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保健當諸法皆備,進補因人而異,滋補不可多多益善

養生保健當諸法皆備,進補因人而異,滋補不可多多益善

中醫上流傳這樣的一句話:「人蔘殺人無罪,大黃救人無功」。意思是,並不是所有的名貴葯、補藥對於人體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不管是治病還是滋補,都必須對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今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在瘋狂的進補,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需要補嗎?

人體是一個極其精密的生物系統,固然需要精心愛護才能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然而絕不可濫用滋補藥物或依賴其來養生保健。採用中藥進補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中草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以及對於不同體質、不同人群的不適宜性。

「補者,濟其虛也。」補藥是補益人體陰陽氣血不足或補益某一臟腑虛損的治療方法。中醫講究「無虛不補」。因為人的年齡大小、體態肥瘦、體質強弱、精神狀態、文化職業、生活勞逸、性格嗜好、地區環境均有差異,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期,各自的機能狀態也不盡相同,運用藥物養生自然不能千篇一律,萬人一葯。當補與否必須在有豐富經驗的中醫藥專家臨床指導下辨證施治,方可達到防治疾病、養生保健的目的。

人蔘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醫提倡當補則補,絕不是反對進補,而是不能迷信於補,因為進補不當反增禍害。中醫還有「虛不受補」、「六腑以通為補」等諸說。對於進補,古今中醫藥名家皆有所告誡,如莫枚士《研經言·用藥論二》說:「凡葯能逐邪者,皆能傷正;能補虛者,皆能留邪……於此知無葯之不偏矣……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蠢子醫·補益不可泥》曰:「世人皆說補益好,豈知補益不當殊難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為神江河道,胸膈喜順利,腸胃喜通調,日食三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試看今之呆公子,恆列八珍以自高。此皆善於補益者,好似螳螂抱樹梢。」

清代名醫鄭欽安誡謂得好:「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服,(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王肯堂之雲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近世用人蔘者,往往反有殺人之害。」全國著名中醫藥學家、百歲名醫干祖望老教授也是竭力反對亂施補藥,曾專門書寫一首補藥歌:「吃飯細嚼,穿衣少著,睡要睏著,煙酒謝劫,心弗焦灼,跑走跳躍,都是補藥。」諸多名家的勸誡警言,旨在喚醒醉心迷戀服食補益葯的男男女女,切莫被進補之弊所誤。

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中醫養生學說的基本原則為順應自然,形神兼養,保精護腎及調養脾胃。亦即適寒溫,暢情志,慎起居,節飲食與勤運動等。其具體方法有動形、靜神、固精、調氣、食養及藥餌之分。如《壽親養老新書·保養》早就有:「安樂之道惟善保養者得之。一者少言語養內,二者戒色慾養精,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精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真道。」故應從諸多方面去養護身心,祛病延年,以良好的健康狀態和最佳之生活質量而盡享天年。

古今中外大量的詳細資料證明,進食滋補藥物不等於養生保健。許多長壽者多居深山老林、荒野孤村,他們都是粗茶淡飯(能寬胃養氣),勞作苦難一生而大力者大壽,誰有條件進補?諸多帝王山珍海味、豐食恣補(多傷胃礙脾),放蕩形骸身心而命短者多。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神補不如鍛煉。食補、神補與鍛煉三者結合誠乃養生保健、強身壯體之根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