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

《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要評價一個人,甚至可以通過他的家庭氛圍來判斷。

如果孩子的家庭氛圍比較陰沉,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不怎麼說話,那就可以推斷孩子可能具有自卑、退縮等性格特徵。

如果孩子的家庭氛圍比較明快,一家人相處得如同朋友一樣,那麼就可以推斷孩子具有開朗、活潑、熱情等性格特徵。

反過來也是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性格特徵推斷其家庭氛圍。

當孩子處在嬰兒期、幼兒期時,父母是孩子自我概念最主要的來源。父母如何評價孩子,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如何評價自己。

善於使用鼓勵、引導的教養方式的父母,孩子通常具有積極的自我概念,這有助於讓孩子形成自信、不懼失敗的品質。

經常使用批評、責怪的父母,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通常比較消極,就可能會變得不自信、不相信他人,甚至充滿攻擊性。

《人民日報》曾經公布了一份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1.對待他人的孩子與對待自己的孩子不一致。

2.包庇孩子的錯誤。

3.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

4.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5.對孩子的懶惰視而不見。

6.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

7.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

8.不了解孩子的發展從而大驚小怪。

9.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獨立性。

10.為了避免孩子哭鬧而妥協。

下面我們選擇一些行為進行討論,希望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1.對待他人的孩子與對待自己的孩子不一致

有些父母帶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和朋友去餐廳吃飯、或是在自己家請客時,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發生衝突,很多父母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自己的孩子,從而使孩子感到很委屈。

作為成年人,父母為了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選擇了批評自己的孩子而縱容別人家的孩子,這無可厚非。

中國曆來重視謙讓、和睦,人與人之間,特別是朋友之間,如果彼此的孩子發生了衝突,作自我批評、表示謙讓往往是優勢行為反應。

甚至很多父母在批評完了自己的孩子後還會笑著說一句「教子無方」。

可是,父母給別人留下了講禮儀和謙讓的好印象,但是卻苦了孩子。很多孩子明明沒有做錯,可卻要被教訓,還得被說「無方」,也就是說自己不講規矩、沒有修養。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信任父母,情境同一性就會混亂,不知道在特定場合怎樣做才是對的。

因此,父母維持形象的舉動沒有錯,但是需要在事後給孩子解釋清楚。

告訴他們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而不是真的覺得你有錯,如此一來便可兩全其美。

2.包庇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在外面惹禍時,一些父母出於保護自己孩子的心理,而與他人惡語相向。

例如,近年來「熊孩子」一詞廣受關注,很多孩子由於道德發展水平不高,價值觀尚未形成,以至於不能判斷是非,不知道自己行為是否妥當,於是給別人造成了很多不便,甚至激怒別人。

比如公交車上踢別人、廣場踢球擊中孕婦等等。

類似的行為有很多,共同點是孩子造成了客觀的傷害。雖然孩子尚小,但父母教育不當、監管不力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可是一些父母喜歡進行道德綁架,以「小孩子你也要計較?」之類的話強詞奪理、混淆是非。這不僅會讓孩子形成扭曲的道德觀,也傷害了對方的心。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帶著孩子主動認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通過觀察學習,孩子會形成敢於認錯、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3.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

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心理發展的第二個階段為自主對羞怯,在這一時期,孩子會嘗試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喝水、排泄等。

如果父母適時地進行鼓勵和引導,兒童就能夠獲得自主感,如果父母給予過多的干涉和關注,兒童就會感到羞怯,甚至懷疑自己的自主能力。

除此之外,父母的不合格行為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想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必須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與規律,只有把握住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才算合格的父母。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後心理問題普遍越多
為什麼現在男生普遍不主動追求女生了?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