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李子柒YouTube訂戶超1000萬背後:老外的評論最令人心驚

李子柒YouTube訂戶超1000萬背後:老外的評論最令人心驚

李子柒和她的視頻已經成了「舊聞」,而我近日才開始「追」。

其實,第一次看她的視頻是去年七月。彼時心情沉重,深夜輾轉,收到讀友發來的《又聞荷香》,「驚為天物」。

岩井俊二般唯美,舌尖上中國的質感,嫻熟的農活家務操作流露出的是安靜沉寂、清明落寞。

近一年後,又是夏夜中點開她的頻道,不由得一條條看下去。她的油管訂戶超過一千萬,全世界吸粉,自有原因。

原因在哪裡?

她說她拍視頻,是為了:「現代都市人生活節奏、工作壓力都很大,大家都喜歡隨性自在一點的生活,大家看我的視頻也是為了疏解內心壓力,暫時放下焦慮,感受輕鬆、美好吧。所以,我想視頻的類別其實不太重要,更多的是內容上給大家一些慰藉。」

看視頻,也看視頻下面世界各地觀眾的留言。全世界的觀眾又從她的視頻中看到了什麼?

每條視頻至少都有數千條評論,有的評論下又有回復和評論,循環往複,讀是讀不盡。大致掃下來:

喜歡她視頻中千金難買的祥和、健康、平靜的生活。

將她視為典範,改變了生活方式!

回憶起一樣的童年。儘管物是人非,「我已經在英國生活,花四英鎊可以買一袋大米」,可是斯里蘭卡的過去依然歷歷在目。

李子柒的粉絲遍布四海,不限性別、年齡。有些五六歲的小朋友也會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看下去。

有人偶然點開,便連續看了6個小時,近800人點贊,20多人贊同,

因為:

她的視頻是生活藝術的展現,無論採摘還是烹飪。

她的視頻是百憂解,為人消乏減壓,從印尼到伊拉克,跨越萬水千山。她把生活過成了夢,儘管依舊艱辛。她藏掖了苦和眼淚,讓你看到美好——激勵凡人的,永遠是美好。

好事者去找細節辨真偽。

當然是擺拍。不是精雕細琢的製作,我們又如何能看到完美?

有誰是為了看「100%原始記錄」嗎?有誰想去看她的汗水和努力嗎?有誰要去幫她承擔傷痛嗎?有誰願意看烈日勞作後的蓬頭垢面?

質疑他人總是容易。不容易的是思考及體悟——自己真正收穫了什麼?

看看外國的網友們收穫了什麼:

收穫了執行和完成的勇氣。

「這已經遠遠超越廚藝展現了!我看視頻不在意她的烹飪,而在於視頻中的平和、美麗、和諧、優雅、希望。她竟然能不說一句話地就把這些全部展現出來,不可思議!」

收穫了快樂,即使不懂中文、毋庸說方言。

找到了生活美好的一面。

過盡千帆,終於發現了值得看的頻道。

更要緊的是,找到了內在的寧靜。

「我非常喜歡你的視頻。它們讓我平靜、放鬆。謝謝你展現了你美麗的生活!」

「終於,油管上有了值得看的頻道!這真是靈魂的雞湯!讓我的心感到溫暖。」

竹籬茅舍下,也能有鞦韆的浪漫。片刻歇息,一晌歡娛。人生的真諦不正是如此么?

萬千種辛勞中,有些微甜意。嘗到了,就嘗到了。不留意,便錯過。

激勵他人勤奮,讓人們變得更好!

「四天後,我終於清理完了廚房、衛生間,還整理完了一半的車庫。李子柒,你有效地激勵我變得更好。感謝你!」

在鋼鐵水泥的叢林中去發現不一樣的日子。

影響社會風氣,喚醒人們對傳統的重視。

「慢生活,新傳統。」言之鑿鑿,身體力行。

李子柒用鄉野的質樸一點一滴地盡量展現出舊日習俗,讓人們重新認識、發現了華夏傳統文化,為「Made in China」賦予了新含義。

從此對中國刮目相看:

來自北方的再北方的俄羅斯的致謝:

來自南方的更南方的澳大利亞的厚愛:

引發來中國旅行的渴望:

引起共鳴,令他國的人想念他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龍應台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日子怎麼過,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種特別的品質。」文化是一個人獨處時,「所有的教養、原則、規範。」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

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她拍攝視頻就是為了展示生活之道。

「現在大家多數都住在城裡,穿的用的很多都是商店現買的。瓜果蔬菜超市一年四季都有,很難從食物上的變化上感受到四時變化。而一些老手藝城市裡也比較少。大概正是我視頻里的這些內容讓大家更感興趣吧,能知道食物從何而來,看到老手藝的傳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些讓大家有些共鳴吧。」

李子柒高中輟學,卻無疑是深具文化之人。

張弛有度,敬人愛己,敬天愛地,憐惜自然,春種、夏忙、秋收、冬藏,順應節氣變換,不貪多、不求快,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克己、節用,不揮霍、不浪費,一切都是剛剛好。

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眾。渡人渡己。

更珍貴的是,治癒、凈化、療傷、挽救生命。

有人從自殺的邊緣轉回:

「請多保重你自己!我們一起加油!」

給人帶來春風無限:

永遠的桃花源:

寵辱不驚,花開花落。千萬的粉絲的呼喊並未讓她迷失。見面會上,她還是一樣的青澀。倒是面對訪談鏡頭,侃侃而談。

她的沉著後面,該是常人想不到的碎裂。沒有人的內心是繁花似錦。自幼失持失怙、夜店打拚,千瘡百孔後是放下。

不怨天,不尤人,她只是向前看。

有了不菲的收入,她不忘付出。

積極捐助。國內疫情期間,李子柒也成為了捐助大軍的一員。

積極助學。「希望將光明傳遞下去」。從四年級開始,李子柒就因貧困而不止一次地上過地方報紙,獲得一些好心人的助學。

可惜,到了高一,仍然不得不輟學。儘管自己的早年困頓挫折,可是她的回憶中滿是溫暖。

經濟好轉後,她開始了資助活動,曾一次性投入50萬元獎金設立助學基金。「因為我的生命被人照亮過。」

李子柒的成功是偶然,亦是必然——大時代下,她抓住了機會,恰好選對了方向。值得借鑒,卻不必挑剔。

從城市退回鄉間陪伴年邁的祖母的同時,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計成本,陶醉其間。而看著免費視頻的觀眾,又有什麼資格去質疑她的動機、她的拍攝、她是一個人還是有個團隊?

有智慧的人,看了她的視頻,應該想想自己的生活。

你,想過什麼日子?過上了嗎?可以怎麼努力去過?如何能更愛自己,愛生活,愛人世,愛世人。

李子柒說,「我心裡有一個長長的願望清單,有很多想要去拍攝的內容和想做的事情,未來希望能把清單上的目標都完成。」

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