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別罵了,全網嘲的「媽味」才不是髒話

別罵了,全網嘲的「媽味」才不是髒話

↑↑↑

2020最火的表情包是什麼?

那必定是這張。

若要問2020最新潮的詞,也和這位爬山男子脫不了干係。

準確地說,是他的妻子。

媽味。

有人說,「爹味」的出圈,是一眾油膩男星的集體努力。

而「媽味」,伊能靜只憑一己之力就能帶出圈,全網嘲。

論功力,也真的只有秦昊能匹敵了。

寫這篇文的動機,其實是來自你們。

前兩天寫伊能靜的文中,有粉絲留言問我:「用媽味這個詞,會不會有點對不上媽媽的形象?」

我一下被打到了。

思考了幾天,所以今天決定來好好解答下這個問題。

全網嘲的「媽味」

到底什麼味?

首先,先來了解下,「媽味」到底是那種味?

既然是靜姐帶出圈的,那就用伊能靜在《浪姐》里的表現來舉例了。

1.母愛泛濫。

具體表現:看誰都像自己孩子,在哪都想當媽。

下面請欣賞,靜靜子的「當媽三連」。

2.強調自己媽媽身份。

伊能靜被嘲上熱搜時,有條評論這樣說:

看完《浪姐》,一般不會意識到寧靜有個22歲的兒子,鍾麗緹女兒也21歲了,張雨綺有對雙胞胎,萬茜也已婚有娃,好多姐姐都已為人母,但一定記得伊能靜是有兩個孩子的偉大的母親。

為什麼?

因為幾乎每次節目採訪,伊能媽媽都要cue自己的不容易和女兒的抱歉。

3.控制欲強。

從選歌環節的「換歌當隊長」就能看得出她的野心。

當然,也很稱職,教「音樂小白雙王」時,是很耐心很細心的leader。

但有時的表達語氣過於命令式,指揮式。

彷彿學生時代的教導主任和聽命於自己的「人偶」。

3.沉浸過往光輝。

具體表現:強調自己,喜歡被誇,若一旦沒被當成中心則委屈失落。

無論是採訪里和在隊友面前,細數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業績。

還是在公演舞台後的發言,再次cue自己的出道成名之路。

不斷翻開自己豐功偉績的靜靜子,確實很想要證明自己的成功。

4.喜歡說教,打擊教育。

具體表現:多次強調隊友唱歌沒有能力,音不准沒有調;評價她們沒有亮點讓人記不住。

像不像當著我們面誇別人家孩子時的恨鐵不成鋼的老媽?

於是,看節目的觀眾從彈幕到微博再到公眾號,都說彷彿看到自己媽媽的影子。

開口閉口「孩子們」,愛捧高自己否定別人,「媽言媽語」確實讓人有些反感。

但,爭議也出在這。

有一位讀者問了這樣的問題。

雖然我當時回復了「媽味對媽媽們不造成任何誤導」,但現在細想,我對這個問題又有了新的思考:

媽味究竟能不能算貶義詞?

媽味是不是對媽媽的形象造成了不當影響?

用媽味來形容女性,是否過於貶低母親角色,強化母親負面感?

在找到答案之前,先達成一點共識——

「媽味」可以說是靠伊能靜出圈的,若按她在節目中的言行舉止來界定,確實是貶義詞,意思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媽媽的共通缺點。

所以「媽味」被歸為貶義詞的語境是:媽媽的缺點。

但「媽味」本身其實很多種,「伊能靜式」的只是其中一種。

媽味=母系爹味?

在貶低誰?

老實說,在伊能靜這件事之前提到「媽味」,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媽媽的味道」。

有溫柔的。

放假回家,媽媽在門口等你,接過行李,說做了你最愛吃的菜。

有煙火氣的。

你在客廳看電視,媽媽在廚房忙活,不一會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而媽媽的味道一輩子都忘不掉。

有嚴格的。

不準打遊戲,不給抽煙喝酒,定下門規必須幾點回家。

當然,也有嘮叨的。

一通電話,不是喊你穿秋褲,就是反覆叮囑按時吃飯多吃水果多喝水。

發現了嗎?「媽味」本身不算嘲點,充其量算是個中性詞。

相比於爹味讓全網窒息,媽味所處輿論環境顯然更微妙一點。

網友對於「媽味」的輿情,大致分成三種。

一是反感。

覺得伊能靜的媽味=強調自我犧牲的被傳統認知捆綁的爹系媽味,反過來也成立,即媽味=母系爹味。

二是不解。

媽味怎麼就和爹味同流合污了?爹味是純貶義,已經超出父親角色範疇,而媽味基本只對應母親角色,不能以伊能靜一面概之。

三是憤懣。

不當行為就是不當行為,不應該和媽媽捆綁在一起。憑什麼用貶義來強化媽和爹這兩個詞的負面感?用媽味這個詞,對媽媽們太不公平。

說到底,其實大家反感的不是伊能靜,也不是媽媽,而是那些被強迫管理控制的、打著為你好牌匾的「媽媽牌缺點」。

與爹味「為滿足男權至上」的油膩不同,媽味則是在強迫的管束里戴了溫柔的面具,有一絲親切感。

就是哪怕你再不適,也知道她做的這些事的動機里基本都有你。

但凡事講究「度」,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被嘲有爹味和媽味的人就是沒掌握住,一旦過度就不再溫柔,甚至讓人反感,也就把這兩個詞推進了「貶義」。

前段時間電影《春潮》里,金燕玲飾演的母親和女兒郝蕾,就是沒把控住「度」的典型。

因為婚姻的不幸,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明明很愛自己女兒和外孫女,說話卻陰陽怪氣。

可能是無心的話,在她眼裡都成了刺激敏感的字眼。

吃頓飯,都能把飯桌變戰場。

這樣的「媽味」,確實讓人窒息。

《都挺好》里的蘇母,從倫理標準看,也是媽媽的反面例子。

偏激的重男輕女,霸權又強勢。

但這部劇的評論里卻幾乎都是:蘇明玉很少,但這樣的媽很多。

看似在譴責這些母親的過度作為,實則又何嘗不是中國式母親的「受害紀實」?

跳出框架

其實它們不是髒話

在原生家庭和母子/女關係的相處中,產生矛盾無可避免。

哪怕家庭氛圍再好,也有過爭吵。

吵什麼?

一個說:我是為你好,一個說:別管我。

歸根結底,矛盾雙方是母親的天然奉獻精神、控制欲和孩子的壓迫感。

好像母親和孩子都變成某種「刻板雕塑」,一個無私奉獻的偉大付出者,一個無論好壞都要全盤接受的被愛對象。

《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就是典型的矛盾體本體。

一方面,對朱朝陽有著令人窒息控制欲。

逼喝牛奶那一幕的變臉,被嚇到至今還不能平息。

但另一面,又是用生命去愛兒子的好媽媽。

對朱朝陽傾注了所有的愛,所做的一切都以兒子為出發點。

在王瑤到景區廣播朱朝陽是殺人犯時,甚至不惜將和主任的偷情公諸於眾來保護兒子。

母愛的偉大,是可以犧牲自己擁有幸福的機會,傷心卻不後悔。

但隔著屏幕,我卻無不感受到周春紅的可憐。

犧牲自己來保護兒子,是她當下本能的選擇。

她有得選嗎?有,但她依然選擇犧牲自己。

可以說,無論周春紅還是朱朝陽,都是這種刻板下的受害者。

周春紅的付出,讓她時刻把自己代入委屈的受害者角色,從而引起了控制欲的激發,間接導致了朱朝陽的扭曲和黑化。

對於兩者的受害,大多人的做法是這樣的——

對母親的安慰是讚歌:歌頌她們無私奉獻的付出,母親就該是這樣那樣的偉大,但實則是在捧殺。

對於孩子的安慰是說教:「母親是全天下最愛你的人,她為你犧牲了多少知道嗎?怎麼能不聽她的話?」

媽味這個詞,有人反感,有人為媽媽抱不平,蟬主倒覺得媽味的出現未嘗不是好事。

媽味這個詞的性質,其實具有可變性。

沒有人想用「媽味」來否定媽媽的付出和艱辛,也並不是嘲諷貶低愛孩子的媽媽們。

與其說「媽味「的形象固話對應的是同樣固話的「爹味」,不如說是對像周春紅這種病態綁架式的教育方式的警鐘。

欣喜就欣喜在這。

「爹味」「媽味」的出現,反倒說明了這種存在病態的現象正在被意識到。

代表「被刻板」的父母們開始走下神壇,成為有優缺點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不敢質疑的「神」。

斥責媽味的未必能理解母親,但為媽媽喊冤的也未必理解孩子。

承認父母也會犯錯,孩子也有說不的權利,看到掙脫道德束縛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把人當人,才應是媽味和爹味出現的價值。

「在看」點起來

讓媽味=媽媽的味道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註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路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