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求道的人多,得道的人少?

為什麼求道的人多,得道的人少?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透過身體進行轉化

為什麼多數宗教都譴責或否定身體?靈修者好像都把身體當做一個障礙,甚至是罪惡的。

為什麼求道的人多,得道的人少?

人類在身體的層面上,和動物所差無幾。所有基本的生理作用——享樂、痛苦、呼吸、吃、喝、拉、撒、睡、求偶、繁殖,當然還包括了生與死——我們都和動物一致。人類從恩典和合一的狀態中,墮落至幻相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突然間從一具恍似動物的身體里醒來。這使得人類深感困擾,「不要唬弄自己了。你不過是只動物罷了。」這句話像是毫不留情面的一個事實。可是它是這麼令人困擾、又令人難以下咽的事實。亞當和夏娃看到自己赤裸的身體,不由得害怕了。無意識對他們動物本能的否定趁虛而入。他們可能被強大的本能驅力所掌控,而退轉回完全無意識的威脅變的非常真實。羞恥和禁忌便出現在身體的某些部分和功能上,其中以性慾為大。他們的意識之光還沒有亮到可以讓他們和自己的動物本能握手言歡的地步。也還不到讓他們容許它存在,甚至於安住在這個層面的地步——更遑論深入它,找出隱藏其中的神性,找出幻相里的實相了。因此,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他們切斷了和身體的連繫。現在他們認為自己擁有一具身體,而不是他們的身體。

宗教興起之後,這種人、身的分離,變成了公然的「你不是你的身體」的信念。於是東西社會,跨越所有年齡層,無以數計的人們,開始透過對身體的否定來尋找神、尋找救贖或悟道。這種態度以各種形式呈現,禁絕感官的享樂,特別是性慾的禁絕,還有禁食和其他的苦修。甚至不惜施加痛苦,企圖削弱或懲罰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在他們眼裡是罪惡的東西。基督教稱為禁慾。其他宗教則透過入定或靈魂出體經驗來逃避身體。至今還有許多人這麼做。即使是佛陀也曾歷經禁食和六年嚴苛的苦修,以達到棄絕身體的目的。最後還是在放棄苦修之後才開悟的。

事實上,從來沒有一個人透過棄絕身體或對抗身體、或者憑著出體經驗而開悟的。雖然這一類經驗著實令人神往,也會讓人瞥見由物質界解脫的境地。你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根本轉化的發源地——身體上去。轉化要透過你的身體,不是遠離你的身體。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的師父,從來不主張對抗身體或棄絕身體的原因。雖然那些以心智為根器的追隨者經常這麼做。

古老的教誨中,凡是涉及到身體的只剩下斷簡殘篇。其中如耶穌曾經宣稱的「你整個身體都將充滿光。」或者藏諸名山淪為神話,比如傳說中耶穌一直沒有拋棄他的身體,而是和他的身體一起升入「天國」。當今之世,幾乎沒有人了解這些斷簡殘篇或神話里的密意。「你不是你的身體」的信念盛行一時,因而導致了身體的棄絕和逃避身體的企圖。無數的求道者因而在靈性的實現上受阻,而無法成為得道者。

我們有可能找回失落的古訓,或者自斷簡殘篇中將之重建?

不需要這麼做。所有靈性教誨都來自同一個源頭。從這個意義來看,自始至終就只有一位師父。他以諸多的形相顯化出來。我是這位師父。一旦你能取得這個內在的源頭之後,你也是這位師父。而取得之道就是你內在的身體。雖然所有的古訓都來自同一個本源,只要一形之於聲、化之為書,便成了文字的堆砌。但文字充其量只是一個指示牌,這一點我們在前面談過。所有古訓都是指往回歸源頭的路標。

我已經談過隱藏在你身體里的真理。不過我想再為你把大師們失落的古訓,做一個總結——你又多了一面路標了。請你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刻意地去感受你的內在身體。

身體實訓

你所感知的那個高密度的實體結構,那個難免於生、老、病、死的身體,並不究竟——它不是你。它是你對超越生死的本質實相的錯誤感知。這歸因於它與本體(存在)失去連繫後,所產生的心智局限,繼而創造出身體做為它孤離信念的證據,並且藉著身體把它的恐懼狀態合理化。

不過,不要因此棄你的身體於不顧。因為在這個心智所創造的幻相里,在這個無常、有限和死亡的象徵里,隱含著你本質的和不朽實相的光輝。不要向你的身外覓求真理,因為真理就在你的身體裡面,此外無處可覓。

不要和你的身體對抗,因為這麼做無異對抗你自己的實相。你就是你的身體。你那可見、可觸的身體,只是一層虛幻的薄幕。它的底層有一個無形的內在身體,是通往本體(存在),進入隱含生命的門徑。透過了你的內在身體,你便與這個隱含的至一生命——無生亦無死的永恆臨在取得了不可斷離的連繫。透過內在身體,你與神永遠合一。

往內紮根

關鍵在於和你的內在身體取得恆常的連繫——隨時隨地去感覺它。你的生命會因此而快速加深和轉化。你導入內在身體的意識越多,它的波動就越高。這很像轉動調光開關,增加電流使燈光更亮一樣。在這樣的高能量的層面,負面的情感再也無法影響你了。而你也更加容易吸引能反射這個高能場的環境。

如果你儘可能地關注在身體上,你就會把自己錨定在當下。既不會在外境里迷失自己;也不會迷失在心智的迷宮裡。某個程度的思想和情感、恐懼和慾望還在,卻不再掌控你了。

請你檢視一下,你這一刻的關注在哪裡。你是在傾聽我說的話,還是在閱讀書里的文字。這就是你關注的焦點。你同時也概略地覺知到你處身的環境、和其他的人等等。另外,在你傾聽或閱讀的行為里,還附帶了一些心智活動——一些心理評論。可是你不需要讓這些干擾,吸走你所有的關注。試試看你能否在同時間與你的內在身體取得連繫。保留一部分在裡面。不要讓它外泄。從內在,把你整個身體當做一個單一的能場來感覺。就好像你在用你整副身體傾聽或閱讀一樣。以後的這幾天、幾星期里就做這個練習吧。(回家功課!)

不要把你全部的關注交給心智和外境。不計一切地專註你手頭上的工作。不過要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感覺你的內在身體,向內紮根。然後再觀測它是如何改變了你的意識狀態和工作的品質。

當你在等候的時候,不管你等的是什麼,利用這段時間感覺你的內在身體。這種方式可以把塞車和排隊變成一件樂事。避免在當下之外,投射你的心智。藉著深入你的內在身體,而深入當下。熟練了內在身體的覺知藝術之後,你就能發展出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一個與本體連繫的恆常狀態。為你的生命增加了前所未知的縱深。當你根植在你身體的內在之後,你會很容易地以心智觀測者的身份保持臨在了。不管外在發生什麼,你還是如如不動。

除非你保持臨在(進駐身體里是它的基本功夫),你的心智會繼續地掌控你。你腦海里習染多年的劇碼、你心智的制約,就會支配著你的思考和行為。你也許間歇地擺脫了它,卻鮮少持久的。這種情形特別發生在事情「出錯了」、遭受失落、或不如意的時候。你制約的反應,在這時候變得不自主、自動化,而且可預期,你會因此而得到主導心智認同意識狀態的基本情感:恐懼的滋養。

當這種挑戰來臨的時候——這是常情——你要習慣性地立刻進入內在,並且盡你所能地專註在內在身體的能場上。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幾秒鐘而已。不過你需要在挑戰出現的當時就這麼做。稍有遲滯,一個制約了的心理情感反應,就會趁虛而入接管你了。當你專註於內在,感覺你內在的身體時,你會在意識從心智撤離的同時,立刻變得寧靜和臨在。如果那個情境需要你做反應,你的反應會來自這一個更深的層面。你本體裡面的無上智慧就像陽光一樣,勝過心智的燭火不知凡幾。

每當你有意識地與內在身體連繫的時候,你就好比一棵紮根在大地的樹木,或是一棟根基穩固的建築一樣。這個蓋房子的比喻,耶穌曾經用過。可惜這個寓言卻廣遭誤解。他說有兩個人都在蓋房子。其中一人蓋在沒有地基的沙上,房子在暴風洪水的侵襲下垮了。另外一個人卻把地基鑿深進入表土之下的磐石上,因此歷經洪水的沖襲而屹立不搖。

進駐身體前,先寬恕

我嘗試著關注內在身體的時候,覺得很不舒服。我有一種惱怒和反胃的感覺。你所說的我都沒辦法體驗到。

在你開始把一部分的專註擺在身體裡面之前,你感受到的可能是一個你覺察不到的情緒滯留(累積的負面情緒)。除非你先給它一些關注,否則它就會阻擋你進入內在身體的通道。這個通道就在情緒的下一個層面。關注不是開始去思考它的意思。它的意思是單純地觀測這個情緒,透徹地感覺它,如此一來你就是照它本然的樣子承認它、接受它了。我們最容易辨識的一些情緒是:憤怒、恐懼、悲傷等。其他的也許比較難以標示。也許只是介於情緒和生理知覺之間,模糊的不安感、沉重感、或拘束感。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重要的不在於你是否能給它一個心理標籤,而在於你能否盡你所能地把它的感受帶到覺知里。關注是轉化的關鍵——全然的關注就隱含著接納的意思。專註就好像一道光束——它是把一切轉型為本然的意識焦聚力。

在一個全面運作的有機體裡面,一個情緒的存活期很短。它就好像本體上的一個漣漪或水波。當你不駐守在身體里的時候,它的殘存期就會延長至數日或數星期之久,或者與其他相同頻率的情緒並聯,而變成痛苦之身。痛苦之身經年累月地寄生在你的內在,蠶食你的能量,導致生理疾病,讓你的生命悲慘不已。(參見第二章)

因此,把你的關注擺在情緒的覺受上。並且檢查你的心智是否執著在一個怨懟的模式里,比如飼養這個情緒的譴責、自憐、或怨恨。如果是這種情況,表示你還沒有寬恕。不寬恕通常是針對另一個人或你自己而發的。不過也可能是對一個情境或情狀——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你心智所拒絕接受的。沒錯,甚至對未來都可能會產生不寬恕。這是因為心智拒絕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接受未來是徹底超越它所控制的。寬恕就是拋棄你的怨懟,因而放下了悲傷。一旦你體會出怨懟除了強化你虛假的自我之外一無用處的時候,寬恕就會自然地發生了。寬恕就是對生命不做抗拒——容許生命透過你而展現。除此之外你只剩一條路可走,就是痛和受苦,或是生命能量的停滯受困,還有許多生理疾病的案例。

在你真正寬恕的那一刻,你就從心智那裡收回了你的力量。不寬恕是心智的本性。就像心造的假我,我執一樣,沒有衝突和對峙就無法存活。心智不能寬恕,只有你能。你變得臨在。你進入了你的身體。你感覺到本體放射出燦爛的和平和寧靜。這也是耶穌說,「進入廟堂之前先寬恕」的原因。

隱含生命的接環

臨在和內在身體的關係如何?

臨在就是純意識——從心智和形相界收回的意識。內在身體是你和初始混沌(unmanifested未被顯化的)的接環。在最深的層面來說,它就是初始混沌:放射意識的源頭;就像放射陽光的太陽一樣。內在身體的覺知,就是意識記得了它的源出,回到了源頭。

初始混沌和本體(存在)一樣嗎?

一樣。初始混沌這個詞,試圖透過否定(un),來表達不可說、不可思、不可想的那個。它藉著說出它不是,而指出它是。本體卻是一個正面的名詞。請你不要執著在這兩個詞上,或者開始相信它們。它們只不過是指標。

你說臨在就是從心智那裡收回的意識。收回意識的是誰?

是你。可是由於你在本質里就是意識,所以也可以說是意識從形式的夢裡醒了。這並不表示你自己的形式一曝光就消失。你可以持續在你目前的形式里,卻覺知了你內在無形和不滅的深處。

我必須要承認這遠超過我的理解。可是在某個更深的層面,我似乎又懂你的意思。比較像一種感受。我是不是在自欺?

不,你沒有自欺。感受比思考更能讓你接近你是誰的真理。我所告訴你的沒有一樣不是你內在深處已經知道了的。當你達到某一階段的內在連繫時,你一聽到真理就可以辨識它。如果你尚未達到這個階段,做身體覺知練習會促發必要的縱深。

延緩老化過程

內在身體的覺知,還會帶來生理方面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相當程度地延緩了身體的老化。

正常狀況下,外在身體老化和枯萎的速度很快。內在身體卻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你反而會隨著時間更深入地感覺它,更充分地變成它。如果你現在二十歲,等你八十歲的時候,你內在身體的能場感覺還是一樣。它的生命力還是一樣旺盛。當你由習以為常的不駐體和困於心智的狀態中,改變成駐體和臨在當下的狀態,你的身體會感覺更輕快、更清爽、更有活力。這是因為身體里的意識增多,而它的分子結構的密度實際上已經變得更低的緣故。意識增多意謂著物界幻相的減少。

當你對無時間性的內在身體的認同,多過於外在身體時,當臨在變成你意識的常態時,過去和未來不能再主宰你的注意力時,你就不會在心靈和細胞里累積時間了。累積時間形成了一個心理負荷,嚴重地損傷了細胞的再生能力。因此如果你進駐了內在身體,外在身體的老化就會減緩。甚至在身體老化的時候,你那個超越時間的本質,也會透過外形發光,使你不會給人老態龍鐘的外貌。

這個說法有科學證據嗎?

試試看,你就是證據。

強化你的免疫系統

這個練習在生理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當你進駐身體之後,你的免疫系統會增強。你帶進身體里的意識越多,免疫系統就會越強。就好像每一個細胞都醒過來慶祝一樣。身體愛你的關注。這也是一種深具潛力的自療法。多數疾病都是在你不臨在身體的時候趁虛而入的。主人不在家的時候,三教九流的閑雜人等就會鳩佔鵲巢。當你進駐了自己的身體,不速之客就很難私闖。

被強化了的還不只是你的生理免疫系統;你心靈的免疫系統也大為增強。後者可以保護你免於別人具高度傳染性的負面心理-情緒的波及。進駐身體並不是架設一個盾甲來保護你;而是提高你整體能場的頻率。讓那些低頻率的情緒如:恐懼、憤怒、沮喪等,只存在於一個不同序列的虛擬實相里,而不能再進入你的意識場了。即使進來,你也不需要做任何抗拒,因為它會穿越你而去。請你不要一謂地接受或拒絕我的說法。親身做個測試。

每當你需要提升免疫系統的時候,不妨做一個簡單卻有強效的自療式冥想。在你感覺到生病的初期癥候時,做這個練習特別有效。如果你用深刻的專註,經常做定時的練習,對已經罹患的疾病也有療效。它也會抵消任何阻斷你能場的負面情緒。然而它不能取代進駐身體的不間斷式練習;否則它就只有短暫的效果了。

練習如下:

當你有幾分鐘空檔的時候,特別是晚上人睡前或早上起床前的時間。用意識「注滿」你的身體。閉上眼。平躺下來。一開始先選擇身體的不同部位,短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手、腳、手臂、腿、腹部、胸部、頭部等,儘可能深刻地感覺這些部位的能量。在每一個部位停留約十五秒鐘左右,然後讓你的注意力像波浪一樣穿越全身,從腳到頭來回做幾遍。這個過程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做完之後,再把內在身體當做一個單一的能場來感覺它。穩住這個感覺幾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要深刻地臨在,在你每一個細胞里臨在。如果、心智偶而把你的注意力從身體上拉走,讓你在思想里迷失的話,不用擔心。你一察覺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只要把注意力再拉回你內在的身體就好。

讓呼吸為你導航

有時候我的心智非常活躍。它取得了相當大的動能,我發覺我沒辦法把注意力拉開,去感覺內在身體。這種情況特別會出現在我進入擔憂或焦慮模式里的時候。你有什麼建議嗎?

當你發覺很難和內在身體運系的時候,通常先專註在呼吸上面比較容易。有意識地呼吸。這是一個相當有威力的冥想方式。它會逐漸讓你和身體連繫上。用你的注意力跟隨呼吸進出你的身體。吸氣進入體內。感覺你的腹部隨著一呼一吸而微微地收縮和擴張。如果你發覺觀想比較容易的話,閉上眼,觀想自己被光包圍,或者沉浸在一個透光體中——意識之海。接著把光吸進來。感覺光體充滿你的身體,把它也變成透光體了。然後逐漸地更專註在感覺上面。你此刻在你的身體里。不要執著在任何的心像上面。

心智的創造力

如果你需要為一個特定的目的使用心智的話,把它和內在身體並用。只有當你能做到無思想、有意識的時候,才能發揮心智的創造力。進入這個狀態最簡易的方法就是透過你的身體。每當你需要一個答案、一個方案,或者創意的時候,把專註力集中在你內在的能場上,讓思考暫停。覺察這份寧靜。等你再恢復思考的時候,思考就變得新穎而有創意。在做任何思考活動的時候,養成習慣在思考和內在的傾聽、內在靜默之間,做幾分鐘的轉換。另一種說法是:不要只用頭腦思考,用你整個身體思考。

文源:身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心無掛礙,生死無畏-奧斯卡最佳記錄片《徒手攀岩》
阿毗達摩第二十一講-2-想心所,思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