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發現最大岩質行星,或是氣態行星內核,大氣層已被莫名剝離

科學家發現最大岩質行星,或是氣態行星內核,大氣層已被莫名剝離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岩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岩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由於質量較大,又屬於氣態巨行星的級別。

氣態巨行星的構造與地球之類的岩質行星很不相同,這類行星並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岩質表面,其表層是濃厚的大氣層,木星的大氣層就厚達3000~5000公里,下面是液態氫的海洋,再向下就是金屬氫了,而在金屬氫的內部還有一個岩質內核。

通常情況下,氣態行星的岩質內核是看不到的。近日英格蘭華瑞克大學天文學者阿姆斯壯在《自然》雜誌上刊文宣稱,在距離地球730光年遠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已編號為 TOI-849b的行星,認為它就是一顆被剝離了外層大氣層的氣態行星的內核,質量大約相當於40個地球。

這顆行星的體積和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差不多,直徑大約4.35萬公里,正圍繞一顆橙矮星運行,與主恆星的距離也和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相似。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發現疑似氣態巨行星的內核,也可以說它是科學家們已發現的質量最大的岩質行星。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天體曾經也像木星那樣具備外層大氣,之所以只剩下了內核,目前還並不十分清楚,阿姆斯壯推測認為這顆行星可能是在劇烈變化中失去了外層(大氣),發生的事件可能是在快要形成時與另一顆行星相撞,而且撞擊的速度較快,外層大氣被剝離,只剩下了內核形成了一顆行星。

但是這種說法也有一些難解的問題,因為撞擊很難全部將氣體拋離,所以阿姆斯壯認為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它曾經非常接近它所環繞的主恆星,導致上面的氣體都被主恆星吸走,或者被主恆星強烈的太陽風吹走,然後又在某種撞擊和或引力吸引之下離開了主恆星,於是就只剩下了一顆氣態行星的內核了。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7月2日文章《TOI 849 b行星可能曾經是一顆巨大的木星,但外殼已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印度有兩條河流比我國長江黃河水量還大,卻還總乾旱,為何不調水
3800光年外有一隻「翅膀」長達3光年的「蝴蝶」,仍然在快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