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30歲了一事無成?三種認知,四個規則,職場進階,快速成長

30歲了一事無成?三種認知,四個規則,職場進階,快速成長

最近在一平台上,看到有這麼一個問題,引得不少朋友的點贊,回復:

網友A:這不就是說我自己嗎?

網友B:畢業之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進入職場後才發現自己有多慫。

也有網友表示:曾經的自己也是這樣,但當我們沉浸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當中時,就很容易看到效果了。

我一朋友五年前在一家工廠上班,專門做打氣筒的廠子,幹了三年多,後來實在受不了那種生活方式了,最後辭職跟人合夥去包工地去了,說是包工地,其實都是包一些門窗,彩鋼之類的,然後再去聯繫工人和工廠,賺取個差價。

第一年的時候沒怎麼掙到錢,但是後來他們發現做彩鋼,搭建活動板房還是利潤很高的,然後就去湊錢搞了一個彩鋼公司。第一年掙了二三十萬,第二年再接再厲加大投資,幹了有百十萬。結果第三年直接虧了進去,甚至把前兩年掙得錢都虧了進去。

自己欠別人的錢,被人追著要債,別人欠他們的債,他要不回來,最後虧本把廠子盤了出去。

現在大家普遍有個心理就是:看到他人掙錢了,就一窩蜂地進入這個行業,結果大家都不掙錢。凡是能夠在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領域掙到錢的人,不一定是那些腦子聰明,學歷高的人,而是那些對自己事情特別專註的人。

那麼30歲的職場人,沒有買房,沒有存款到底該如何看待當下的這種情況呢?結合個人的經驗,給大家一些經驗分享。


1、激情是年輕人最大的財富資本

我們總是聽到不少人談到一個人如何是白手起家創造財富的,如何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就實現財富自由的。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可為什麼瘋狂轉載那些文章的人,連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證呢?因為心想創富,但卻控制不住了自己身體。

馬雲曾在演講中說:「短暫的激情不值錢,只有長期的激情才是創造財富的根本。」很多人將這句話當作雞湯,甚至說這是成功學,成功的人說什麼都有道理。如果你也曾這樣覺得,希望你可以繼續往下看。

我有一個同學非常上進,大學的時候勤工儉學,大二就不向家裡要錢,甚至還可以掙錢補貼家用。畢業之後找了份不錯的工作,但是一心想著創業,平時白天上班,周末出去還做兼職。每次在群里聊天,大家都覺得他好有激情,好勵志。

但是三年之後,同班的同學有的開始升職為經理,有的自己開店做生意,也有做公務員的,但是他還在白天上班,晚上做兼職。再後來,群里就沒有了他的消息。偶爾有人在群里艾特他,他出來也就是隨便聊聊,甚至會說:「生活就是這樣子,接受改變不了的。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只能幹一些苦力活。」

人的激情一定會被現實的挫折消耗殆盡,而如果我們不懂得為了自己不斷地輸入新知識,注入新鮮血液,一定會慢慢地接受現實。當你開始去接受這一切的時候,生活基本也就不會有大的改變。這裡想說的是:埋頭苦幹的時候,記得抬頭看路,沒有任何人是靠蠻幹獲取財富的。


2、善護念,守本分

《金剛經》里有個詞兒,叫「善護念」,也就是好好照應你的心念。念力,聽起來有點唯心的味道,但凡事只有正確的心態,才能引導出正確的結果。創富成功,起始於「信念」。

給自己定的目標太低,容易倦怠;目標太高容易產生挫敗感。給自己定製目標是個技術活,但這一步必須要去做。目標、規劃,這些看似很虛的東西,可在具體的執行時,能夠給我們提供明確的方向。

有人常常抱怨自己沒有錢創業,但是我們捫心自問下,有了錢,我們能夠做什麼?有了資源我們該如何用呢?對於初次創業的人說句實在話,5萬跟50萬沒有太大的差別,現金流很重要,但擁有不一樣創業資金的創業者在花錢速度上基本是一樣的。啟動資金少一些,栽了跟頭能夠爬起來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曾經有個人問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有實力還是先有自信?

我們聽到很多的創業成功的人,總是在講激情,信心,但是在外人看來,他們的信心和激情來自他們現在擁有的一切。比如馬雲說:「我對錢沒興趣。」而萬科的王石卻說:「我不相信馬雲對錢沒興趣。我的動力來自於我缺錢,缺錢使我們動力滿滿。

同樣是商界大佬,同樣是看待金錢,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那麼我們會信哪一個呢?其實不論你信前者還是信後者,最終都會回歸到我們自己。


3、外界很浮躁,內心靜如水

30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紀。有了基本的社會經驗,也該有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但為什麼很多人還會在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焦慮呢?焦慮,迷惑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只不過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被固有的一些認知所束縛了。

三點經驗,希望對你有啟發:

1、捨棄現有的,要比獲得新收益更痛苦

努力進入社會拼搏十年,可好像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雖然能養家,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讓我們陷入焦慮。想去改變又不得法,與其說是不得法,倒不如說是不願意捨棄現在擁有的。

未來永遠都虛無縹緲,比如很多人說做短視頻,做自媒體,但說了一年也沒見其行動。因為他們本身做的工作跟這兩者跨界太大了。捨不得丟棄現有的,而選擇可能有更大前景的。

這就好比有人告訴你,現在有兩個方式:一個是現在直接給你20萬現金;一個是從A、B兩個球里挑一個,中了就是80萬。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選擇能夠看得見的那個答案。而財富也會這樣進行分配。眼見為實,但現在的情況是眼見並不一定為實。

2、多則惑,少則精

做得多並不一定能夠收穫的多,唯有精品才能長存。道理我們都懂,可就是在執行的時候犯了貪多的毛病。甚至還有人說,質量不夠,數量湊。

在進入新的行業里肯定是要做多的,就比如曾經剛開始寫代碼的時候,一些老程序員總是教導新手們,你之所以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寫,是因為你寫的不夠多,寫的不夠快。但當你持續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成了真正的程序員之後,你才會發現,練得多,打字快的確很有幫助,但好程序員的標準不是代碼擼的多,而是代碼寫的少,邏輯清晰,思維嚴謹。

一個人的職業規劃也是一樣的,什麼掙錢做什麼,什麼好做做什麼。最後只能是淪為廉價的勞動力。聚焦一點,掃描自己的過往經歷,深挖一口井,而不是到處挖。

3、改變自己從微習慣開始

一旦你掌握了一項技能,不用藉助任何規則就可以應用自如,關鍵在於理解背後的原理和邏輯。

而想要改變必須是從微習慣開始的,分享下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四大規則:

  1. 不要自欺欺人:很多人給自己制定了計劃之後,自欺欺人,甚至作弊。然後還自我安慰地說:「我已經堅持了好久了。我的自律能力很強的。」
  2. 及時反饋,及時回報自己:很多人為什麼喜歡吃瓜子,而不喜歡吃瓜子仁呢?因為瓜子仁沒有挑戰性,沒有阻力,人性都是對於唾手可得的東西不珍惜,但是嗑瓜子完全不一樣,它跟遊戲一樣,必須要剝掉瓜子殼才能吃到美味。而很多人總是虐待自己,根本不懂得獎勵自己,所以一些好習慣很難持續下去。
  3. 保持頭腦清楚:腦子不清楚,看待任何問題都不會抓住它的本質,這也就導致我們做得越多,錯得越多。思維意識就像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樣,操作系統出了BUG,想正常運行是不可能的。
  4. 利用多餘的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標:人應該不能自我滿足,但也不能總是急於求成,制定一些所謂大任務吧,再大的任務也是由小事情組成,可以超額完成任務,但絕對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標。


4、說到最後

30歲正是布局自己未來最關鍵的時刻,去掉了職場新人的稚嫩,也還沒有養成一些職場人的老成。認清自己,思索未來,將浮躁的心沉下來,認認真真地給自己做個規劃。不必太詳細但大的方向一定要能講得清楚,說的明白。

越是著急的人,越容易陷入各種P局,因為你目的性太強了,他人只要投你所好,很容易就會掉進坑裡。

30歲,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熟!因為你是父母的希望,是孩子心中的超人!

我是@楊子翔 每日更新,專註職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