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戚繼光16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戚繼光16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中國古今名將不少,但能稱之為英雄的,卻是鳳毛麟角,戚繼光就是其中一位。這位明朝中期橫空出世的軍事家,堪稱中國武將的典範。他組建了一支從未敗績的戚家軍,訓練鴛鴦陣,發明戚氏軍刀和狼筅等新式武器。可謂是《三國演義》里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兵法陣型、軍械火器,無一不通。

對於大明王朝和華夏民族來說,戚繼光給了襲擾東南沿海數十年之久的倭寇沉重一擊,使其聽聞戚家軍之名就望風而逃。之後又守衛大明北境十餘年,讓蒙古諸部不敢南下窺探長城。而戚繼光的最高官職是薊州總兵,負責北境三鎮軍務,最後加封正一品左都督,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

而戚繼光一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職位,那就是「登州衛指揮僉事」。《明史·戚繼光傳》第一句話就是「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其中「世」的意思就是,這官是戚家祖傳的。在明朝,武將的一個重要補充來源,就是「承襲」。

?明朝設有專門的指揮僉事、指揮同知和衛鎮撫等武官職位,用來服務世襲軍官制度,這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的。一旦武將退休或者因故去世,子輩都可以繼承家族承襲的官職。這種官職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父輩因功陞官就將職位跟著改變。比如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後來進入了神機營任職,但戚繼光接替他父親的時候,還是原來的指揮僉事一職。

那戚繼光16歲就承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究竟權力多大?明朝的指揮僉事是正四品武官。明朝的一種軍事制度叫「衛所制」,一個衛所共有軍士5600人,軍事長官為指揮使,其下就是4位指揮僉事。也就是說16歲的戚繼光,放到現在就應該是大校參謀。

不僅僅是戚繼光,明朝很多知名武將都是以承襲的方式開始自己的戎馬生涯。俞大猷承襲「百戶」,一上任就正六品,統兵120人。還有在朝鮮之役大破日軍,挫敗豐臣秀吉稱霸亞洲美夢的李如松,他的父親李成梁,就是和戚繼光一共抗擊蒙古的生死同僚。而李如松也是承襲了「指揮同知」一職,李氏一門都靠著父輩功勛位列將班。

但是並不是所有承襲武將的都是戚繼光和俞大猷,明朝的世襲官制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導致明朝武官素質良莠不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如柏,他的父親李成梁和哥哥李如松都是當世名將,但他就差了火候。他最開始承襲「錦衣千戶」時,就因為縱情酒色被免職。後來官復原職,薩爾滸之戰以遼東總兵身份率軍出征,結果還沒遇到後金軍就兵潰而逃。薩爾滸的大敗,也成為了明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李如柏並不是個例,承襲制度讓非常多的年輕浪蕩子弟靠著祖輩的榮耀而擔任重要的官職,這就使明軍的指揮系統和戰鬥力都大打折扣。一些毫無戰功和能力的人佔據了指揮職位,讓基層士兵晉陞的道路更加狹窄。明朝的滅亡,與武將世襲,脫不開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軍隊是歷代最弱的?看過這些經典案例,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加強邊防、民族和諧,明朝政府為何要召回「背叛者」,「縱容」走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