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如何阻止同理心破壞組織和家庭?

如何阻止同理心破壞組織和家庭?

隨著我們的組織發展到21世紀,我們從官僚式的組織轉向更加網路化的體系,我們依靠合作解決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在如何組織我們的關係上更上一層樓(微信公眾號:jobsight)。

同理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人的重要和必要的東西,也是領導力的關鍵。問題是,人們對同理心的共同理解是不完整的。

世界需要新的領導技能

根據組織發展思想權威傑維斯·布希(GervaseBushe)博士的觀點,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世界變化與工業革命一樣深刻。

工業革命創造了自己的組織和領導形式,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轉型將需要兩者的新形式。

這種新的組織方式更多的是依靠網路和人們的合作來解決更複雜的問題。這意味著人際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關注。

人們通常期望領導者具備的一個特徵是同理心。但不幸的是,通常被認為的同理心實際上是偽同理心,會導致功能失調的行為和焦慮。

當我進行領導力培訓時,平均有25%的管理者在培訓結束後向我詢問如何在家裡對家人應用同樣的原則。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夥伴關係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無論它們發生在哪裡,在工作中還是在家裡,我們在本文中談論的內容普遍適用於所有與其他人的夥伴關係和互動。

感同身受(同理心)有什麼不好?

同理心有什麼不好?

沒什麼?但是,一如既往,細節決定成敗。

首先,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來更好地說明我要解釋的內容:

故事發生在愛沙尼亞的春天,也是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冬天后首批陽光明媚的日子之一。我和我的孩子們(當時分別是3歲和5歲)去了游泳池,游完泳後,外面仍然很溫暖,陽光明媚,我們決定買冰激凌。

於是,我們去了商店,事先約定好買冰激凌,等我們回到車裡再打開。我最小的兒子總是設法在雷達下飛行,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別人同意或告訴他什麼。很明顯,又發生了。

我還在收銀台,突然整個超市都被我兒子的哭聲佔領了。他很快就打開了冰激凌,把它扔到了收銀台前的地上。讓我吃驚的不是我兒子的行為,而是我們周圍人的反應。

因為這是那個春天的第一個溫暖和陽光燦爛的日子,商店裡的人們真的心情很好。人們面帶微笑,他們的購物車裡裝滿了燒烤用品和啤酒,你真的可以看到,他們距離與朋友和家人舉行一場美好的燒烤派對只有幾分鐘的路程了。所以,一切都很棒!但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一個小男孩開始為掉在地上的冰淇淋哭泣。

在那一刻,我看到我周圍的人有三種行為:

一些人開始選擇離我們更遠的出口;

一些人加快腳步,幾乎從我們身邊跑向出口,就是為了儘快離開;

還有一些人試圖干預這種情況,告訴我像「你真是一個嚴厲的父母」或「可憐的小傢伙,你為什麼不給他買個新的冰淇淋」之類的話。

想像一下,你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這裡發生的情況是,別人在做一些讓你感到焦慮的事。你可能在那一刻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但你只是感覺不舒服。此時此刻,你正在對自己內心的感覺做出反應,試圖改變你周圍正在發生的事,這樣你就可以再次感覺良好。

這是當一些看似同情、關心或照顧他人的事情,實際上與另一個人無關。在這一點上,這真的是關於你自己的:關於你是如何經歷這個時刻的,是什麼讓你感到痛苦,你想改變你周圍發生的事情,這樣你就可以再次感覺良好。

真正的同理心會問「什麼是最好的?」

通過學習心理學,我們可以知道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掉了冰激凌,自然的後果就是他們沒有冰激凌可吃了。如果父母介入並剝奪孩子行為的自然後果,他們就剝奪了孩子從這種情況中學習的可能性。否則,孩子就會明白「如果我搞砸了,別人會來補救的」。這可能不是你想讓你的孩子學到的教訓。

因此,作為一名家長,也作為一名領導者,我需要有意識地從這個角度思考我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什麼對我的孩子或我的員工是最好的?可能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艱難的一天,我要給我的孩子再買一份冰淇淋;或者我可能認為孩子需要學會愛護自己的東西,當他掉下冰激凌時,這是一個了解自然後果的機會。

所以,這永遠是一種選擇。但做出選擇時應該考慮到什麼是對孩子或員工是最好的。但通常發生的情況並非如此。

偽同理心與真同理心

典型的情況是孩子在哭,我想讓孩子停止哭。

工作中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有些員工是最大聲、最吵鬧或最焦慮的。通常,其他人不想面對這個人給他們帶來的焦慮或痛苦。因此,人們傾向於以兩種方式中的一種做出反應:

試著安撫那個人,用能阻止他們做或說讓我痛苦的事情的方式行動。

斷開連接,試著遠離那個人,這樣就不會再聽到他們的聲音了。

在第二種情況下,與另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聯繫,也沒有選擇的餘地。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沒有考慮反應對關係或合作能力的影響。

為了方便起見,從現在開始,我將使用以下幾個術語:

偽同理心:描述我對自己的焦慮做出反應的情況,而不是基於對他人有益的事情;

同理心:描述我基於對他人有益的事情有意識地做出反應的情況。

真正的同理心是關於什麼對另一個人最好。為了真正具有同理心,我需要健康的心理界限,能夠將自己與他人分開,這樣我的行為就不會是對他人的無意識反應,我也不會出於自己的痛苦而行動。

在偽同理心的狀態下,我不會讓你看到我的感覺。我甚至可能不會讓我看到自己現在的感覺,但我是在對這種感覺(我內心的焦慮)做出反應,而不是對你。

所以,回到那個拿著冰激凌的孩子身上,如果我想給這個孩子買一個新的冰激凌,這樣他就不會哭了,所以我哭的內心痛苦也就消失了,這是假的同理心。如果我有意識地從對孩子最好的基礎上作出反應,那就是同理心。

讓我們舉一個工作場所的例子。如果一位員工來找我說「今天下午的演講我真的很緊張」,這也讓我很緊張(不管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這都無關緊要),我只需要回答「你會沒事的!」別擔心「,那是因為我只想讓他快點離開我的辦公室,這樣我就可以擺脫這種緊張的感覺了。在那一刻,我對他的經歷或是什麼讓他感到緊張並不是真正感興趣。

讓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真正具有同理心的最重要的技能是真正傾聽他人的經歷,而不是對該經歷變得反應遲鈍。如果聽你的經歷會引起我的反應,而我開始根據這種反應(我自己的感覺)採取行動,那就已經是假的同理心了。

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創造自己獨特的、不同的體驗。我的經歷,我正在觀察、思考、感受和想要的東西,都會受到我過去的經歷、信仰、價值觀、文化甚至早上喝了多少杯咖啡的影響。

因此,如果有五個旁觀者目睹孩子掉冰激凌,他們都有不同的經歷。神經科學已經證明,這種體驗主要是由內而外的。

訣竅在於,我們受到教養和社會的訓練,相信這種經歷是由外向內的。我們被社會化了,相信這個孩子導致了我的經歷。因此,我們傾向於假設每個人都有和我們一樣的經歷。但是,當我試圖改變你的經歷,以便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經歷時,我要你為我的經歷負責。

為了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你可以真正地和對方談論你的想法,你真正的感受和想要什麼,你必須讓對方有他們自己的經歷。

如果領導者試圖取悅每個人並因此對他人的經歷負責,這通常會導致倦怠。

好的領導者讓別人有自己的經歷,而不是試圖改變這一點。

——傑維斯·布希(GervaseBushe)博士

很多領導者都希望為他們工作的人快樂。但實際上,你不能讓別人開心。你能做的就是試著理解他們是如何讓自己快樂的,並試著提供這些條件。

激勵也是如此,領導者不能激勵員工,每個人都只能激勵自己。領導者能夠理解是什麼激勵了員工,並努力創造這樣的條件,只有當員工願意告訴領導是什麼激勵了他們,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如果我的員工告訴我是什麼激勵了他們,而我作為一名領導者,對無法提供這一點感到焦慮,並開始根據我的焦慮做出反應,那麼未來就沒有人會告訴我是什麼激勵了他們。

真正的同理心發生在我們相互聯繫,

但又有所區別的時候

問題是,我們在自己的家庭中學會了如何管理人際關係焦慮(與他人交往不可避免地會不時引發焦慮)。你會照顧我的經歷,我會照顧你的經歷,這通常是一個默默的協議,我不會說任何會讓你焦慮、不安或尷尬的話,你也會為我做同樣的事情,一切都會很好的。

事實是,不談論所有這些事情並不會讓它們消失。如果我們彼此之間不解決這個問題,它就會在我們的頭腦中變得越來越有害,因為我們會編造關於彼此的故事,並根據這些故事採取行動。問題是我們編造的關於他人的故事幾乎總是比現實更消極。如果我們永遠不把這些故事講清楚,合作關係最終會破裂。

就真正的同理心而言,我需要理解的是,如果你的經歷在我身上觸發了某種東西(通常會,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那麼它就不是你創造的東西,我是在從我的內心創造我自己的體驗。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必須有一個足夠強大的邊界,能夠管理自己的經歷,並有意識地決定不對自己的感覺做出反應。

聽到你的經歷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我不喜歡所聽到的,但我需要有意識地理解這是我的經歷,而不是你創造的,我正在創造這種體驗。

此時此刻,我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就是讓你擁有你的經歷,並對它產生好奇心。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需要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自己的體驗。

偽同理心會放大焦慮

當領導者對員工體驗的負責時,對組織有什麼影響?它放大了系統中的焦慮情緒。

如果領導者試圖修複員工,改變員工的體驗,或者操縱他們獲得「正確」的體驗,那麼即使人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也能感覺到。焦慮會上升。

夥伴關係是一種雙方都認為對共同目標的成功負責的關係。

——傑維斯·布希(GervaseBushe)博士

為了保持夥伴關係,我需要相信我們都在同一個競技場上,這意味著我們分享所有重要的信息——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表達我們的真實想法、感受和需求,我需要感覺到我可以信任你。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麼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夥伴關係。

我們如何學會真正的同理心呢?

要想感同身受,你需要學會「自我區分」,這意味著你能將自己的經歷與他人的經歷區分開來,並允許他人擁有自己的經歷。

走向自我差異化的第一步是自我意識,也就是意識到自己的經歷,能夠將你的想法與你的觀察區分開來,知道你在每一次經歷中的感受和你真正想要發生的事情。

為了真正具有同理心,你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邁向更高自我意識的第一步是想要了解自己的經歷,並給予關注。

第二部分是我願意對別人的經歷感到好奇,但不去接受,只是讓別人有自己的經歷,而不是對他們負責。

第三件事是,我應該能夠用一種建立關係而不是破壞關係的方式向別人描述我的經歷。我必須學會讓你知道我身上發生了什麼,否則你就會胡編亂造(再說一遍,故事幾乎總是比現實更糟糕)。學會不加評判地描述你的經歷是很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透社 的精彩文章:

聰明人戰勝壓力的五種方法
在工作場所提升員工責任感的12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