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後期究竟有多亂?朝中奸臣被指不忠心,連皇上都敢忤逆

明朝後期究竟有多亂?朝中奸臣被指不忠心,連皇上都敢忤逆

通常而言,明代的黨是指一般士大夫活躍階級的運動,其產生與明朝自身的政治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明朝黨政的出現主要與內閣權力的提升和京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繫。有時候內閣成員甚至能左右皇上的話語權,在被皇帝說他們不是忠臣後,甚至曾回懟皇帝為假皇帝。

明代中後期政治情況

內閣自明代中後期成為了政治中心。雖然六部聽命於內閣但是明朝的監察機關即御史大夫和六科給事中對內閣和六部起著重要的監察作用。隨著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與以御史大夫為首的言官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大並慢慢發展到了勢成水火。

而以御史大夫為首的言官通常代表著一般士大夫階級的輿論,因此大多得到人民的同情與支援。因此言官在朝中與士大夫階層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與此同時內閣的勢力則相對削弱。因此內閣為了保持對六部的控制和對政令的影響則不得不同言官相勾結,因此則產生了黨派。

除此之外,明朝黨政的產生與京察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繫。所謂京察是指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種制度。通常而言京察六年舉行一次。不同政治理念、政治派別的士大夫通過京察進行殘酷的黨派傾軋與黨派清洗。

對於同一黨派、同一政治理念的士大夫,在京察中則多進行互相保護,例如考察官員是同一黨派的士大夫,則多以"四格"作為考察結果。而對於不同黨派的士大夫,考察官則多以八法進行整治,迫使其降職、外調或者退休,從而打擊不同黨派的人士並使自己黨派的士大夫可以滲透入該部門並取得權力。

南明黨派亂局

1640年,東林書院修復,並有許多當代名人在進行講學。他們在講學的同時對朝政進行評論,並對朝政政治人物進行品評,這種行為在當時被稱之清議,並開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朝中與在野的各色政治人物、東南城市的士大夫勢力、還有某些地區的實權派開始以東林書院為核心形成了獨特的政治派別。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派別和東林黨派不和的,例如有方從哲、王錫爵等為首的黨派,而這些黨派統稱為浙黨。除此之外,明朝中還有秦黨、楚黨、齊黨、宣黨等不同的黨派。黨政的產生與東林黨的產生與發展都是明朝後期重要的歷史事件,對明朝的衰落和滅亡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

東林黨專權霍亂朝政

在明神宗統治後期,明朝中期就開始有了的宦官專權現象,這個現象還達到了頂峰。宦官統治著中央大權並進行殘酷的統治,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導致了政治日益腐化和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在魏忠賢專權時期形成了明代最大的閹黨集團,與東林黨對立的浙黨、秦黨、楚黨、齊黨、宣黨紛紛依附閹黨,同時在爭國本論、三王並封、建儲之議、福王之國、挺吉案、紅丸案、移宮等案中與東林党進行持續的傾軋與鬥爭。在這之後閹黨開始對東林党進行血腥的鎮壓與清洗。

1624年東林黨人因為彈劾魏忠賢而被捕,與此同時大量的東林黨人被殺害、撤職、降職。

在這之後,魏忠賢又令人編寫《三朝要點》,以之前的案件為鬥爭借口毀壞了東林書院並大肆打擊東林黨人,大批著名東林黨人如周起元、高攀龍分別被迫害致死。除此之外,依附了閹黨的浙黨、秦黨、楚黨、齊黨、宣黨等黨派人物分別偽造東林黨人惡名並列榜進行迫害,凡是列入該榜的東林黨人生者追放、死者追奪。閹黨同時還撰寫《東林點將錄》一書,將著名的東林黨人以水滸人物的排列方式進行排名進行迫害,這些都導致了黨政的不斷惡化和對東林黨的毀滅性打擊。

直到崇禎帝登基、魏忠賢自縊而死和《三朝要點》被銷毀,東林黨人的勢力又開始重新膨脹並開始對浙黨秦黨、楚黨、齊黨、宣黨等"閹黨羽翼"進行持續性的清算,這又導致了明朝黨政的持續和政治環境的日益惡化同時延續到了錢謙益、周延儒、溫體仁之間的互相傾軋並對袁崇煥的冤死與崇禎帝的自縊、明朝的滅亡都有著重要影響。在這之後東林黨人史可法與馬士英等人的鬥爭,吳黨、楚黨的互相傾軋都導致了明朝小朝廷的快速滅亡。

正是宦官專政的明朝,東林黨派人士胡作非為才導致了南明之亂,他們可謂

是南明之亂的攪屎棍,禍害了南明朝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確定的15個不征之國是哪十五個,相當於現在什麼地方
明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