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個性十足」的明朝諸帝

「個性十足」的明朝諸帝

和尚出身的開國君主

明太祖在歷代的開國王朝君主中的出身是最貧微的。完全是貧農出身,從小給地主放牛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後來因為災荒疾病家中的父母兄弟便都去世了,太祖便乾脆到寺廟裡出了家。但是元末社會到處動蕩不安,即使是寺廟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因此太祖便雲遊四方,後來回到廟中不久便參加了起義軍。在元末群雄中逐漸崛起,最後開闢了大明王朝。

文弱的建文帝

太祖死後,皇太孫繼位為建文帝。上位開始便對藩王下手,削除這些藩王的兵權。從而引發了「靖難之役」,兩者的實力本來是燕王弱一些又不佔據著大義,建文帝有著很大的勝算,但是因為一連串的軍事失誤最後斷送了皇位。

個性鮮明的明朝諸帝

吃齋念佛不理朝政的憲宗、孝宗皇帝;世宗從早到晚潛心修鍊,醉心於修道中;英宗率軍出征被俘,其弟登位為景泰帝,兩人又為權力發生爭執;神宗、光宗隱居深宮醉生夢死;熹宗整天忙活著木匠手藝,樂此不疲;剛愎自用的思宗。

讓人感覺奇怪的是明朝的君主們不是一兩個行為怪異,而是整體上都不正常。皇帝的身份和其自我割裂開來,表現出一種與傳統君主形象不符的行為,使世人大跌眼鏡。

明朝君主們大多都追逐著自我享受,放飛自我。諸帝大多數是庸主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快樂中,荒廢政務、拒絕納諫,生活上揮霍無度。

明朝的十六位君主性格上有著兩極化的發展。

一種是強硬派君主,有太祖、成祖、武宗、世宗、思宗等。這些君主們性格暴躁、行為過激、嗜殺,喜歡進行清洗和重型治理臣下。

另一種是溫和派君主,有明惠帝、仁宗、憲宗、孝宗、穆宗、光宗、熹宗等。這些君主比較文弱,行事上溫和寬仁。

政治素養偏低

除去太祖、成祖外,明朝的諸帝政治素養整體偏差,怠政的問題非常明顯。

這些君主們缺乏主見,依靠內閣治理國家,但是往往又所託非人。《明實錄》記載,明朝的君主在批閱臣下奏摺時全部都是「已閱」、「知道了」、「依例准行」、「著閣臣討論」在無其他意見發表。明朝後期的君主基本上無法承擔國家的政務,穆宗是被後世稱為「令主」,但是對軍國大事也一問三不知,完全是靠大臣們維持著國家的運轉。不肯承擔責任、荒淫腐化。明朝諸帝被後世評價為「無能」,但是他們的「懶」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國古代的傳統社會中,君主的德行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才華欠缺也沒有問題。只要可以盡心的充當帝國的最高領袖,下面有文官士大夫支持國家仍會正常運轉。但是在太祖廢除丞相後,君主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在明朝中後期的君主往往無法負擔如此大的工作量,憲宗在位23年,除了在成化七年召見過一次大學士便再也沒有召見過。孝宗在位時閣臣們十年才能見一次龍顏。熹宗在位的7年一次沒有召見過大臣。明朝怠政最出名的便是世宗和神宗了刷新的了歷史記錄。

明朝的君主有著平民化的傾向。

和漢唐清等朝的君主相比,明朝皇帝的文化素養明顯偏低。他們的日常行為和心態觀念有著一定平民化的色彩。

君主們接觸到民間社會。太祖便是從貧苦的農民出身,對於民生疾苦有著了解。因此非常痛恨貪官污吏,用重典大殺貪官維護百姓的利益,為百姓所擁戴。但是因為出身不好,在太祖心中有著那麼一丟丟的自卑,它不時地湧向太祖心頭。明朝君主的后妃都是來自「良家女」。這些妃嬪們接觸到民間社會和世俗文化,這些妃子與名門閨秀不同更具有平民化色彩。這些妃子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君主。還有眾多的太監、宮女也是出自民間這不能不影響到皇帝。皇帝本身也表現出來世俗化的傾向。他們拋去了聖賢君主的模樣,而是成為了追逐錢財、美色的凡夫俗子,嚮往著民間生活。明朝君主的個性發展和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加上君主的一些主觀因素就造成了明朝諸帝各種奇怪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太監數量以十萬計,清朝為何只用幾千人?太監不管用嗎?
明朝十六位帝王,為何陵寢叫明十三陵,還有三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