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熱門 > 中國不是俄羅斯,美國發起「科技戰」,憑藉14億內需,中國頂得住!

中國不是俄羅斯,美國發起「科技戰」,憑藉14億內需,中國頂得住!

王爺說財經導讀:最近中國半導體製造龍頭——中芯國際回A股上市,大陸科創板,雖然該公司內在價值受到衝擊,不過,投資者需要關注一個大背景——中、美經貿緊張,美國更是對中國發起「科技戰」。

這不由讓人想起2014年的俄羅斯,那麼這一次,美國的「制裁」對俄羅斯和中國影響如何?這一次,中國能否「頂得住」?

最近科創板最亮的一顆星莫過於中芯國際,雖然該公司內在價值一直引起激辯,不過,在登陸上海科創板初步仍獲散戶超額認購566倍。

具體數據來看,中芯國際通告顯示,聯席主承銷商已按每股27.46元人民幣的發行定價,向網上認購的公眾投資者額外發行近2.53億股,若超額配售選擇權被全額行使,中芯新發行股數將擴大至逾19.38億股,集資額將達532億元人民幣。

據悉,中芯國際這一次「回A股」所得資金的40%將投放於專註14納米及以下製程的子公司——中芯南方。

雖然爭議不斷,不過,外資分析師則表示,作為中國內地晶元製造龍頭,中芯國際不僅取得國家廉價資金,與此同時,中國內地投資者還有一種潛在意識,即:只要是獲國家支持,那麼就一定「信得過」。

例如:華興資本就表示,中國傾向只扶持半導體行業供應鏈內的內地「一哥」。

不過,在這個特殊時候,卻有一個大的背景需要投資者關注!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港股股價沉寂多年後,突然在過去約1年的時間裡狂飆,而這正值美國蓄勢從資金和科技「封鎖」中國。

換句話說,中芯國際「回A股」的時間正適逢中、美經貿關係急轉直下,資金及技術隨時可能被「封殺」,處境令人聯想起當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的俄羅斯。

話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美國就開始兩路「封殺」俄羅斯。

對此,俄羅斯知名的國際專家和學者——Evsey Gurvich及Ilya Prilepskiy就分析評論稱,沒有香港這種國際金融中心的俄羅斯,2014年一度被歐盟和美國等制裁,歐、美招數包括:

1)限制俄羅斯大型銀行取得外國融資;

2)針對能源是俄國經濟支柱,限制俄企取得先進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技術

3)不被制裁的俄企取得外資的能力亦受打擊,

4)資金流出和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也大幅削弱俄羅斯內需。

對此,就在去年,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Sergey Shvetsov就曾表示,如沒被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增長會高一截。

當然,對此,俄羅斯也開始「反擊」。

一方面,為了應對資本流出,俄羅斯推出「進口替代」策略。

註解:進口替代策略,是指以本國產品來替代進口品,透過措施限制某些進口品,以扶植或保護本國同類產品的發展,減少本國對國外市場的依賴。

另一方面,俄企運用早年獲外國資產償還外債,局部對沖國家資金壓力。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因當局減低公共開支、促使銀行及主要企業整頓資產負債表,及把超出一定水平油氣收入撥入儲備基金,以防不時之需。

不過,周四(9日),雅虎撰文分析稱,就算遭圍堵,因為中國內地市場需求量巨大,所以中國經濟能支撐,充其量增長較慢而已。

對此,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就表示,萬一中國步俄國後塵,遭美國科技和資金的圍堵,可能經濟增長也會縮一截,但應該會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應付。

吳卓殷說:「俄羅斯出口較為單一,只依賴石油和軍備,相反,中國則不一樣,中國較多元,而且還有俄國10倍人口——14億多人的內需。 」

當然,中國要發展科技,目前來看,肯定還是需要一定程度上依賴海外技術,如果進口封鎖範圍擴大,難免會阻礙研發速度和經濟升級。

此外,從資金面去看,吳卓殷表示,中國的進出管制比俄羅斯緊,而外商來華開設業務是為了就近照顧龐大市場,而且撤離成本不菲,因此,短期難見資金大舉撤離中國。

最後,如果美國以對付俄國的手段制裁中國大型銀行,其衝擊未必是美國以至全球所能承受的,要知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政府應不至於這樣狠。

而當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內地應該會優先進口糧食,至於原油產地會否接受美元以外貨幣則有待觀察。

對此,你怎麼看?你認為,美國發起「科技戰」,這對中國經濟意味什麼?此外,和俄羅斯相比,中國這一次能否「扛得住」?


註:本文由王爺說財經編撰,如需轉載請事先關注賬號,私聊聯繫王爺本人,獲得授權後才可轉載,轉載後請原文轉載,不得進行任何的圖文轉變圖集、視頻等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此外,文中觀點系個人觀點,僅用於學習交流探討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