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窮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娛樂嗎?

窮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娛樂嗎?

窮人的孩子不能擁有娛樂嗎?

其實最喜歡娛樂的就是窮人和窮人的孩子了,這個答案很反常識。

這麼說當然得有依據。

首先《稀缺》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第一個原因,書中講了作者觀察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場的小販的商業模式:小販們在清晨購入價值1000盧比的貨物,當天賣完之後,收入1100盧比,利潤是100盧比左右。

大部分小販(作者的數據是65%)沒有1000盧比,他們得借錢,每天的利息是5%,也就是說他們得到的100盧比利潤的一半要被用來支付利息。

小販剩下的50盧比在買食物之後會有一小部分的剩餘,而小販往往把這筆小錢花掉了。

如果每天省下5盧比,只需要200天的努力,他們就免於借貸,但實際上只需要50天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因為5%的借貸金額在不斷地減少。

在作者的樣本中,典型的街頭小販借貸達九年半之久。

《稀缺》告訴了我們什麼?

窮人更喜歡娛樂,因為他們剩下的錢都會用於娛樂性質的消費。

然後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更加明顯地證明了窮人更喜歡娛樂,這本書的作者提到一個叫歐查·姆巴克的窮人,為了買一台電視機攢了幾個月的錢。

根據調查數據得出的在印度的烏代布爾,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沒有電視機,極度貧窮的人將自己14%的預算花費在了節日上面。

窮人更喜歡娛樂,他們不喜歡投資,即使是他們開始存錢,也總是因為他們需要購買對他們來說很昂貴的奢侈品,窮人重視婚禮、喪禮、節假日。

這些活動需要的錢甚至能佔一年收入的40%以上,但是他們卻為此會攢很久的錢。

這些話說得很抽象,讀者可以嘗試想像一下,你身邊那些經濟能力不行,卻會為了買匡威、阿迪達斯、蘋果手機、時尚衣物而累積負債的人。

「窮人的孩子不能擁有娛樂嗎」這個問題是混淆你思維的煙霧彈,它的實質是什麼呢?

「我為什麼不能像富人的孩子一樣娛樂?」「我爸為什麼沒有錢?」

這個問題有一個默認前提,有很多娛樂方式是窮人的孩子無法擁有的,比如說各種興趣班、各種夏令營。

這些都是窮人無法企及,但是卻是刷屏式的娛樂方式。

窮人的孩子可能會想,為什麼別的人都無憂無慮地學習、玩耍,我卻要為了家庭而努力,甚至不能娛樂呢?

這種心態是一種不自由的心態,窮人也有很多娛樂方式,比如如果靠近山林,會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會有相伴的動物,可以感受種植的快樂等等。

但是住在山林的人,往往嚮往大城市;住在大城市的人,渴望見識自然風光。

在第一點中提到那些負債買匡威、阿迪達斯的人,那些人沒有搞清楚,對於經濟條件好的人來說,這些根本不算輕奢的奢侈品,而是日常消費品。

對於拿這些東西當日常消費品的人來說,他們會嚮往這些東西嗎?人們總是會嚮往自己沒有的東西,窮人的孩子能使用這些對於他們而言負擔很大的娛樂方式嗎?

當然能,但是他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呢?

娛樂分為很多種,而窮人的孩子最喜歡廉價的快樂。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很少對自然風光的美麗、自然景象的奧秘、種植的原理這些東西感興趣。

他們更喜歡王者榮耀、刺激戰場這樣的遊戲,或者沉迷於互聯網無法自拔,這個和他們的父輩是脫不開關係的。

如果你的父母是熱衷玩手機,或者和思考不沾邊的人,而另一個小孩的父母是喜歡看書或者彈鋼琴這樣的人,在父母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中,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又或者說你需要擁有多少毅力和興趣才能超越你的父母呢?

有人說「每個人都擁有做自己的自由」,可是有些人連「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都沒思考過,或者更嚴重的「他以為他要成為這樣的人,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他接受了別人的洗腦的結果」

廉價的娛樂方式無益於人們的思考,你會想要盡情地擁有這樣的娛樂方式嗎?

在思考「為什麼窮人的孩子不能娛樂」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別忘記思考「你想要當一個娛樂的窮人嗎」這個問題。

不是每一種娛樂方式都會幫助你。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運動能讓大腦變得多強大?你根本想像不到
心理學家: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