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惡童之惡,從何而來?朱朝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惡童之惡,從何而來?朱朝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一起爬山嗎?」

秦昊手機殼上的這五個字,讓一眾網友瑟瑟發抖,看過最近好評如潮的新晉網劇黑馬《隱秘的角落》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這句話。相比爬山警告,更加令人瑟瑟發抖,汗毛直立的還有一款台詞「我還有機會嗎?「

隨手打開微博微信,各種劇情解說、細節分析……這部劇,有點火哦。

其實《隱秘的角落》會火,對原著作者紫金陳來說,還真有些意外。


少年之惡,真的會發生嗎

看完網劇,讀完小說的網友除了佩服作者強大的推理和邏輯能力,也不禁要問:這樣的少年之惡,真的可能發生嗎?」

很多人回頭看,自己十幾歲青春期都有過陰暗的想法,但絕大部分都不會去行動。

家庭溫暖的缺失、學校教育的失察、愛的不公平才可能讓人性深處惡之火的種子點燃

而且小孩和大人不同,他們缺乏社會經驗,不了解他人痛苦,作惡時可能更肆無忌憚。

就像紫金陳說的「我寫的不是一個反社會的人格,而是人性,是希望人們能去反思,未成年人犯罪的惡之果,源頭在哪裡。」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管是網劇《隱秘的角落》,還是原著小說《壞小孩》,三個孩子裡面,大家都聚焦在第一主角「朱朝陽」身上。

這個角色非常複雜,許多人都關注於這個孩子的心機之深,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個孩子身上所經歷的悲慘遭遇


①破裂的家庭,大變的性格

這是第一集裡面借另一個孩子之口,向我們傳遞的信息。

成年人習慣於漠視孩子的感受。就如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重組家庭之後,在跟了母親的哥哥與新家庭誕下的妹妹之間,父愛的天秤傾斜的過於厲害和明顯。

父親對他是「喪偶式育娃」,對妹妹確是給予全身心的愛和關注。為了照顧妹妹的感受,父親將自己謊稱是牌友的侄子。

情感的滿足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物質的滿足。妹妹都是新衣服,而朱朝陽,只能在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後,才能買雙鞋,剛買就被妹妹踩了一腳……

父親的偏心,讓朱朝陽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壓抑自己的情緒,剋制自己的情感,在父親面前表現得懂事。

當孩子誤以為他得到的愛需要通過討好父母換取,就會嚴重缺失安全感,壓抑了真實的自我,過早地成為一名懂事的「小大人」。一旦他們費盡心力討好,仍無法換取等價的愛,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父親是這樣,母親也並沒有做得更好,反而是另一種極端。周春紅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只為孩子而活。一切生活重心都是圍繞著孩子轉。

在她眼裡,朱朝陽的身體和學習最重要。雖然在景區上班,偶爾才回一趟家,她想的就是給朱朝陽弄點補頭腦的東西吃。周春紅與景區的馬主任有了感情,本來是光明正大的事,卻被她搞得偷偷摸摸的,擔心兒子的情緒受影響。

在這種強勢到窒息的母愛下,朱朝陽幾乎都是容忍、順從的樣子,為了迎合母親病態的期待,只能讓自己優秀,持續優秀,學習成績成為在朱朝陽眼裡唯一的「優秀」指標,當然這也是母親所唯一認可的

缺失的父愛,偏執的母愛,讓朱朝陽的人格開始變得扭曲,只有自己才能保護自己,沒有人是可靠的。

②成年人的自以為是,加劇孩子「成人化「

我們總是習慣於歌頌孩子的天真、純潔、美好……一切美好的詞都可用於孩子。在中國家長這裡,一直在隱秘地進行一場看不見的將孩子完全隔離在成人世界之外的運動。

劇中,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有了新的戀情,被朱朝陽發現了,與此同時母子之間有了嫌隙,兩人發生爭執,朱朝陽對母親說,「其實你可以告訴我」,換來的確是一句母親不耐煩的回答「我告訴你什麼,大人的事你懂什麼」。

「大人的事小孩子懂什麼」,自以為是的成年人,自以為是的父母,反而加劇了孩子的不健康的「成人化」。

當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成人世界的秘密信息時,比如愛、暴力、謊言等,當他們已經開始成人化了,而家長對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停留在「小孩子什麼也不懂」的玫瑰色的想像里,拒絕與孩子溝通或是進行相關的教育,但這樣的孩子不知道責任和代價,一旦他們作惡,便愈發容易覆水難收。


③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朱朝陽的人物背景故事,給人一種無可挑剔的真實感,甚至有人說,劇情像在偷窺自己的中學時代。

我也知道原因,但是這種原生家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我沒有解決辦法。」

研究證明,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以此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長期處於功能失調、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包括目睹家庭暴力、父母感情不和、父母離異或分居等情形的,32%的孩子都會有心理問題。


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除了原生家庭,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巨大。之前成都「嘉年華」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它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事件,對很多青少年來說,更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噩夢。

之前的《媽媽有話說》節目中,就採訪了2個曾經在「嘉年華」就讀過的學生。

「成都嘉年華中心」大門

兩期節目的主人公,在該學校被「輔導」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出營1個月之內,謝翱知的網癮情況有所好轉。但之後立馬不吃不喝,不上學,脾氣暴躁,還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間隙及怨恨的情緒。

雅涵以前是個特別開朗的人,出了嘉年華以後竟無法和人正常交流,最後導致輟學。之後和父母的矛盾加深,在有次爭吵中,甚至拿起了眉刀割了自己手腕8刀,看著手腕流出來的血,她心裡的感覺竟是暢快的釋放感。

嘉年華究竟對這些孩子做了什麼,能讓他們有輕生的念頭?這家學校的近況又如何?歡迎收看6月9日、6月10日兩期的《媽媽有話說》節目,為您揭露成都嘉年華的種種暴行。

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的行為模式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別總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啥都不懂的小孩,花時間多多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是,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怎樣的原生家庭以及教育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