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善良並非是美德,而是一種十分廉價的行為

心理學:善良並非是美德,而是一種十分廉價的行為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善良本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給人以良好印象的個人特徵,可如今,善良已經變了味兒,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美德,而是與「愚蠢」「無知」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

善良沒好報的例子有很多,「好心當作驢肝肺」是最好的詮釋。

近年來,我們從新聞里看到很多起類似的事件,它們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行為,使得善良的代價變得很高。

幾年前,「碰瓷」成為了熱搜榜的常客,一些老人為老不尊,試圖通過營造被撞的假象以訛詐車主。

由於很多起事件在監控攝像頭範圍之外,很多車主拗不過胡攪蠻纏的老人,只得象徵性賠一筆錢以息事寧人。

從此以後,人們對於老年人摔倒這種突發事件,從以前的不假思索變成了拒絕提供幫助,由此更是衍生出行車記錄儀,專門用來應付這種有理說不清的突髮狀況。

曾幾何時,當人們看到老人倒地,經常能夠移情,設想如果這人是自己的老父親或者母親,旁邊走過的人沒一個去幫的,那會產生多嚴重的後果?自己會不會心痛?

移情的心理活動經常促使人在突發事件中施以援手。

可隨著碰瓷事件頻繁發生,很多人已經不敢再相信他們了。碰瓷事件更是上了春晚,成為小品節目呈現在觀眾眼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社會心理學裡面,善行的本質是親社會行為,通常以安慰、同情和幫助他人等形式表現出來,具有明顯的親社會意義。

善良符合社會對人們的期望,社會需要善良。

正是因為善良,冰冷的社會才能透出一點人情的溫暖,正是因為善良,法律與道德才能夠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社會在和諧穩定中發展。

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社會人們對自己的安危和利益越來越看重,一些人愛護自己的羽毛,在他們眼中,善良變得十分廉價。

2003年11月,一名弱女子在四川都江堰中興鎮商業街遭遇歹徒追殺,整條大街的居民都聽到了呼救,但無人開門施救,也無人及時報警,弱女子在絕望中被歹徒毆打致死。

此事經過媒體披露後,輿論對居民見死不救的行為進行譴責,將這條商業街稱為「冷漠一條街」,慨嘆「一條街的良知都被凍死了」

此外,樂山的小月月事件也引人深思。

多名路人路過現場,可大部分人都選擇冷眼旁觀,更有人裝作沒看見,最後還是一名熱心的環衛大媽抱起了小孩才報了警。

社會心理學家拉特納和達利針對這種緊急事件下人們的冷漠行為進行研究,認為是別人的在場抑制了個人助人的動機。

他們假設,當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有很多旁觀者在場,那麼任何一個旁觀者出面幫忙的可能性都不大。

這裡可能的原因是:助人者人數的增加導致了單個人責任感的降低,也許每一個人都會這樣想——其他人會幫忙的,他們肯定已經採取措施了。

每個人都把另外的人想像成是樂於助人、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而實際上,卻可能沒有一個人採取實質性的幫助。

此外,他們認為冷漠行為出現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情境的不確定性造成的,當事發現場的情況很模糊時,大家都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

例如,他們會把慘叫聲猜想為夫妻之間的打罵聲。

總之,拉特納和達利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採取助人行為,是因為責任分散以及情境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為此,他還提出了社會作用力理論,系統描述了外部影響源對於個人或者群體的影響。

拉特納和達利的理論被許多後續研究證實,它確實可以解釋很多冷漠行為發生的原因。

但是實驗室中得出的結論並不能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件,他們最大的不足就是忽視了個人的道德水平對助人行為的影響。

如今,許多人面對突發事件時,都會選擇保全自己,這是由生物先天的趨利避害特性所決定的。

即使只有一個人在現場,即使情境非常明確,一旦有可能傷害到其個人利益,一些人就會放棄善良,選擇保全自己。

善良已經不再是一種美德,它被人利用以謀利,被人拋棄以保全自己,善良已然變為廉價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直單身,是因為有這四個壞習慣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孤獨狀態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