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華高萊斯丨技術要點:馬斯特里赫特——邊境小城生存指南

華高萊斯丨技術要點:馬斯特里赫特——邊境小城生存指南

關鍵詞:城市國際化,荷蘭,馬斯特里赫特,邊境小城,邊境旅遊,區域國際化,城市「異境感」,國際化旅遊目的地

作者:陳星

對於大部分的國內城市而言,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意義在於錦上添花,是為了助推城市提質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城市更精彩、更美好。然而對於位於祖國西北、西南、東北、東南邊境線上的一些邊陲小城而言,國際化建設的意義在於雪中送炭,解決城市活下去的問題。邊境小城的國際化無關風月、關乎生死,這是一場穿越生死場的戰鬥!

一、邊境城市的死與生

1. 不容樂觀的邊境困局

邊境城市代表什麼呢?我想大多數人腦海中冒出來的詞大多是「老、少、邊、窮」這類消極負面的形容詞。沒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國內邊境區域由於遠離政治、經濟中心,往往被劃分為不發達地區,面臨沒錢、沒產業,甚至沒人的現實窘境。

我國共有136個陸地邊境縣、旗、市、市轄區(以下簡稱「邊境縣」),分布在9個省、自治區。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以來,沿邊地區經濟社會雖然獲得長足發展,但是整體水平仍然相對滯後。2013年45個邊境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也只有5個邊境縣摘掉貧困縣的帽子,貧困縣佔比仍然達到近30%[1]

由於沿邊地區往往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即使是重點開發的邊境城市,其規模也非常有限。據中國城鄉建設資料庫統計,28個邊境市中僅丹東城區人口超過50萬,伊寧、哈密的人口超過20萬。更為嚴峻的是,沿邊地區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建設相對落後,不僅高素質人才缺失,邊境人口也在不斷流失。2003年,28個邊境市的城區人口達到379.88萬的高點後,出現大幅下降和緩慢回升,到2015年也僅恢復到344.29萬人[2],平均每座邊境市僅有12萬人口。

2. 南柯一夢的邊陲網紅

邊境城市的困境真的如此嚴峻嗎?答案不容置疑。即使是前兩年因註冊經濟而成為「網紅城市」的霍爾果斯,在褪去免稅利好後,也瞬間被打回原形。2016年隨著營改增試點全國鋪開,霍爾果斯憑藉國家特殊經濟開發區「五免五減半」政策(企業所得稅五年內免稅,五年後減半的優惠)吸引各類市場主體總量22615戶,註冊資本(金)3021億元

霍爾果斯財政收入從2015年的5.85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4.37億元,同比增長145.7%,一度成為中國邊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然而當時的「網紅城市」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風光,從2015年到2017年,霍爾果斯的經濟數據一路狂飆,但人口卻不增反降,戶籍人口從6.89萬人減至6.45萬人。如今這座邊境小城在遭遇一場空前的影視公司註銷和資本撤退潮後,幾近走上實體經濟的末路,城市命運前途未卜。

其實,霍爾果斯原定的核心支柱產業應該是邊境貿易,但中哈邊貿發展一度不盡如人意。2016年通關和對外貿易額降幅達到22% ,即使是在中央強政策的支撐下,邊貿也未給這座城市帶來太多的經濟利好。在曾經的設想中,邊境貿易產業一直是邊境城市發展的重點,但以如今的發展狀況來看,大部分的邊境城市都未從邊貿中獲得充足的城市發展動力。

3. 邊境發展向死而生

雖然邊境地區發展面臨巨大的現實困境,但是發展邊境地區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邊境地區是國家重要的國土安全屏障和對外開放門戶。在經濟全球化、中國開放轉型和周邊複雜的地緣環境背景下,中國迫切需要全面刻畫邊境地區地緣經濟的空間發展格局,挖掘出地緣經濟發展背後的內在動力。尤其在如今「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與周邊國家不斷加深區域合作,邊境城市必將成為中國與沿線各國互聯互通的橋頭堡,也是向世界各國展示中國實力和形象的絕佳窗口。因此邊境城市提質發展刻不容緩。

由於以往薄弱的經濟基礎,邊境城市似乎無法在短期內依靠發展實體經濟實現城市崛起。但是在政策支持和多樣化資源雙buff加身的情況下,只要找准方向,邊境城市依舊可以向死而生,邊境城市發展也必須向死而生。

二、旅遊崛起——邊境城市生存指南

邊境城市活下去的生門在哪裡呢?答案很明確,在於旅遊。

1. 逢天時:旅遊崛起,有戰略市場機遇

從國家層面來看,《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國辦發〔2017〕50 號),《國務院關於支持延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都為邊境旅遊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發展,中國出境旅遊市場將會有15年左右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出境旅遊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億人次,這必將給我國邊境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換言之,抓住了這2億國人,哪怕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邊境城市就能活。

2. 有地利:旅遊崛起,有風景資源基礎

當然,邊境城市不僅逢天時,更有著旅遊發展的最強基礎。邊陲小城除了「老、少、邊、窮」這樣消極負面的特徵之外,最大特色是區域國際化,有著與內陸地區不一樣的風景!國際化作為邊境城市天生自帶的基因,是幫助邊境城市實現旅遊崛起的最重要的資源基礎。

邊境地區,意味著不一樣的地貌風光!國家的分界線通常也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線,中國的陸地邊境線大多穿行於丘陵、高山、高原、峽谷或者茫茫荒漠。邊境地區往往有著不同於內陸區域的壯麗自然風光,既有藏區的山南綿延600多千米的傳奇秘境,也有邊疆地帶的雄偉壯麗的大漠孤煙,有西南邊陲的鐘靈毓秀,更有東北沿邊地區的江河遼遠。

邊境地區,意味著不一樣的城市風貌!國家分界線意味著離祖國更遠,離他國更近。邊境地區的城鎮通常與鄰國一衣帶水,這種區位關係往往體現在城市面貌之中:中國的邊境地區既有融合哈薩克、蒙古國等多國風情的「建築風情博物館」異域塔城,也有中俄邊界色彩斑斕歐式風格的夢幻黑河,更有中緬邊界著名喊薩奘房的多彩瑞麗。

邊境地區,意味著不一樣的文化風俗!邊境地區是多元文化板塊匯聚、交流、碰撞、融合的前沿陣地,是多種文化形態中轉、過渡的最佳地帶。多地區、多國別毗鄰區位使得邊境地區成為多元文化互動的場所,使得邊境文化形成典型的多元性、兼容性、開放性和空間拓展性,並最終形成比較寬鬆、豐富的國際化文化結構[3]

3. 要人和:旅遊崛起,要模式升級轉型

現在大部分的邊境城市已經將邊境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撐產業[4]。然而,旅遊資源豐富的邊境地區,在戰略和市場的雙重機遇下,城市的發展狀況卻沒有實質性的好轉,邊境旅遊尚未能成為帶動城市發展的動力。問題的癥結在於:邊境旅遊開發不是簡單的扶貧邏輯,不是單方面地給錢給物幫扶的邏輯,而是以市場邏輯緊抓當地特色旅遊資源,形成特色旅遊產品,構建旅遊產業鏈,吸引外部旅遊消費市場,形成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旅遊的本質,是尋求一種與日常生活進行場景切換的「異境感」。打造旅遊城市必須突破傳統旅遊配套的角色,變成一個在特定「異境感」場景下的生活方式中心。邊境城市的「異境感」就是要最大化激發和利用區域自帶的多元國際化基因,構建具有邊境特色的國際化旅遊體驗強磁極。邊境旅遊不僅要讓廣大的國內遊客能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更要深度體驗不一樣的國際化生活;讓遊客從簡單的「過境看一看的一日游」模式轉變為「終極國際化旅遊目的地」。

馬斯特里赫特,圖片來源:全景網

荷蘭邊境城市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就是邊境旅遊城市崛起的全球典範!各國的不同文化、風貌在馬斯特里赫特碰撞交匯,塑造了與其他荷蘭城市截然不同的自然、人文風采。而馬斯特里赫特政府緊抓自身的「國際化」基因,打造國際化旅遊的「異境感」三重境,成為邊境旅遊強磁極的代表。

三、馬斯特里赫特,邊境美人上位之旅

馬斯特里赫特隸屬荷蘭林堡省的南林堡地區(Zuid-Limburg),位於荷蘭東南邊境,地處荷蘭、比利時、德國三國交界之處。正如同國內命運多舛的邊境城市一樣,馬斯特里赫特一度面臨發展困局。

馬斯特里赫特位置,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Wikimedia製作

馬斯特里赫特,圖片來源:Max Pixel

1. 命運多舛,這座邊陲小城不太「荷蘭」

馬斯特里赫特作為荷蘭最古老的城市,飽經歷史的苦難。由於馬斯特里赫特是馬斯—萊茵河畔最重要的城市,歷史上的馬斯特里赫特軍事戰略意義重大,一度成為多國征討的目標。此後的近千年,這座小城又先後被西班牙、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多國入侵。直至1830年,荷蘭南部省份尋求獨立之時,馬斯特里赫特城內駐軍不顧城內居民的反荷情緒,誓死效忠荷蘭王室,因而在1839年的《倫敦條約》生效之時,被劃分成為荷蘭領土 ,自此成為荷蘭最邊緣的城市。

馬斯特里赫特比其他荷蘭城市更靠近比利時和德國。其所在的南林堡地區,與比利時和荷蘭邊境交界220千米,卻與荷蘭境內交界僅6千米。從荷蘭城市發展整體格局中看,馬斯特里赫特偏離荷蘭城市發展的重心蘭斯塔德都市圈和埃因霍溫城市群,城市發展可謂舉步維艱。馬斯特里赫特不僅在區位上位於荷蘭邊緣地帶,其文化也與荷蘭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至今仍保留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馬斯特里赫特是荷蘭為數不多的天主教城市,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自己語言(南林堡語,一種融合荷蘭語、德語、法語等多國語言元素的特色語種)的城市。

然而這座人口僅12萬、一度被邊緣化的邊陲小城,如今卻每年迎來超過500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成為荷蘭乃至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和荷蘭最重要的國際城市之一,被歐洲人形象地形容為「無國界地帶」和「歐洲中心」。馬斯特里赫特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以非典型荷式風情構建區域國際化生活方式中心,利用城市不一樣的地理風貌、多元化的歷史文脈遺存,全方位、多維度打造城市「異境感」三重境。

2. 馬斯特里赫特的「異境感」三重境

馬斯特里赫特與荷蘭的大多數城市不同,在這座邊陲小城目光所及之處不是水道縱橫和一馬平川,也沒有風車、木鞋、鬱金香這些典型的荷蘭元素,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和羅馬的遺迹、各國美食、多元風格的建築,就連地形也與眾不同,城市周圍是多坡的街道和丘陵小山。

1)一重境:上帝垂青,高低碰撞,從低地之國到丘陵山谷

馬斯特里赫特處於荷、比、德邊界,跟荷蘭的其他地方相比城市地勢較高,與傳統的「低地之國」風格完全不同,反而與處在馬斯河谷的比利時列日甚至那慕爾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馬斯特里赫特城外的丘陵地貌,波瀾層疊,曲線悠揚。因此,馬斯特里赫特被荷蘭人稱為「最比利時的荷蘭城市」。

馬斯特里赫特境內的最高峰瓦爾斯山(Vaals)海拔雖然只有322 米,但是卻是荷蘭全境的最高峰。要知道,荷蘭人對山的痴迷程度,一度瘋狂到全民提議要挖海堆山,政府也將堆山工作正式納入議題討論。因而這座置於任何國家都只能勉強算座小山包的迷你山峰,成為愛山的荷蘭人「眼中不一樣的風景」,對荷蘭人有著不容置疑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Flickr @Frans Berkelaar

如果說高低起伏的丘陵地貌來自上帝的垂青,那麼將只能遠觀的地貌景觀打造成為可以深度體驗的「地貌 」旅遊,就是馬斯特里赫特政府的傑作了——強化地理標誌,打造最平易近人的界點瓦爾斯山不僅是荷蘭第一峰,也是荷蘭、比利時、德國三國交界點,極具地理意義。馬斯特里赫特政府針對不同的遊客人群,針對性打造多重旅遊體驗。

對於地理迷而言,這裡是朝聖地,能夠在西歐三國的界碑打卡,走一走意義非凡的邊線。三國交界處立著一塊碑,旁邊矗立著荷蘭、比利時和德國三國的國旗。世界各地的地理迷,慕名來到這裡,只為了能夠拍照留念,再沿著西歐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走上一段。在這裡可以看到各色人種,聽到各國口音。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Ziko van Dijk

對於親子家庭而言,這裡是自然課堂,有科普功能的三國瞭望台和山地迷宮。對於荷蘭及周邊區域的親子家庭而言,在瓦爾斯山上能夠登上瞭望塔,同時遠眺荷蘭、比利時、德國這強大的西歐三國,為孩子科普地理知識,也能夠帶著孩子在山邊的綠野迷宮裡探險,瘋玩。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eepspear

對於運動客群而言,這裡是青春律動場,能體驗山地徒步和自行車登山。馬斯特里赫特同時聯合德國亞琛、比利時列日,共同打造跨國15千米的登山綠道,沿途設置特殊的道路指引牌,利用國旗標誌、指示牌等多種方式,向登山者介紹路段信息。在登山過程中,登山者一路沿著荷、德邊界,走到荷、比邊界。這種跨越國家的野外徒步,不僅成為荷蘭年輕人最享受的休閑運動,也吸引了歐洲各國年輕人,來走一段這特殊的山地綠道。

馬斯特里赫特同時也積極申請將瓦爾斯山正式納入阿姆斯特爾黃金賽(世界頂級自行車賽事)的比賽路段。正是通過這種賽事帶動休閑的方式,如今的瓦爾斯山也成為世界各地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

在中國廣大的邊境地區中,雖然只有珠穆朗瑪峰兼具國內第一峰和地理邊界的重要地位,但是對於那些諸如中哈邊境新疆塔城、中俄邊境黑龍江漠河、中緬邊境雲南瑞麗等地貌特色突出且兼具地理分界線的城市,不妨在強化自身分界線地位的同時,多利用自己的地貌特徵,打造多元化「地貌 」旅遊方式,讓遊客不僅能看到這裡不一樣的自然風光,更能深度感受不一樣的邊境文化。

2)二重境:空間壓縮,移步換景,一座城池半壁歐洲

由於馬斯特里赫特的獨特地理區位和悠久的戰爭歷史,歐洲各國對馬斯特里赫特的建築影響,比荷蘭其他城市要強烈許多——不同風格的建築散布在這座邊陲小城鎮之中,甚至一條街道和一個廣場內都並存著多種風格,這座城市就是最生動的歐洲建築博覽會。連荷蘭本國人也覺得去趟馬斯特里赫特就如同周遊了歐洲列國,因此馬斯特里赫特被譽為「最不像荷蘭的荷蘭城市和最具獨特風情的歐洲城市」。

這種奇妙的城市畫面和一步一景的感官體驗,來自馬斯特里赫特市政和旅遊部門精細的規劃遠見。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在20世紀70年代,荷蘭國內興起了一股城市更新浪潮,大量的古舊建築被拆除。而獨具遠見的馬斯特里赫特政府,對城內建築進行逐一考察,標定出具有歷史意義的經典建築進行重點保護,為城市留下最寶貴的歷史遺存,並且不是被動地繼承多元化的城市風貌,而是主動引導規劃布局,構建空間壓縮感,讓遊客在城內遊覽,能夠實現真正的移步換景。

樹立名片,構建城市畫面第一眼打動力。馬斯特里赫特選取歐洲多國建築風格最為集中、最具畫面衝擊感的弗萊特霍夫廣場(Vrijthef Square),作為城市旅遊名片區(兼顧集散中心功能),以空間穿越感對到訪的遊客形成第一眼畫面打擊力——所到之處、目光所及不是荷蘭,而是壓縮後的小歐洲。弗萊特霍夫廣場上巍然矗立著羅馬式建築聖瑟法斯教堂(Basilica Saint Servatius)、哥特式建築聖揚教堂(St.Janskerk)、西班牙風格建築及新古典主義建築, 形成天主教教堂與新教教堂並肩、西歐與南歐風格碰撞的畫面奇觀。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eepspear

規劃視角,優化遊客城市觀景體驗。在片區規划上,馬斯特里赫特政府選取正對著特色建築集群的東部最佳視角片區,打造城市旅遊休閑餐飲區,以餐飲休閑引導遊客在最佳觀景片區進行停留。在業態選擇上,以精品咖啡館為主,大面積鋪設的露天咖啡座,不僅保留最佳觀景角度,也為遊客提供了最休閑愜意的觀景體驗。這種規劃設計既優化了遊客的觀景體驗,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正如著名的城市設計專家楊蓋爾所言「人往人處走」,停留的遊客也成為廣場上的風景和磁極——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弗萊特霍夫廣場東部的露天咖啡座上也都遊客雲集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Google Map截圖製作

強化風格,突出城區國際化感官。除了在城市名片核心區通過高密度的建築風格、畫面碰撞形成異境穿越感,馬斯特里赫特的其他區域也不斷強化國際化元素。走在馬斯特里赫特的街頭,時時可見藍底黃星的歐盟旗幟隨風飄揚,街道兩旁或是西班牙式的白色建築,或是法式風情的購物街,更有中世紀城牆的殘垣斷壁。城內1450處古迹帶來的歷史、文化自然碰撞之感,正是馬斯特里赫特「混搭」的獨特國際化魅力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街邊小店招牌標有英語、法語、德語等多國語言說明,在店內工作的馬斯特里赫特人也能用流利的法語、德語、英語與遊客進行交流。在馬斯特里赫特,人們獲得的第一重感官,是移步換景的畫面異境感——這裡是德國,是法國,是西班牙,是英國,是比利時,也是荷蘭。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城市「異境感」的奇妙畫面來源於理性的規劃:集聚不同國別與文化的建築風貌,構建多元碰撞的城市畫面,形成視覺衝擊力。在中國的邊境城市,我們雖然不難看到很多異域風情的城市建築,但這些建築多摻雜在現代建築之中,使城市的「異境感」瞬間被沖淡。邊境城市「異境感」的打造,在於密集化,在於不穿幫的原汁原味。在未來的邊境城市建設中,不妨理性思考城市建設工程,認真評估自身歷史建築的真正價值,讓歷史遺存成為組成城市「異境感」的重要元素。

3)三重境:文化穿越,多元生活,休閑娛樂,深度體驗

馬斯特里赫特帶給人們的驚喜遠不止畫面、感觀的異境衝擊那樣簡單、單薄;馬斯特里赫特國際化旅遊的「異境感」打造精髓在於熱情、濃烈的多元文化生活體驗碰撞:這裡既有地道的法式勃艮第風格的精緻餐飲文化,也有「異教徒」的節慶狂歡。

法式勃艮第,美食朝聖地。

不同於荷蘭飲食的簡易甚至粗糙,馬斯特里赫特深受享樂、熱情的法國勃艮第文化影響,可謂典型的「美食之都」。得益於物產豐富的丘陵地貌,馬斯特里赫特盛產白蘆筍、Rommedoe 乳酪、鱒魚和出產於石灰岩洞窟的蘑菇,以及香醇的葡萄酒。在馬斯特里赫特郊外散布著多家法式風格的古堡餐廳,其中以1698 年建造的古堡和酒窖聞名歐洲,一度成為荷蘭女王宴請歐洲政要的指定地點 。如今這裡也成為荷蘭乃至歐洲各國人民進行美食朝聖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天主教節慶體驗,來自「異教徒」的狂歡體驗。

荷蘭雖然在公元7 世紀一度被天主教教皇統治,也曾在16世紀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的激進基督思想影響下,形成新教獨大的場景,但隨著荷蘭社會日漸加劇的世俗化,受宗教的影響越來越小,40%的荷蘭人不信奉任何宗教,而且信教人數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隨著信教人數比例的下降,荷蘭人也在逐漸遠離各類節慶盛典。而在馬斯特里赫特這座正宗的天主教城市中,卻能體驗到最熱情激烈的節慶狂歡氣氛,這裡也因此成為荷蘭2月最熱鬧的城市。

在歐洲,嘉年華是老牌歐洲城市的傳統節日,是天主教封齋前最後的狂歡,起源於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天主教統治的歐洲國家。馬斯特里赫特作為西歐重要的天主教城市,繼承了西班牙天主教狂歡的傳統,每年2月底到3月初都會迎來為期三天的狂歡活動,其間超過30 多萬名遊客慕名聚集在這座小城鎮

馬斯特里赫特專門負責狂歡節組織的機構「十一議會」(the Council of Eleven)會進行狂歡節的整體組織工作。首先議會從馬斯特里赫特居民中挑選出「狂歡節王子」,在狂歡節前一天從馬斯特里赫特市長手中接過城市管轄權。在接下來的三天里,王子和11 位大臣(Road and Ellef)將主宰整個城市,讓市民和遊客盡情狂歡。狂歡節期間,荷蘭各地的人們會早早地來到馬斯特里赫特,他們絞盡腦汁打造各式創意造型,讓人眼花繚亂,身著奇裝異服的人們跟隨城市花車和樂隊遊行,玩樂至深夜。

中國多樣化的民族文化可以成為異域感文化節慶的主題和源頭。中國的邊境地區大多是多民族文化聚集區,很多邊境城市已經打造了文化風情體驗活動,但大多是「獻哈達」「迎客酒」「手切肉」和「特色服裝拍照」等形式的初級旅遊觀光體驗,既不能吸引遊客長時間駐留,也無法形成二次吸引力。邊境地區不妨學習馬斯特里赫特,突出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打造更具有影響力的全民沉浸式節慶狂歡,讓邊境旅遊從可有可無的觀光轉變為更具黏性的「異境感」生活體驗。

四、小結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邊境城市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國家政策傾斜和國內外的關注,而新時代下的消費升級,也將「走邊線」這種特殊的旅遊模式推上了熱潮。在政策和市場機遇的雙重疊加下,邊境城市的國際化建設就是充分重視自身特色的國際化基因,充分利用不一樣的地貌風光、城市風貌和文化風情,實現從淺度觀光的過境旅遊向深度體驗的「異境感」旅遊目的地轉變,最終助力城市崛起。

可以說,邊境城市的國際化風情旅遊發展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風花雪月」,而是在乎生死、以小博大、拯救城市的「救心丸」。

參考文獻

[1]譚秀傑, 熊靈, 劉穎甜. 一帶一路建設下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機遇與挑戰[J]. 邊界與海洋研究,2019(1)[2]宋周鶯, 車姝韻, 王姣娥,等. 中國沿邊口岸的時空格局及功能模式[J]. 地理科學進展,2015(5)[3]劉洋. 邊境文化的概念及內涵分析[J]. 旅遊縱覽( 下半月),2018(4)[4] 金慧亮.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內蒙古邊境旅遊業發展研究[D]. 大連:遼寧師範大學,2017①中國經濟網,《重罰范冰冰背後:「霍爾果斯大逃離」始末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817770707636935。② 戴耀邦,《註冊經濟逃離後,霍爾果斯仍是潛力最大的邊境城市https://mp.weixin.qq.com/s/mlQ_9A_9w2XuKjo0MRuVzg。③ buff 為遊戲名詞,通常指給某一角色增加一種可以增強自身能力的「魔法」或「效果」。④ Jan M,Maastrichthttp://www.netherlands-tourism.com/maastricht⑤Visit Zuid-Limburg,Vaals Border Triangle Route GR6https://www.outdooractive.com/en/route/hikingtrail/vaals/vaals-border-triangle-route-gr6-/38630353。⑥心向大海帶您游世界:《漫遊「鬱金香王國」——荷蘭22:馬斯特里赫特,距離天堂最近、最美的書店——「天堂書店」》https://kuaibao.qq.com/s/20180625G0ABB500?refer=spider。⑦ 阿茲貓:《走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堂書店」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0-06-04/1210137606.shtml。⑧勃艮第,位於法國中部,在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為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和羅納河之間的通道地區。勃艮第地區盛產葡萄酒,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和精緻濃烈的法式餐飲文化。如今的勃艮第代表一種熱烈、享樂的生活方式。⑨荷蘭在線,《荷蘭宗教概況》https://helanonline.cn/archive/article/129。⑩Amanda,《馬斯特里赫特狂歡節》http://www.shijiebang.com/u1696/blog-585/。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壁生魔南 的精彩文章:

最省力最見效的衛生間清潔大法,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