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六祖慧能傳》

《六祖慧能傳》

慧能大師傳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慧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他師承五祖弘忍 ,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著有《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慧能起初弘法嶺南,是為南宗,其後蔚為「五家七宗」,影響深遠。有《壇經》傳世。見宋志磐《佛祖統紀·達磨禪宗》。?唐·劉禹錫 《佛衣銘》:「 六祖未彰,其出也微。」?前蜀·韋莊 《贈禮佛名者》詩:「尋思六祖傳心印,可是從來讀藏經。」清·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我書喚作《三椏記》,六祖天台共一龕。」

本片介紹

僧人慧能,姓盧氏,南海新興人,買家世居范陽。他的父親盧行瑤席德三年(公元620年)在新州做官,後被貶官,終於新州。庶能生於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慧能從小就性情純淑遷懷,惠性間出,並沒有沾染南方的蠻風貌俗。因早年喪父,母親寡居,家裡很窮,沒有什麼產業。慧能每天都要背著一擔柴火到集市上去賣,掙錢養家。

一天,慧能在集市上聽到有人在誦《金剛般若經》,慧能凝神聆聽,遲遲不肯離去,又問:「跟誰能學到《金剛般若經》?」誦經的人回答說:「蘄州黃梅馮茂出的弘忍禪師動特此法,說是即得見性成佛。」慧能牢牢記住了這些話,就象一個乾渴的人飲瓊漿一樣。

慧能急忙回到家裡,準備了一些生活用品用於奉養老母后,於咸亨(公元670年一674年)年間前往韶陽,途中遇到劉志略。劉志略有個姑姑無盡藏尼姑,常讀《涅磐經》。慧能聽了無盡藏誦讀《涅磐經》後,即為無盡藏辨析經文。無盡藏認為慧能不識字,不能正確理解佛經的經義,慧能說:「諸佛的理論,若是只取字面的意思,那並不是佛的本意。」無盡藏尼姑為慧能的深刻見解而嘆服。

當時,有人勸慧能在寶林古寺修道,慧能對自己說:「我本來是發誓要拜弘忍為師的,現在若是在寶林寺修道,這就違背了我的誓,還不如回家的好。」於是第二天繼續前進,來到樂昌縣西面的石窟,依附智遠禪師,侍座談玄。智遠勸慧能去蘄州尋禪宗五祖弘忍禪師,並說將來我也有請教之時。於是慧能又前往蘄州,不久就見到了弘忍禪師。

弘忍看慧能的氣質和相貌都很平常,就試著問他:「你從哪裡來?」慧能回答:「從嶺南來參拜敬禮,只求作佛。」弘忍說:「嶺南人沒有佛性。」

慧能說:「大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分。」弘忍又問:「你要作何功德?」慧能回答:「願竭力勞作,為眾僧做些粗活。」於是慧能就留了下來,和雜役們一起做些粗活。

弘忍為傳禪宗法衣,讓弟子們說說自己的志向和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每人作一首偈語。若誰能與之印心。(禪宗講以心傳心,直指人心。)便將衣缽付之。

眾弟子都推崇大師兄神秀禪師,但神秀恐一人作偈,有違佛教無為的教義,似乎故意在爭衣缽。於是便將一首偈語寫在了大雄寶殿的後牆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二天被五祖弘忍看到了,便把神秀叫到一旁問他偈語可是他作的。神秀說請五祖指點。五祖說:「從偈語看來,你還沒有見大道,沒有悟徹佛法真旨,欲覓無上菩提,還不能夠。」結果平時神秀的「粉絲」們就傳送這首偈語開來。

慧能聽見了就問伙房的師兄弟,師兄弟就把五祖傳法的事跟慧能說了。慧能跑到大雄寶殿後牆下,正有一群人圍著拜讀神秀大作。慧能便問旁邊的一位秀才:「能否給我念一下牆上的字?」秀才便誦讀一遍。慧能說:「我也有一首偈語,煩勞代筆寫在右側。」秀才不屑的說:「你都不識字,還要寫什麼偈語!」慧能說:「諸佛妙意,非關文字。學佛之人,首先要放下我慢之心,眾生平等。下下等人,往往有上上等智。同樣,有才華的人難免有埋沒的時候。若隨意輕賤他人,以輕慢故,便造下無邊罪業。」秀才一聽,深鞠一躬。說道:「他日師父得道,必先渡我!願為師父代筆。」

慧能說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正好五祖與神秀到此,眾弟子問五祖兩首偈語境界高低。五祖為防他人嫉妒加害慧能便說:「都沒有見大道。」後來五祖私下找到慧能,發現他腰系塊石,正在舂米,便問:「你為何腰間掛個石頭?」慧能說:「我體瘦,怕耽誤工作。」五祖欣然笑道:「為工作能不辭勞苦,為傳法也可舍卻皮囊了。」五祖抓一把未篩檢的米問道:「都舂好了嗎?」慧能說:「猶待篩檢。」五祖說:「米要篩檢,方為精米,人呢?」慧能合掌道:「待師父印證!」五祖拿拐杖在石墩上敲打三下,走了。三更時分,慧能獨自來到方丈室,五祖為他開示如來正法眼藏,並傳授衣缽,從此禪宗在南方大隆。(後來這個典故被吳承恩移花接木到了孫悟空和菩提祖師的故事上了。)

慧能離開弘忍師父,隱居於四會、懷集一帶,漸漸露出鋒芒。慧能赴南海印宗法師的〈涅磐經〉的集會,論述風幡之語,印宗法師理屈詞窮,對慧能非常敬服,在法性專為慧能削椎髻,智光律師邊受滿分戒,所登之壇就是求那跋摩法所築之壇。跋摩法師已登佛果之位,懸記說:「以後會有肉身菩薩在此受戒。」梁末真諦法師在壇邊上種了菩提樹,並對眾人說:「種此菩提樹120年後,當有開悟之士在此樹下說無上乘,度無量眾。」慧能來後,在此處建立僧房,並在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都符合前代人的讖言。

上元(公元674年一675年)年間的一天,慧能正在演暢頓悟法門時,忽然慘然不悅。眾人問道:「你怎麼突然沒有情緒了?」慧能說:「遷流不息,生火無常,我的師父今天圓寂了!」於是移住寶林寺。當時的刺史韋據命慧能住大梵寺,慧能堅辭,就來到雙峰曹侯溪。

慧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並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流行日廣,成為佛教禪宗的正系。

慧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的事迹傳到了京城,武太后和孝和皇帝都曾降窒書召慧能進京,神秀禪師也曾在皇上面前極力推薦慧能。皇上還派宦官薛簡前往曹溪,慧能卻稱病不起,他是要效法前代的慧遠法師足不出虎溪的事迹。皇上只好又賜慧能摩納袈裟一緣、食缽一口、編珠織成經巾、綠質紅暈花錦巾,絹500匹,以充供養。又捨出新興舊宅作為國恩寺。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慧能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慧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內容來自網路,旨在公益性分享,感恩原創及分享平台。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看到並受益,隨喜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我學佛幾十年就這點本事
母音老人短視頻 隨緣識得性 無喜亦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