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真秘要:以「安那般那」法門,在實際的生活中參禪

修真秘要:以「安那般那」法門,在實際的生活中參禪

如何在實際的生活中參禪?筆者十分推崇凈慧老和尚的「生活禪」。

凈慧老和尚曾是虛雲大師的侍者和傳法弟子,他提出的「生活禪」修行理念,來源於祖師禪的精神和「人間佛教」的思想。生活禪強調「在生活中實現禪悅,在禪悅中落實生活」。運用禪的方法解除人們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生活的內容是多彩多姿的,禪的內容同樣是極為豐富圓滿的。釋迦牟尼佛因睹滿天星斗而覺悟成佛;洞山良價禪師因過小溪,目睹水中影而打破謎團;靈雲禪師因見桃花而開悟……

從自然現象來說,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鬱郁黃花是禪,滿天星斗是禪,皓月當空是禪,驕陽似火是禪,好風徐來是禪,皚皚白雪是禪,細雨無聲是禪……

從社會生活來說,信任是禪,關懷是禪,平衡是禪,適度是禪……

從心理狀態來說,安詳是禪,睿智是禪,無求是禪,無偽是禪……

從做人來說,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的追求是禪……

從審美意識來說,空靈是禪,含蓄是禪,淡雅是禪,向上是禪,向善是禪……

……

禪,就是真、善、美的完整體現,無處不在。

禪意和禪機,與潛意識息息相關。但大多數人由於自我封閉,自然感覺不到自己的潛能。說一則公案: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慧海禪師答曰:「用功。」

問:「如何用功?」

答:「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問:「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答:「不同。」

問:「何故不同?」

答:「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這就是我們和禪者的區別!

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著禪意與禪境,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應該生活得非常輕鬆愉快、瀟洒自在,但是為什麼很多朋友覺得活著太累呢?就是心中的「閑事」太多!你可能會說,沒辦法啊!因為……所以!

我知道大部分讀友不可能看了我的幾篇文章,或者去找些佛學書籍看看,就能過上禪生活,您不妨聽聽我下面說的心態,努力保持住。

我在山中「黑箱閉關」時,曾有一個幻境:

鮮花綠樹叢中,有一汪清澈的潭水,純潔無塵。令人觀之則心情恬然寧靜。忽有微風拂面,潭面泛起漣漪,風過後,潭水復平,了無痕迹。天空中又有雁群亢鳴,雁影映入潭中,情景如美麗圖畫,令人心動。須臾雁群飛過,潭水依然寧靜,似乎亘古以來就未曾波動過……

出關後,我稱之為:「潭中雁影,悟者不迷」。做人心境應如是。我們應保持心情之寧靜,偶遇風波,可以著急、可以氣憤,但只是隨風起浪而已,事情過後,心情仍要恢復平靜,似水無波;我們應該保持心情之淡然,見美麗景物,可以喜悅、可以欣賞,但有如雲煙過眼,不起追求之念,不生佔有之心,去留隨緣,得失無意。

這樣,您已經離生活禪很近了!

說到這裡,必須排除一個誤區:生活禪可不是不靜坐、不參悟,只生活就行。沒有拿出一些時間打坐修定,或者念佛、修止觀,是進入不了生活禪的。佛法的一切法門,都離不開禪定。即使是念佛法門,最後也是要證得「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定」。有的凈土宗修者,專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定時候,念一個阿字就入定了一夜。

有朋友問了,怎樣打坐修定?

下面講一個《安般守意經》上的古老法門:安那般那。安那是呼,般那是吸,就是數息觀。此經上講,佛陀住世時,每年都要帶著徒眾修習安般守意,因為修這個法門最容易入定。就是說,佛陀是把數息觀當作修習禪定的基礎來加以傳授的。

修習數息觀時,要選好安靜的地點,和一段安靜的個人時間。

穿寬鬆舒適的衣服,不一定要盤坐,坐在椅子上也行。但我個人的經驗,盤坐時,你本能就進入一種修鍊的狀態,這是一種自我暗示。

全身放鬆,注意,最好不要靠坐(腰背有疾者除外),靠坐容易昏沉。我教大家一個方法,先是坐直脊背,吸氣,將肩膀提起來,呼氣,肩膀和脊背同時放鬆,氣息下沉,脊柱的各節就自然疊落在一起了。做一次即可。

調整呼吸,勻、細、深、長,呼與吸基本要用同樣的頻率,保持同樣的時間,這個不必太刻意,有這個意識就好了。

可以數10次呼吸,做一個循環,然後從頭再來。數的時候,數字要念念分明、息息清楚,雜念澄清,時間久了,自然可以入定。

再補充一句,願意放音樂,或者點上香薰,隨您心意!

還有就是,凈慧老和尚囑咐我們:體驗參禪,只是種下了菩提種子,這個種子能不能長成堪當眾生蔭福的菩提大樹,還得靠我們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去不斷地灌溉與培養。參禪打坐、念佛觀心固然不可缺少,但這不是修行的全部內容。修行不能遠離人群,不能逃避現實生活。要直面生活,要在生活中提升生活、凈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弗道苑 的精彩文章:

道家太極拳:以形體發拳勁的方法
玄理獵奇:我們的心靈原來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