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熱門 > 考古挖掘規矩多,特別是挖墓

考古挖掘規矩多,特別是挖墓

都知道,考古挖掘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情。因為,古時的文物非常珍貴,考古人員需要想方設法保留它們的原貌,所以,會事先做好詳細的策劃,再小心翼翼地實施挖掘工作。其實,這裡不單單指文物,對於古代陵墓的挖掘也是一樣。

南唐皇陵是古代帝王的墳墓,因為獨特的外形被當地人取名為「太子墩」。這座皇陵的外表是一個圓柱形的土墩,周長達到了一百七十米,高度達到了十二米。像這樣的皇陵,對於盜墓者來說是很容易打開的,但是,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卻很困難。因為,考古人員必須找到陵墓的墓道,才能開展挖掘工作。

可是,盜墓者卻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可以從任意一個入口進入,只要這個入口是有效的。經過一番勘察後,考古人員終於找到了墓道。墓道呈圓拱形,長度有十九米,寬度有四米。沿著墓道走,很快就能找到墓門。墓門是石門,不容易被打開,且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防盜意識。

他們特意在墓門上面「動了手腳」,將很多青石堆砌在門外,還用大磚將墓門給頂住了,這使考古人員非常頭疼。其實,這種防盜技術在唐高宗的陵墓中也有應用,工匠們不僅用石頭封住墓道,還用鐵水將石縫填滿,使其與石頭連為了一體。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才使唐高宗的陵墓沒有任何被盜的痕迹。

所以,南唐陵墓的防盜設計確實難住了考古人員,但卻沒有難住盜墓者。因為,盜墓者懂得走捷徑——開天窗,在陵墓的頂部打開一個缺口,直接進入了墓室。這樣的操作並不費勁,比打開墓門容易多了。

考古學家費了好大勁才打開了墓門,進入到主體部分:墓室。墓室是墓主的地下宮殿,裡面的一切都能代表墓主的生前情況。這個墓室的長度有二十一米,主要是仿木結構的磚石堆砌而成。此外,墓室的前室和中室都是磚結構,左邊和右邊都有一個側室;墓室的後室是石結構,左邊和右邊都有三個側室。

考古人員發現,主室的柱子、斗拱上畫滿了牡丹、海石、蓮花、寶相、祥雲等畫像;後室的通道上更有大型石刻的浮雕,其內容為雙龍戲珠。此外,在甬道的兩側,還有一些石刻浮雕,其內容是一個腳踩祥雲、手握利劍的勇士形象。可見,在墓室中竟有如此複雜多樣的藝術表現,不愧為帝王的陵墓!

但需要提及的是,這座陵墓里還有包羅萬象的裝飾,其內容包括山川大海、日月星宿等,這些都是秦始皇陵才有的帝王陵墓特徵。在後室的中部,放置了一個石砌的棺床,它的周邊雕刻著金龍,且數量達到了八條之多,這說明石匠在這方面非常用心。

此外,在金龍的周邊有捲雲陪襯著,還有一些海石作為裝飾品,讓整幅畫面看上去非常大氣。而且,這裡面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槽溝,其深度有三厘米,寬度有七厘米,象徵著這位帝王統治的河山。更甚者,金龍在槽溝上飛動,俯視著這片土地,展示了統治者審視國土的情景。

這座陵墓確實經歷過盜竊,盜賊只偷走了一些金銀,而證明墓主身份的「玉哀冊」卻被保留了下來。盜賊沒有拿走這一寶物,可能是覺得這個冊子並不值錢,或者是這本冊子代表著不吉利的東西。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感到很是慶幸。

玉哀冊原本是放置在後室東南位置的,可是,經過盜墓者的翻動後,玉哀冊掉地損壞了。這個玉哀冊由玉片組成,玉片也隨之撒落在了地上。之後,考古人員特地對玉片進行了收集,並重新拼湊成冊,努力還原玉哀冊原本的樣子。但是,考古人員發現冊子的第一個玉片出現了損壞,記載紀年的位置不見了。

那個碎片不知道掉到了哪裡,這可是一片十分關鍵的碎片,如果找不到,不僅無法確切說明墓主的身份,連考古的工作報告都缺乏說服力。不得已之下,考古人員只能分頭在墓室裡面尋找,他們要盡全力找到這個珍貴的東西。

隊員張彬屬於比較細心的大男孩,他負責前室的一個側室。在這裡,他發現了很多黑色淤泥,由於光線昏暗,他只能憑自己的手感去感受碎片。他一點一點地尋找,終於摸到了一個小碎片。將這個碎片進行清理,立馬露出了「保大元」三個字。張彬立功了,這確實是玉哀冊的碎片。

最終,碎片到位後,玉哀冊完整了。

其實,隨著考古發掘方法的改進,考古發掘的管理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很多考古學者明確了發掘的目的不在於挖寶,而在於重視人類以往的歷史。此外,考古發掘項目強調領隊負責,領隊對該項目的科學性負主要責任。更重要的是,考古發掘所獲資料均歸國家所有,私人不得佔據。而且,考古專業人員有及時、準確、全面發表所獲考古資料的義務。因此,考古發掘本身要求它應該有著較高的科學性。

參考資料:

【《採掘古物規則》、《李弁哀冊》、《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