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楞嚴經》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第一百一十段)#跋陀婆羅從身根起修證阿羅漢果#

【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性,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跋陀婆羅尊者是佛座下十六尊者之第六位,他的父親饒桑是釋迦牟尼之父凈飯王的馬車馭手。饒桑與一位上等種姓的女人結婚,家境很富裕。跋陀婆羅就出生在這富裕的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後依佛陀出家為僧,系統地鑽研佛法,獲證了阿羅漢果位。跋陀婆羅尊者在當地廟宇的塑像是:半跏趺坐於一巨大山石上,側旁立舞獅侍者,前有仙鶴振翅起舞,岩石上置鮮桃及袱系法缽,上界為觀世音菩薩坐於光環和祥雲之中,印度祖師乘浮雲而至,山腰間建有佛塔。

跋陀婆羅尊者的右手作說法手印、左手作禪定手印。右手作說法手印的含義為:每個觀者或是觸摸到尊者右手的信徒都將獲取通曉佛教大、小兩乘全部經典的智慧;滿足他所有的願望;獲得能夠透悟慈悲實質的眼力;獲取憐悟萬物皆「空」之本性的智慧。

從尊者左手的禪定手印信徒可以獲得的恩澤是:信徒可以獲得以多種禪定方法取得靈感的能力;可以獲得先知;可以獲得以種種神力跡幻的能力;可以獲得棄絕所有歧途而尋得通曉一切知識的智慧之路;可以獲得進入佛法的無限境界,消除由惡行導致的痛苦的能力;還可以依照佛法,徹底地戒除與他人之間的糾紛與爭吵。

跋陀婆羅尊者幫助了很多想脫離輪迴的弟子,此外,他還領悟到自己的父母也應該由他使之皈依佛門,於是,跋陀婆羅用一些奇妙的神通和適合於個人的佛法講解,使父母進入佛門,獲得預流果(初果羅漢)。最後,父母丟棄了豐厚的家產,將所有的財產都當作供物奉獻出去,或將財產施捨給窮人,從而皈依了佛法,最終雙雙獲證了阿羅漢果。

跋陀婆羅度父母出離生死,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子。世間人認為父母想吃雞,就給他們殺雞,想吃魚,就給他們烹魚,以為這樣是盡孝,其實這造的是輪迴共業,一個也逃不出生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盡孝,真正意義上的盡孝就要像跋陀婆羅尊者一樣,幫助自己的父母永斷生死、永遠快樂、永享幸福。

跋陀婆羅尊者與其同伴「十六開士」來到佛前頂禮佛陀。「十六開士」指顯教經論中普遍列舉的十六位求正道的居士菩薩:又名十六大士、十六正士、十六賢士、十六善丈夫、十六丈夫眾、十六菩薩。他們分別名叫:「賢護、寶積、星德、帝天、水天、善力、大意、殊勝意、增意、善發意、不虛見、不休息、不少意、導師、日藏、持地」等共十六位開士菩薩。有關十六開士的名字,諸經所出略有不同,名字雖不同,但人卻就是這些人。開士就是居士菩薩:也是大乘菩薩的別稱。意為有能力使自己開悟佛法、也有能力使眾生開悟佛法,故名開士。

跋陀婆羅尊者與十六位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們最先在「威音王佛」時代就出家了。「威音王佛」又名寂趣音王佛:是劫初的佛。其所在「劫」稱為離衰劫。據《妙法蓮華經玄贊》卷十載:「諸佛同名為威音王者,即顯說法華之音聲,如王之尊勝,有大威勢,能令眾生獲大利樂。」其後禪宗以此佛表示遙遠的古代,以「威音王佛以前」比喻人類本有的純正的精神世界,即諸法未起前的性空狀態。

跋陀婆羅尊者與十六位開士在威音王佛時代,聽到佛法就出家了,按當時的佛制貫例,與同時出家的大眾們一起接受「浴僧」儀式。「浴僧」指的是僧人沐浴,是當時出家人的一種儀式,意為通過沐浴,洗去煩惱塵垢,與舊我決裂,從此開始求證真實自性之無上妙諦。

跋陀婆羅尊者說:我隨僧例入室,沐浴時,身體與水接觸後,突然有所感悟,感悟到能生水的本性就是能生萬法的阿賴耶識真如自性,這真如自性就是水性,因而悟到這「水性」既不能洗塵、也不能洗身體;它超越了水、也超越了身體、也超越了塵垢。好像是在內外的中間,非常安然,想得到它,但它卻什麼都沒有,因為它體自空寂。在這得無所有的境界里,過去生生世世的事情卻一點也沒忘,全回憶得起,直到現在又隨釋迦世尊出家,修得了無學果位,佛就為我印名為跋陀婆羅「即堅守道心的意思」。這微妙的感觸讓我體悟到了離一切相即是真如的道理,成「佛子」住。

「佛子」是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與法子、行者同。《華嚴經大疏》說佛子有三種:一切眾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聲聞、緣覺是庶子;唯菩薩是真子。成「佛子」住,就是成了佛的兒子,常住在佛的身邊,終成佛道。 跋陀婆羅尊者說:我從水性悟入,成佛子住,從而證得了無學(阿羅漢)果位。佛問圓通,我的體會是:身體與水接觸所產生的覺知妙義,為最上圓通法。跋陀婆羅菩薩是以身根接觸水塵而開悟證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