去。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諸比丘:「父母於子多所饒益,養育乳哺冀其長大,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聽輒便度之。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CBETA, T22, no. 1428, p. 810a6-22)

? ? ?如律文記載,自佛子羅睺羅出家後,父王淨飯大王悲痛難舍,因而祈請佛陀:「惟願世尊!制諸比丘,父母不聽勿令出家。」佛陀慈悲,為護念後世出家人的父母戀子之心,能夠在子女出家前,經由父母許可後出家修行,順應世法故,特別對比丘僧制定要求:「從今日後父母不放,不應與出家。」

? ? ?又,有關「護世譏嫌」是佛陀制戒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若有人未經父母同意輒自出家,這種行為容易遭世譏嫌,認為出家則是不孝父母,無感恩心,無慈悲心,這樣會加重世人誤解、誹謗、輕慢出家人,引起口舌是非比較多。為護正法久住,利於佛教弘法利生,所以佛陀制定出家前先求父母聽許。

? ? ?而且,因父母不許,出家子女身在僧團,身心擾動亦會不安,父母子女互相牽掛,無法安心在僧團修行辦道,種種不利因素,故制此要求。

2、事證

2.1、佛親度弟子的情況:

? ? ?經律中記載,佛陀親自要求欲出家的人,先需聽父母允許後乃得度出家。

? ?《四分律》卷38:「佛問守籠那:「汝父母聽汝不?」答言:「世尊!父母未聽。」佛言:「若父母不聽,如來不聽出家。」答言:「我今當作方便令父母聽。」佛言:「今正是時。」」(CBETA, T22, no. 1428, pp. 843c25-844a2)

? ? 《賴吒和羅經》中說:「賴吒和羅……佛言:「汝報父母未?」賴吒和羅言:「未報父母也。」佛言:「諸佛法,父母不聽者不得作沙門,亦不得與戒。」賴吒和羅言:「諾!請歸報父母。父母聽我作沙門者,我當來還。」佛言:「大善!自思議之。」」(CBETA, T01, no. 68, p. 869a22-29)

? ? 《護國經》:「佛言護國長者子:「汝信出家,父母聽不?」護國答言:「不也。世尊!父母不聽。」佛言護國:「父母不聽,不得出家。」護國復白佛言:「世尊!雖父母未聽,我當求請,堅令聽許。」佛告護國:「如汝所願,今正是時。」」(CBETA, T01, no. 69, p. 872b18-22)

? ? 經律中廣泛記載,佛陀應許佛弟子發心出家前,先問:「汝信出家,父母聽不?」,為後世出家人如法如律如佛所教正信出家做了示範要求,令我們學習效仿。不論是發心出家的人,還是給予剃度受戒的比丘,都要按照佛陀要求的來實行,方能順利出家,除諸障礙,身心安定。

2.2、比丘度弟子的情況:

? ? ?佛言:「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這樣的制定,從度羅睺羅後,比丘僧開始實行,在佛弟子求受戒前,都要詳細征問欲來出家的人:「父母聽否?」若父母不聽,比丘不予出家受具足。律藏中是這樣記載的:

? ? 《十誦律》卷25:「億耳……迦旃延言:「沙門億耳,父母聽汝出家不?」答言:「大德!我父母未聽。」迦旃延言:「我曹法,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受具足戒。」億耳言:「大德!我自求是事,若父母聽,當來出家受具足戒。」迦旃延言:「汝宜知是時。」」(CBETA, T23, no. 1435, p. 180c11-20)

?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3:「時實力子……問馬勝曰:「大德!我今頗得於此善說法律出家圓具成苾芻性,於大德所修梵行不?」馬勝報曰:「太子!汝之父母見聽許不?」實力子曰:「大德!未曾聽許。」馬勝報曰:「若如來及如來弟子與他出家,父母不聽無宜輒度。」實力子曰:「大德!我以方便必令見許。」馬勝報曰:「斯極善哉!」

3、結犯

? ? ?若是有未聽父母同意輒自出家後,在戒律中會有什麼過犯呢?

3.1、如法的情況:

? ? ?發心出家的佛弟子,在出家受具足戒前,先要徵得父母親的同意,方可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出家修行,順應戒法。

? ? ?又,《十誦律》卷54:「問:「養兒欲出家,應問何母?」答:「應問所養母。」」(CBETA, T23, no. 1435, p. 397b16-20)

3.2、非法的情況:

? ? 3.2.1於傳戒比丘(法師)而言:《四分律》卷34:「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CBETA, T22, no. 1428, p. 810a6-22)在戒法中說,父母不聽輒度人出家,於傳戒的比丘是有違犯的,結輕罪,並不是重罪,因為為成就佛弟子出家求解脫故,斷煩惱故,出離三界故,成就佛道故。

? ? ?3.2.2於求出家的人,犯「十六輕遮」之五、父母聽否?在求出家受具足戒時,問遮難中,有問「十三重難十六輕遮」的環節,父母不聽,十六輕遮不許,障礙出家受具足戒。若是後來徵得父母同意,不成遮。

3.3、無罪的情況:

? ? 《十誦律》卷54:「問:「如佛所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受戒。』頗有父母不聽得出家受具戒耶?」答:「有!若父母是畜生得。」」(CBETA, T23, no. 1435, p. 397b16-20)此說,若有父母為畜生道眾生,可以不聽父母同意而出家。

4、若父母不聽,欲求出家者該如何做呢?

? ? ?經律中記載,賴吒婆羅門(記載於:《賴吒和羅經》,《中阿含經》卷31),護國長者子(記載於:《護國經》),守籠那(記載於:《四分律》卷38等律),須提那(記載於:《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1),億耳(記載於:《十誦律》卷25)等等堅固心求請出家者,他們都有經歷數次祈請父母同意,甚至有絕食明志,一心出家的求請過程。後經親友親眷善知識的多方勸說,父母親終得同意放他們出家修道,終成圓滿。

? ? ?他們出家的過程在律藏中有詳細記載,簡略敘述有《經律異相》卷18:「賴吒婆羅門求佛出家。佛言:先辭父母。父母不聽。賴吒臥地多日不食,父母慰喻,終亦默然,既憐其志,便即聽許,出家受具足成阿羅漢。」(CBETA, T53, no. 2121, p. 95b8-11)《毗尼止持會集》卷15:「時守籠那求佛出家,因父母不聽,佛不許可,彼還家以方便,求其二親,七日不食,遂聽捨家為道。於精進經行之處血流汙地如屠殺處,後得漏盡證阿羅漢果。」(CBETA, X39, no. 709, p. 481a22-b1 // Z 1:61, p. 484a15-18 // R61, p. 967a15-18)

? ? ?若是有特殊因緣,父母深重愛念,顧戀不舍,屢次請求仍不放佛弟子出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即便是父母不允許,佛弟子強行出家或者偷著在異地出家,也是可以的。例如:《善見律毘婆沙》卷17中說:「……若有餘方、餘國度出家,不須問父母。」(CBETA, T24, no. 1462, p. 792a14-15)

? ? ?現如今,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的情況,若有聽聞佛法後,發心出家者更難得。父母親對子女愛念情深,不放出家者亦在情理之中。

? ? ?遇到這種情況:

? ? ?一是:從根本上,佛弟子應勤修福德智慧,懺悔業障等,以自己所修行的福德感召善緣,殷勤勸請,感化父母親認可佛法,允許出家。

? ? ?二是:多方求得善知識,如律中說,請親友善知識勸說父母親同意。

? ? ?三是:若確實暫時因緣不契,可耐心等待,多培福,結善緣,做好自己在世間的事業,以衣食孝養父母,常勸父母聽聞佛法。待日後機緣成熟,求請出家修行。

? ? ?四是:若佛子信心堅固,志願超勝,如律中說,乃至絕食數日明志,寧捨身命一心出家。可效仿古德,如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等,先方便求出家,待日後有機緣,多方勸說父母同意或者一心辦道,勤學經律論,以修行功德迴向,以佛門大孝報答父母養育恩德。

大象佛學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論生:別廣胎生異熟攝(7)入胎位(7)一切種子識(4)種類分別、明習氣
明代木雕攜帶型佛龕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