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西施滅吳有功,歸來之後受到了怎樣的待遇?結局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西施滅吳有功,歸來之後受到了怎樣的待遇?結局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熟讀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春秋末期是群雄並起的時代,各國都在進行緊張的軍事強化階段,而越國與吳國之間的爭鬥就是春秋末期最為亮眼的。

而西施,作為春秋末期越國與吳國之間爭鬥的重要角色,回國後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待遇?

在古今中外的戰爭中,戰敗國一般都要給予戰勝國各種賠償,在夫差大敗勾踐之後,勾踐帶著金銀財寶以及各色美女前往和談,伍子胥見狀,建議夫差滅掉越國,以絕後患。但是,戰勝後的夫差卻認為越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強大起來,所以允許越國為吳國的附屬國。此時的夫差還不知道,他的這個決定成為了吳國被滅的導火索。

在范蠡的建議下,勾踐送了一批絕色美女前往吳國,用以麻痹吳國的上層階級,而西施就在其中,因為西施容貌絕佳,又能歌善舞,所以被勾踐安排送給了夫差。

果然,此舉之後,吳國雖然國力日漸強盛,但統治階級卻在美色的迷惑之下,逐漸變得麻木。

在越國與吳國的爭鬥之間,「美女」貫穿其中,而被派到夫差身邊的西施無疑是功勞最大的,那麼西施後來的結果怎樣呢?其實,早在范蠡建議勾踐將美女送到夫差身邊的時候,范蠡與西施早已確定戀人關係,因為當下正處國難時期,范蠡不得不忍痛割愛,將相貌絕美的西施貢獻出去。

在現在看來,兩人雖然是戀人關係,但絕美的西施確實是迷惑夫差的最佳人選,范蠡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這足以看出他對於國家的感情,高於兒女私情。當然,這樣的說法之所以流傳甚廣,是因為其有足夠的合理性。

伴君如伴虎,而在一個擔負著復仇重任的君主身邊做事,那就更要懂得察言觀色,以范蠡的聰明才智,很容易看到勾踐逐漸扭曲的心理,復仇成功之後何去何從早就有了打算,能患難卻不能共安好,這是可以確定的。所以,范蠡帶著西施隱居,這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話雖如此,民間所流傳的版本也是不可忽視的,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沉湖說」。根據野史及民間傳說,夫差自刎,也就宣告著吳國已滅,曾經被安排到夫差身邊的「間諜」西施,回到越國也是合情合理。而西施被稱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越王勾踐為之動容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在西施回國當晚,勾踐便要求西施侍寢。當然,君命就是天命,西施不敢不從,而這個決定卻引起了勾踐的夫人的極大不滿。

勾踐的夫人曾與勾踐共同患難,如今大仇得報,恥辱已洗,夫君就要另覓新歡?原配當然不答應,所以在夜晚就把西施引到湖邊,趁西施恍然之際,將其推入湖中。坊間傳聞只可信一半,而這個傳說與「隱居說」的合理性,有兩點較為可信。其一為女人與生俱來的「嫉妒」與「佔有慾」,被慾望所驅使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勾踐要求西施侍寢,其夫人的地位便受到威脅,而將西施推入湖中也是情理之中。

其二,當年勾踐為夫差獻上絕色美女,麻痹了心理,所以導致了被滅國的慘劇。而如今的勾踐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他的夫人害怕勾踐被女色蒙蔽,踏上與夫差同樣的道路,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將此事扼殺在了萌芽之中。在小編看來,這兩點的可信程度完全不亞於「隱居說」。

在越王勾踐的復仇歷程中,范蠡穿插其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稱得上是勾踐的左膀右臂。而在坊間傳聞中,還有一個說法與范蠡有很大關係。傳言,將西施推入湖中的人並非勾踐的夫人,而是范蠡。范蠡作為西施的戀人,雖然當年為了國家將其送到了夫差身邊,如今夫差已滅,西施卻已和夫差同床共枕多年,范蠡無法不去想像,所以痛下殺手。

當然,這個傳聞的可信度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為什麼呢?原因在於歷史上的范蠡,有勇有謀,有情有義,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概率是非常小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傳聞呢?其實與個人的第一想法有關,創造這個說法的人,站在了范蠡的角度思考問題,但卻沒有范蠡那樣的氣度與聰明才智,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說法。雖說如此,但這種概率也不是不可能出現,因為范蠡距今太遠,他的為人只能通過史書考察,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能妄下定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施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施傳說」?女人背負罪責,可靠性極低
西施為什麼長得傾國傾城,原來真實身份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