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小暑養生,避疾避暑

小暑養生,避疾避暑

小暑養生,避疾避暑

中醫理論認為,夏季的3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自然界的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故植物開繁花結果實,長勢旺盛。人們在生活起居上,適宜夜間稍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厭惡長日,不要堵塞陽氣的生長發生。情志調節方面,切忌發怒,應保持平靜淡然,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對外界繁茂事物有愛護其生長之情。

天熱,別貪涼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向外蒸騰,故應順其自然而養生治病。在小暑節氣,應注意少開空調、冷風,不吃或少吃寒涼食物,以免戧伐損傷肺之陽氣、衛氣和脾胃陽氣。臨床中常見在夏季貪涼飲冷而導致的胃痛、腹痛腹瀉;開空調吹冷風導致的反覆感冒、鼻咽炎、咳嗽、哮喘、皮疹、關節痛等疾病;小兒因臟腑嬌嫩容易受損傷,所以上述病症也較為常見。因此在夏季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起居的調養,慎防貪圖涼爽而損傷人體陽氣。如果已經出現上述病症,可以中藥、針、灸調治,如艾灸大椎、身柱、肺俞等穴位防治呼吸系統疾病,艾灸中脘、天樞、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位防治消化系統疾病,艾灸頸項腰膝的局部穴位防治關節痛等運動系統疾病。

冬病夏治正其時,莫錯過時機

小暑節氣開始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階段。清代張璐記載了三伏天治療冷哮的方法。選擇三伏天進行治療,是因為此時天地陽熱之氣最盛,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暢通,十分有利於溫熱芳香藥物的滲透與吸收,是溫煦陽氣、驅散寒邪的最佳時機。現代中醫以此方法為基礎,發展為「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貼敷治療法。治療時間為每年夏季農曆三伏天,常取迎香、天突、膻中、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對小兒及成人易患外感、咳嗽、哮喘及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屬寒證者效果尤其良好。

酷熱降臨,降溫防暑

小暑節氣,酷熱降臨,人們很容易中暑,因此要注意避暑,避免長時間強烈日晒,同時多喝涼白開。出汗過多時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鹽,以維持體液中的電解質平衡,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休眠。另外高溫容易使人心煩意燥,大動肝火,因此也要防止情緒中暑,保持心境平和。

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食油膩、辛辣的食物,可吃鮮藕,除煩安眠,也不防多吃一些瓜類,例如黃瓜、絲瓜、苦瓜、冬瓜等,這些都是降溫防暑的好食物。

小暑,是盛夏里的中轉站,它提醒人們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去迎接極致炎熱的大暑。白居易說「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意指心靜則涼。夏季炎熱,心靜才是納涼的上上之選。炎炎夏日,有時間不妨窩在家裡,調適心境,吃半個大西瓜,讀些有故事的書籍,便也不會感覺這暑天有多麼可怕了。

本文參考自《二十四節氣養生與食療》轉載請註明。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修身養性——人生36字訣!
10個故事:可作準則的言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