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季高溫,隔夜食物還能不能吃

夏季高溫,隔夜食物還能不能吃

食品安全這事兒很重要,今天咱就重點聊聊。

食物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什麼?

時間悄悄地走,食物也在悄悄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陽光、氧氣、微生物都是食物變質的推手。

營養物質會逐漸流失,一些有害物質會逐漸生成,致病菌還會藉機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極強的毒素。

蔬菜

蔬菜是健康的食物,但儲存不當的蔬菜卻可能成為亞硝酸鹽的重要來源。

蔬菜中含有較高水平的硝酸鹽,在存放過程中由於細菌活動會逐漸轉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時間和溫度都會使得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買回來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如果沒有及時冷藏,常溫放置,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上升。

適合現吃現買,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天

高蛋白食物

這類食物營養豐富,是微生物的天堂,會滋生繁殖很多致病菌。除此之外,它們本身也在逐漸腐敗。

在氧氣的作用下,脂肪酸開始酸敗併產生促進衰老的自由基。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蛋白質逐漸分解,生成胺類物質及氨氣,產生腥臭氣和刺鼻的味道。胺類物質還會與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結合,形成致癌作用更強的亞硝胺。

及時冷藏、冷凍,不要常溫放置

主食

糧穀類非常容易受潮霉變,像是玉米、大米、花生尤其容易招惹黃曲霉菌,它們所生成的黃曲霉毒素還非常耐高溫,是非常危險的致癌物。

家中的饅頭、麵包、米飯,比較潮濕,也非常容易滋生黴菌,比如我不小心啃了幾口才發現的法棍。

乾糧要防潮,熟食要冷凍

微生物是從哪裡來的?

大自然當中有各種各樣的菌與我們共生在一起,它們在空氣里、食物表面甚至食物當中。

絕大多數細菌等微生物並不致病,還能反向幫助我們強健免疫功能。但有些致病菌就比較討厭了,遇到合適的溫度、營養豐富的環境就會大量滋生,還會生成有毒害的物質,威脅我們的健康。

致病菌有很多種,也不僅僅只感染一類食物,而是很多變質的食物中都會出現。

揪出一些著名的致病菌,帶大家一起認識下:

常見菌

重點感染食物

特徵

沙門氏菌

禽畜肉、雞蛋等

活菌對腸粘膜侵襲導致感染性中毒

李斯特菌

冷藏牛奶、乳酪、肉類及其製品

耐低溫,大量活菌入侵腸道導致感染

肉毒梭菌

發酵豆製品

生成毒性極強的

神經毒素

黃曲霉菌

糧穀類、花生

生成毒性極強的

黃曲霉毒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

各類食物

由菌分泌腸毒素且較為耐熱

副溶血性弧菌

海鮮

生長迅速,不耐熱,感染性致病菌

這些環節需要注意!

致病菌雖然總搞破壞,但可防可控。

只要我們注重一些基本原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發生食物中毒的可能。

總原則:

1. 合理安排收納方式,讓器皿、物品保持乾燥、乾淨,這樣可以盡量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

2. 從採買開始,就盡量做好計劃,不要產生太多的冗餘。那樣既不環保、也不安全、還不健康。

3. 採購回來的食物,要馬上冷藏、冷凍,不要丟在地上半天才想起來處理。

重點防守環節

1. 剩飯菜及時處理

需要提前預留的食物,在動筷子之前就要分裝打包,及時冷藏或冷凍。口水當中也有細菌,吃完再打包的食物,儲存時間會縮短。

案例分享:

小A頭天晚上跟朋友聚餐後,剩餘的一些食物就直接收拾下打包回來了。

早上起來後發現昨晚忘記放冰箱,微波爐加熱了一下也沒什麼怪味道,就都給吃掉了。結果不到中午就腹痛難忍,腹瀉不止。

可能就是食物加熱不夠充分,細菌超標而誘發急性腸胃炎。

2. 泡發食物

在夏季,泡發雜糧雜豆、腐竹、木耳等食物,最好放進冰箱里泡。

泡發之前先把食材、器皿洗乾淨,也能夠盡量減少微生物滋生,減少有害物生成。

案例分享:

今年5月廣東東莞一名34歲女子吃了泡發超過24小時的木耳,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最終不幸身亡。

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調查發現,女子前一天將木耳泡發煮食了一部分,剩餘的繼續浸泡到第二天食用,導致米酵菌酸中毒。

3. 涼拌菜

涼拌菜所用到的食材一定要清洗乾淨,添加醋、大蒜等調味品也可以幫助抑制細菌滋生,提升安全度。

涼拌菜盡量不要剩,及時冷藏也最多只留到下一頓,但不要隔夜再吃,尤其是加了肉類、豆製品的涼拌菜,更是要格外小心。

案例分享:

小B從中午樓下熟食店買來涼拌豬頭肉、涼拌豆乾等食物。回到家後並沒有及時放冰箱儲存,下午直接食用,沒想到開始上吐下瀉。

夏季市售涼拌菜本來就很容易變質,尤其是肉製品、豆製品,購買時就要仔細觀察詢問,買回家後更要即時食用。

4. 生熟分開

家中的菜板、刀具、盛裝食材的碗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尤其是針對魚蝦、禽肉類,如果沒做到位還是有非常高的風險污染其他食物。

刀具案板之類的,盡量選擇外形差異比較明顯的,避免自己記不住而混用。

案例分享:

南方小鎮的一個家庭辦白事做流水席,但是天氣炎熱,烹飪條件又十分有限。處理完魚蝦的菜板只是簡單清洗,就緊接著處理其他食物。

結果因為生熟食物交叉感染,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菜肴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事故,導致十多人送急診就醫,1人死亡。

5. 便利店輕食

便利店的沙拉、三明治,一時間不吃的話,一定注意冷藏,不要早上買來就放辦公桌上等著中午吃。

像是豆漿等食品,短短几個小時就會變質,要格外留意。

案例分享:

網友微博爆料購買的豆漿短短几個小時竟然變成了豆腐腦,還有股怪味道,懷疑有不好的添加劑。

但就是因為豆漿里沒有什麼添加劑,富含蛋白質的特性特別適合細菌繁殖,幾個小時就變質了。

6. 自製發酵食物

夏季自製發酵食物還是有些危險的,比如納豆、豆腐乳、水果酵素等等,非常容易生成有極強毒性的物質,食用過量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案例分享:

小C的父母從老家帶來了自製的納豆,被她拿到辦公室與大家分享。沒想到一起分食的同事均出現頭暈、口舌發麻、嘔吐、全身酸軟無力等癥狀。

就醫後發現,是因為豆製品很容易滋生肉毒梭菌,產生了可以麻痹神經的世界第一毒,肉毒毒素。還好同事們食用量都不大,否則會非常危險。

當然了,能上新聞的嚴重事件,也是有些偶然。但實際生活中,「吃壞肚子」的比例還是不小。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達國家,每年約有1/3 以上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在中國,夏季也是「吃壞肚子」的高發期。

偶爾吃壞肚子,別以為只是個小事兒。如果抵抗力比較低,很有可能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恢復,影響到此後幾個月甚至更久時間的消化吸收能力。

處理食物有時候我們確實會犯懶,但別忘記,我最初的目的,不是為了好好吃飯,吃的更健康、更營養嗎?

那就讓我們對生活細節給予更多的關注,遠離不新鮮的食物,每天都吃的新鮮。

來源:田雪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