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人為什麼每天都那麼累,到底是什麼拖累了我們?念念清靜,常處清虛,逍遙自在!

人為什麼每天都那麼累,到底是什麼拖累了我們?念念清靜,常處清虛,逍遙自在!

誰讓你把「煩惱」看的那麼重?每個不開心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有很多無法解決的煩惱,或者有著太多想要卻很難得到的東西。

比如說:總找不到合適對象的青年男女很「累」,因為心中的對象是「男神」和「女神」。剛剛成家立業小夫妻很「累」,因為他們在大城市中面對的生活成本實在太高。退休了的父母也很累,他們為未婚的兒女愁婚事,為已婚的兒女愁生活。工作中的人更累,激烈的人才與行業競爭,變化莫測的商業戰場,捉摸不透的職場人心,超負荷體力與心理壓力,這些無不讓人感到疲憊。

除此之外,你還能給「累」找到一萬條理由,可是老子在五千年前用一句話就推翻了你,「誰讓你把這些都看的那麼重!」

老子說:「輕天下即神無累。」意思是說,大到天下之事,小到周身之事,如果能做到別把它們看得太重,那麼自然就不會感到心累了。

齊同萬物道家講「齊同萬物」,就是告訴人們,「多」和「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的,「美」和「丑」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窮」和「富」的差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把差別看的太重,就會產生煩惱。

在「萬物齊同」的基礎上,還要懂得區分「物」與「我」。「物」為外,「我」為內。

心存乎內而超然於物外,則必定能保守住原始純真的赤子之心,內心自由而不為外物所迷惑。在嬰孩面前,金塊不會比石塊更值錢;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嬰孩再也沒有什麼煩惱。我們常常懷念無憂無慮的童年,卻不曾思考過為什麼童年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童心是難能可貴的。

歸結於一,就在於別對外物存有偏見,為表象所迷惑。以天下為輕,以萬物為細,齊生死,同變化,則能身心輕鬆,不惑、不懼、不迷。

有道之人的世界中,沒有什麼能攔阻他的前進。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和智慧,應對這世界上的千變萬化。能屈能伸,俯仰咸宜,坦然面對命運安排中的禍福安危,生死利害,均不足以介懷。

「無為者無累」老子言:「無為者無累」,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為什麼都不幹的人當然不會累。「無累」之人,就好像一根樑柱的影子,它矗立在那裡,卻不妨礙任何人。求道之人,追求的只是最後能後復歸本性罷了。「道」本就是「無」,所以求道之人要學會「守無」,能以「無」之心來應對萬千變化,心也就不會那麼疲憊。

經文原文老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橈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正以義,不可懸以利,君子死義,不可以富貴留也,為義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又況於無為者乎!

無為者即無累,無累之人,以天下為影柱,上觀至人之倫,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羞也,夫無以天下為者,學之建鼓也。

念念清靜,常處清虛,逍遙自在!

道教一直提倡清靜。清靜不僅使人們拋出煩惱,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修身養性的作用。

白雲先生司馬承禎在《坐忘論》中說:「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靜則生慧,動則成昏。」智慧,是從靜中的靈光一現而得。

所以道教主張十二時中,念念清靜,不被各種虛幻世情蒙昧真源,常處清虛,逍遙自在。

《晉真人語錄》說:「只要無心,無念,不著一切物,澄澄湛湛,內外無事,乃是見性。」所謂無心、無念、不著,乃心不染著外境之義。

不過,保持心地清靜還僅是修性的第一步,尚須進一步將清靜心地的念頭也加以泯滅,達到《清靜經》所說的「寂無所寂」,才算功夫精進。

金元時期清和真人尹志平祖師說:「物慾凈盡,一性空虛,此禪家謂之空寂,吾教謂之清靜,此猶未也。至寂無所寂之地,則近矣。」

善於養心的人,悲哀或快樂都不能改換他心靈的平靜,面對繁雜難解之事,處之泰然,是道德完美的表現。

是以《道德經》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重能制約輕,靜能主宰躁,為人輕浮,就失去根本,難以為事。

做事急躁,就喪失了主動,難以成事。

只有如水一樣,靜之才能澄清。人貴能心靜神清,心靜則泰然自得。清靜二字,一生受用不盡。

★★★★★

面相由於面部紋路會隨著時間改變,因此可以從面部的變化來探討現在,面相不同於八字,八字是預知未來的婚姻,事業,和財運。面相可以全面預測現在,了解自己本身的一種預測方法!面相的主要作用更全面細緻的了解現在的自己,和看清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易面相大叔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信佛,牢記這2句話,對自己有好處!
【每日宜忌黃曆】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