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編輯獲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基因編輯獲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來源:奇點網


  搓搓手,今天基因編輯技術又登上一個新台階了!


  這次迎來解答的是CRISPR也沒搞定的歷史遺留難題——對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今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利用一種細菌毒素DddA開發了針對線粒體DNA的單鹼基編輯器DdCBE,可直接針對雙鏈DNA將C-G鹼基對編輯為T-A鹼基對,而且編輯效率很高,也幾乎沒有脫靶效應。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劉如謙和Joseph D。 Mougous。


  看完論文不禁感嘆,這個編輯器真是精妙極了,人類的智慧牛逼(為劉老師打電話——


圖源 | science.com

圖源 | science.com

  DddA是一種細菌毒素,最開始是通訊作者之一、微生物學家Mougous團隊中一位博士後Marcos de Moraes發現的。2018年,de Moraes發現DddA具有催化胞嘧啶脫氨轉變為尿嘧啶的活性,而且有意思的是,與其他的脫氨酶不同,這種作用可以直接在DNA雙螺旋上發生,不需要解旋。


  Mougous當時就想到了只聞其名未曾謀面的同事劉如謙。劉如謙團隊之前開發的CRISPR單鹼基編輯器中就有用到過脫氨酶,或許DddA也能夠在相關的領域得到應用。


  經過郵件溝通,兩個團隊一拍即合。


  不過他們一致認為,就算用DddA再造新的CRISPR單鹼基編輯器,也不會比現有的技術有太多的優勢,所以研究者們一開始就瞄準了新的應用場景——線粒體DNA編輯。


  對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是從來沒人實現過的,現在應用最廣泛的CRISPR技術面對線粒體DNA也是束手無策——線粒體沒有吸收RNA的機制,所以CRISPR技術關鍵的gRNA根本就進不去線粒體。

  那麼其他的基因編輯技術呢?


  2018年,《自然醫學》雜誌曾同期發表了兩篇論文,分別利用鋅指蛋白核酸酶技術(ZFNs)和轉錄激活樣因子核酸酶技術(TALENs)實現了對線粒體DNA突變的消除。不過這兩項技術能做的,是將攜帶突變的線粒體DNA直接降解,其實應用起來難度很大。畢竟線粒體DNA的拷貝數如果太低,也會帶來疾病。


  這樣一看,DddA的潛力還真是挺大。它本身是個蛋白,能夠進入線粒體,又可以直接對雙鏈DNA編輯,簡直非常值得研究一番。


DddA的三維構象

DddA的三維構象

  當然了,到這裡還只是剛剛有了一個思路,其實從DddA到最終的DdCBE,要解決的問題還有三個。


  第一,不管怎麼說,胞苷脫氨酶對哺乳動物細胞來說是有生物毒性的。為了避免這種毒性,研究者們想出的辦法是把DddA一拆兩半,兩個沒有活性的部分在編輯位點重組恢復脫氨活性。不知道研究者們是不是從ZFN和TALEN中獲得的靈感呢。


  TALE能夠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將設計好的TALE蛋白與半個DddA相連,這樣DddA們就能夠在編輯位點重逢了。


  第二,怎麼讓組合好的DddA進入線粒體呢?這個問題倒是不難解決,在ZFN和TALEN中也有答案,加上線粒體靶向信號(MTS)蛋白序列,就能夠利用線粒體的蛋白質吸收機制穿過線粒體的雙層膜了。

  第三,DddA作為一種胞苷脫氨酶,它能夠做的是將胞嘧啶(C)脫氨變為尿嘧啶(U),而U是RNA鹼基,出現在DNA中很容易被尿嘧啶-DNA糖基化酶切掉,又恢復成C。


  為了保住DddA的作用不被干擾,還要再加上尿嘧啶糖基化酶抑製劑(UGI),把U保住,等到下一輪DNA複製,它就可以和腺嘌呤(A)互補而不是和鳥嘌呤(G)互補。從實驗數據來看,加入UGI之後編輯效率提高了8倍。


  至此為止,DddA衍生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DdCBE)才徹底完成了。簡單總結一下,這個DdCBE包含四個部分:進入線粒體的嚮導MTS、協助識別DNA靶點的TALE蛋白、編輯主力軍DddA(半個)以及UGI。


DdCBE結構

DdCBE結構


  研究者嘗試編輯了幾個不同的線粒體基因,編輯效率大約在4.6%到49%之間,影響因素包括兩個半個DddA的方向、TALE蛋白設計、兩個亞基之間的間隔、靶點和TALE的相對結合位置等。


  至於基因編輯中最受關注的脫靶效應,實驗數據給出的結論是對細胞核基因沒有脫靶,線粒體DNA脫靶效應很少,主要與TALE有關。


  在HEK293T細胞中進行的實驗顯示,DdCBE的編輯活性能夠持續18天,其間對線粒體DNA的編輯沒有降低細胞存活率、沒有產生大的DNA片段缺失、也沒有影響DNA拷貝數。


  理論上來說,DdCBE有希望解決目前一半的線粒體DNA突變,就算不能夠修正全部突變,只是減少有害突變拷貝的數量,對於線粒體疾病也是能夠起到治療效果的,可以說DdCBE是線粒體疾病基因療法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研究線粒體基因組的有力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傳染源是什麼?中疾控專家回應
「天河三號」原型機 首次以3D模型形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