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種姓制度森嚴,外來移民或者定居於印度的人,會被怎麼劃分?

印度種姓制度森嚴,外來移民或者定居於印度的人,會被怎麼劃分?

蒙古族統治中原時期,為鞏固王朝統治,按照所屬民族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其中漢族地位最低。而同樣是少數民族的清朝,在入關之時,卻秉持著君為輕、民為貴思想。可見,在中國所流行的種姓制度,其實僅僅只存在了一段的時期。而且以元朝在短短几十年間便滅亡的案例而言,劃分種姓制度並不以利於了江山的穩定。

但在西方國家,種姓制度存在於多個地方,例如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但其中唯有印度將種姓制度傳承了三千年多年,乃是印度最為基本的社會制度,是被寫入印度人的創世神話,完全與印度的教規的中心思想相融合。

種姓制度來源

雖說,印度種姓制度並非是自古有之,同蒙古族統治中原王朝一般,皆是為了鞏固統治而設計出的一種社會制度。但三千年的種姓制度終究是在印度留下一種不平等的社會關係,甚至延續到今日,其中仍然存在著歧視的心理。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時,將人按照血統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這與清政府在處理滿漢關係之時有些相似,雖說清政府秉著滿漢一體的觀點,但其實,在任用朝臣這方面,滿人佔有的優勢要遠遠超過漢人。就拿滿漢在皇帝面前的稱謂相比,滿人稱為奴才,意為與帝王親近,而漢人只能自稱為「臣」。按照這種關係,印度的種姓分為四個等級,其中這四個等級在社會上的地位,權利,職業,義務都有嚴格的規定。

四個等級

印度將這四個等級所賦予的稱謂是根據人的身體結構來劃分的,婆羅門意為嘴,乃是身體最高處的位置,主管宗教以及祭天,也就是僧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祭天都是一個神聖的任務,必須要有德行圓滿之人,方可與天通靈。祭天之人乃是德行高深之人,在社會上所享有的地位非同一般,甚至帝王也需要俯首。

婆羅門下方為剎帝利,指人的兩條手臂,處於這一階級的人基本上是軍事貴族以及行政貴族,他們則是婆羅門忠一不二的弟子,將婆羅門的思想紮根於心中。這在中國的地位便是王侯將相,皇家為了統治,歷朝歷代文官和武官的位子大有不同,但皆是掌管著一半的朝政,若帝王無能,王侯將相隨時可能取而代之。

吠舍,普通的雅利安人,身上並沒有被賦予政治權利,這在中國則相當於是普通的需要納稅的老百姓。但與中國老百姓不同的是,吠舍是主營商業,中國老百姓是以農耕為主,士農工商的體制將商人的地位放到最低。

普陀羅,在印度的地位是最低的,乃是印度不可接觸之人。當時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時,政府島上的原著居民,迫使其從事一些低賤職業,由此組成賤民也稱為普陀羅。

等級制度的現狀

雖說現在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不公平的制度已經逐漸在社會上消失,但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存在了長達3000年,一時半會之間並不能連根拔除。而且長期受到種姓制度的影響,賤民們是得不到教育的,甚至本身也會認為,自己社會地位處於最低等,是不配得到教育。教育指明為立國根本,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就無法改變現存的狀況,這使得印度的等級改變更加雪上加霜。

外國人的待遇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國人若是去了印度,所處的社會等級完全,取決於他的交際圈。若是穿著得體與高種姓之人來往,那必然是高種姓。但若是與賤民來往,則會被蔑視。

同時還可以根據膚色判斷,因為當時侵略印度的雅利安人是白種人,處於領導地位,因此膚色為白則處於高層;若是黃種人,膚色介於白色與黑色之間,雖說不會享受白種人所受到的優待,但是也不會遭遇黑種人所遭受的歧視;至於黑人,因為膚色於當時島上的原著居民相同,自然去了印度可能會處於最末流的位置。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思想逐漸進步,一些不公平之處早已連根拔除,而決定先進思想的則是教育。但印度的種姓制度存在時間過久,雖然其中有不少人試圖改變這種現狀,但畢竟人數較少,並非是全民覺醒,使印度只能處於這種尷尬的地位,兩極分化嚴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方誌敏為國犧牲時年僅36歲,他的妻子和5個孩子怎麼樣了?
上海灘有名的「女流氓」,14歲懷孕逼男友成婚,一生經歷三任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