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Lancet Psychiatry:多少運動量有益於心理健康?「臨床觀點」

Lancet Psychiatry:多少運動量有益於心理健康?「臨床觀點」

已有大量研究證明,運動可以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運動不僅可以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會通過改善人際關係、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等方式進一步影響到個體的心理健康。

運動是有效改善情緒的方法。陳新富等人對打太極拳的中老年女性進行了跟蹤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長期太極拳運動,中老年女性狀態焦慮明顯下降,緊張、憤怒、慌亂等心境明顯下降,積極情感、正向體驗等幸福度明顯上升。太極拳、瑜伽這樣的運動本身就可以讓參與者在過程中獲得平靜。

神經遞質假說認為,運動可以促進某類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而使個體產生良好的情緒感受。在運動影響情緒的神經機制研究中,涉及較多的有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內源性大麻素等。

然而,究竟運動量多少才是最好的,這個問題還有待討論。答案通常取決於你的目標。

對於心臟健康來說,每周運動四到五次可能是最理想的。那麼精神健康呢?據《獨立報》報道,科學家認為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處方:每周鍛煉三到五次,每次45分鐘。

這些數據來自《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雜誌上的一項新的、廣泛的觀察性研究,該研究由耶魯大學(Yale)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研究人員進行。

該研究調查了120萬名受試者,他們在2011年至2015年間每兩年填寫一次行為風險因素監測問卷。完全不鍛煉的受試者每月平均有3天半的時間感到精神上的不適——壓力大、情緒低落或其他情緒問題,而定期鍛煉的受試者平均只有2天。

研究發現,每周進行三到五次45分鐘的鍛煉是減少壓力或抑鬱的最佳方式。長時間的鍛煉——據報道有些受試者在健身房鍛煉超過90分鐘——與心理健康益處的下降有關。那些每次鍛煉三小時的受試者報告的抑鬱癥狀實際上有所增加,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強迫性人格特徵影響了他們的整體心理狀態。

研究人員還發現,鍛煉的種類也有影響。雖然所有種類的運動都有幫助,但參加促進社會交往的團體運動和諸如騎自行車或有氧運動等健身課程的人,對心理健康的自我滿意度更高。

因為這項研究涉及到自我報告的結果,而且沒有對運動進行監測,所以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倚。然而,研究為一個流行的概念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運動是一劑葯,那麼世界各地的醫生都會處方這種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話精神 的精彩文章:

男人有更年期嗎?「專家觀點」
睡眠不足與青少年抑鬱明顯相關「研究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