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有兩種方式,可以將你對一個人的感情徹底抹除

心理學:有兩種方式,可以將你對一個人的感情徹底抹除

如果想要將自己對一個人的感情徹底抹除,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一是至親過世,痛苦不已;二是失戀。

這兩個方面都能夠讓個體直接感受到TA已經離自己遠去,是一種客觀的事實。

通常來說,兩個人的關係越親密,就會有越多共同的回憶,比如,一起走過的街道、曾經報團取暖的客廳、共同喜歡的餐廳……

因此,當這個重要的人與你的世界再無糾葛時,周遭的一切都在向你宣告著「他消失了」,空虛和不適應的感受撲面而來,其實這很正常。

在人們建立起親密關係之後,便等同於將對方放置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之中。個體通過記憶符號的方式,讓他們在自己的生命中漸漸變得深刻。

因此,在其離開之後,我們自然會感到十分不適應。

若這種不適應的感覺只是輕、中度,那麼個體可能會感到胸悶氣短、不願進食、喜怒無常,並且只想睡覺。

但是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自覺地就開始發獃,如果回憶起兩人的曾經,便會感到傷心難過、痛哭失聲。

若這種不適應的感覺是嚴重的,那麼可能會使個體的記憶形成障礙,負面情緒長期累積後對身體有所影響,更有甚者會抑鬱、自我傷害或者是結束生命。

這都是由於太過思念而導致的情緒崩潰,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夠徹底抹除自己對這個人的感情,使自己能夠獲得正常平靜的生活。

心理學家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參與各種活動,轉移自我注意力

親密關係的建立往往耗費了雙方許多的心血,因此,當這種關係一旦斷裂,帶給個體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的,陷入思念也非常正常。

為了減少自己沉浸於這種悲傷情緒的次數,應當合理調節自我的情緒,而適當分配時間便成為了重中之重。

例如,將自己的好朋友叫出來一起逛街、看電影、唱歌或者是旅遊。和朋友在一起相處時,彼此之間的交流很難間斷,也就不會產生沉浸悲傷情緒的機會。

當一個人與朋友展開實際溝通之後,大腦就會不自主的考慮對方的問題。

因此,也會在腦海中為自己設立兩個目標:回答問題和重複思念。

所以,與其深陷回憶之中,不如讓自己的注意力得到轉移,從而調節情緒。

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從幻想中掙脫

一般來說,一個人之所以忘不掉彼此的回憶,是因為其本身就不願意忘記,進行自我麻痹,告訴自己:TA並沒有離開,兩個人也只是短暫的分別而已。

在他們看來,雙方可以再次建立起親密關係,所以不斷地麻痹自我。

然而,對於已經過世的人而言,自我麻痹起不到任何作用,且永遠得不到回應。

人死如燈滅,生者還是應當接受事實,明白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必經的過程。

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避,但是過去的美好依然能夠存留於我們心中。

理性客觀的看待已經發生的事實,並從幻想中掙脫出來,每個人都需要為現實而活。

將注意力轉移向生者,還有更多的人等待著我們,也值得我們去關注。

當一段親密關係破裂之後,比起無休止的自怨自艾,不如直面問題,開始嶄新的人生。畢竟,陪伴你最久的永遠是你自己,而友情、愛情則都是人生中的調味劑,只有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先反省自我。

若是自己的行為有所偏差,便一定要敢於承認錯誤,並且為自己所做的錯事負責,這是一個成年人應當且必須做到的。

拿出自己的態度,道歉或者表示自己對這段關係的重視等等,即便還是無法挽回,但也問心無愧了。

第二,先愛自己而後愛人。

根據心理學中的吸引力法則,個體往往會吸引到與自己氣場相似的人。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只懂得付出通常看不到回報,因為追求自己所熱衷的事物是人類的本質,人們往往並不會在意那些熱愛於自己的人。

當然,若為了引起別人的熱衷,而刻意改造自己,使自己成為別人所喜愛的模樣,這種做法也並不正確,因為並不有效。

簡而言之,當雙方相處時間夠久之後,彼此的本性都會展露無遺,你原本的模樣遲早會暴露,而那份短暫的熱衷也註定會消散。

第三,提升自我,尋找下一個精神寄託。

在心理學中,認為這一階段是最適合自我提升的時段之一。若你沉浸情緒中無法自拔時,便可以轉移注意力,尋找下一個精神寄託,例如,樹立一個新的目標——考證、減肥、學一門技能等等。

通常在此時,人們的注意力便會完全被轉移到這個新的目標上。既能使自己的效率翻倍,也能讓自己從悲傷情緒和回憶中快速掙脫出來。

總的來說,想要將感情徹底抹除,就必須要保持自我的理性,不要為自己和他人找借口,也不必為自己編造虛假的幻境。

若自己的情緒始終悲傷,那麼便去探尋一些自己曾經感興趣的事情,用興奮平衡悲傷,從而使情緒平復。

最終,將那些不良的情緒轉嫁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將其徹底排除。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ersonality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夢見伴侶出軌、去世的親人意味著什麼?心理學家告訴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