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學神」朱朝陽和「學霸」葉馳敏的差距鴻溝,給所有父母上了一課

「學神」朱朝陽和「學霸」葉馳敏的差距鴻溝,給所有父母上了一課

01

葉馳敏,是朱朝陽的同班女同學,一直考第二的學霸。

我想,說葉馳敏是學霸,應該沒人會有異議,這個平時把成績看得無比重要,主動要求上補習班,除了看《還珠格格》,就是學習的女生,是真的把學習當作目前的唯一目標。

當然,她的成績也很好。

有很多網友調侃,說朱朝陽的暑假可謂是豐富多彩,敲詐勒索,寫假日記,處理家庭矛盾,和張東升斡旋談判,幫助普普和閻良,和爸爸游泳……

而葉馳敏的暑假,則是找奧數補習,埋頭苦讀,看書學習,外加偶爾看還珠格格。

可以看得出來,在兩個人的學習安排差距巨大的情況下,朱朝陽的成績依舊甩了葉馳敏很大一截。

如果說,葉馳敏是學霸,那麼朱朝陽毫無疑問,就是「學神」一樣的存在。

表面上看起來,朱朝陽和葉馳敏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實際上兩個人相差巨遠。

就像舉的這樣一個例子,有些人考99分,是因為他努力學習,最終得到這個分數,扣了一分,有些人能夠考100分,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而已。

一分之差,中間懸的卻是巨大的難以跨越的鴻溝。

劇中的多個細節,都證明兩個人的巨大差距。

當葉馳敏連初三的題都做得磕磕碰碰的時候,朱朝陽已經在做高考複習題了。

從他去上奧數班給的試卷特寫也能看出來,朱朝陽的得分是滿分。

這些,都足以可見,朱朝陽的數學天分,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02

看到他們之間的這種差距,作為一個經歷過中學時代努力學習,成績依舊不夠優秀的人來說,可謂是深有感觸。

以前,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說大家的起點都是相同的,沒有誰比誰更優秀,只要肯努力,你也能實現最終的超越。

後來,我才明白,老師這樣說,應該是為了給我們更多的鼓勵吧。

「學神」朱朝陽和「學霸」葉馳敏揭露一個殘酷的真相:在天賦面前,你的努力可能一文不值。

總是有很多人說,多數人其實還不到拼天賦的時候,因為多數人都不夠努力。

實際上,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人的天賦,往往是你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而不是所謂的到了後期才拼天賦。

偏偏也是那些人,一開始就能夠用天賦拉開距離。

我也曾是葉馳敏。

初中的時候,我是班裡的第二名,準確來說,我原先是第一名,直到初二的時候,班級轉來一個男生,他第一次月考就是年級第一名。

這個男生,平時對待學習的態度,讓當時的我簡直目瞪口呆。

我平時真的是那種很努力的人。當時在班上有一個女生的成績,和我拉得很近,我生怕自己落了下風,哪怕是課間十分鐘,也在抽空看書學習。

因為那個女生,也很努力。

然而,這個男生一來,成績徹底拉了我一大截,尤其是數學這一科,他一般都是滿分。

但是,他學習顯然並不努力。

他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睡覺,尤其是數學課,睡覺的原因一般都是昨晚去上網了,第二天比較困導致的。

他在周末回家的時候,從來不帶書,都是空手回去,不像我背了滿滿一書包的書回去。

星期天來學校的時候,他也總是抄別人的作業。

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直穩坐年級的第一名。

03

我當時在心裡還挺鬱悶,不明白自己究竟輸在哪裡,後來我才真真切切意識到:每個人生來的差距,真的是來自方方面面的。

然後我發現,他學習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理解能力特彆強,不是像我們一樣採用題海戰術,更多的是去吃透一個類型,然後自己舉一反三,自然整個類型都會了。

我也試過他的方法,發現根本行不通。

於是,後來我還是繼續堅持我的多多做題策略。

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意識到天賦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遇見一個有天賦的人,自己就不努力了,甘願認輸。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明顯意識到兩個人的差距,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可以把對方作為目標,而不是非要超越的對象。

其實,在原著小說中,葉馳敏的父親並不像劇中這樣通情達理,他很在意女兒的成績,也耿耿於懷她總是第二名。

事實上,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做第二名難道就不值得表揚和誇獎嗎?

第二名同樣很厲害啊。

如果,你陷入一種嚴重攀比的氛圍裡面去,一心一意想要的是超越,但是你的實力卻壓根跟不上。

這個時候,你那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會讓一切適得其反。

所以,真的不用逞強,也不用非得去和別人比較。

我認為,成年人還應該打破的一個童話夢,就是認為努力可以戰勝一切。

這話真的太不現實。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真的像是兩條永遠無法相交的平行線,不是努力就能夠扭轉的。

如果,你非要盯著一個你完全夠不到的目標,很累的。

你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天賦,轉換自己的不平心理。

壓力有時可以成為動力,但是如果壓力過大,多數情況下最後的結果是徹底壓垮一個人,再也爬不起來。

人前行的最好推動力,莫過於一個正確的好的心態。

04

很多家長都是習慣性給孩子施加壓力,用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殊不知重重壓力之下,有可能你施加的壓力,就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順其自然,說不定反倒能夠得得到別樣的成就。

有的時候,你越是強求,可能反而越是得不到。

當你放寬心態,調整好自己,多半能夠有全新的收穫。

周國平在書里寫,在應試體制下,孩子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家長不應該再施壓,而是要在心理上給孩子減壓。

他的做法是,每次考試,他都會對女兒說:考咋樣就咋樣,考砸了也沒關係。

他的女兒在全年級的排名是二三十名,他就和孩子約定,保持這個水平就行。

後來,有一次期末考試,結果他的女兒考了年級總分第一,他批評她說:怎麼違背了約定?下不為例。

他的女兒由此知道,他不看重考分,心態因此更加從容淡定。

他說:「父母的職責是做好監護人,給孩子身心成長一個好的環境,做到這一點即可安心。至於孩子將來走了一條怎樣的路,那不是你們能夠支配的,榮耀不是你們的功勞,黯淡不是你們的過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