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明朝皇帝獨攬朝政,內閣參與決策,是什麼為宦官專權提供可能

明朝皇帝獨攬朝政,內閣參與決策,是什麼為宦官專權提供可能

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封建經濟達到頂峰的同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進一步加強。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大,把宰相的權力也據為己有,可是明朝後期卻出現了宦官專權,那麼是什麼為宦官專權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呢?

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童年悲慘的經歷,使得朱元璋對身邊的人極其不信任,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會奪得他的權利,他很害怕自己又回到原來那種悲慘中,所以一心想要把擁有權力大的人殺掉。當時明朝的宰相胡惟庸,權力非常大,是朝廷中唯一的宰相,有時候會對皇帝的意見提出一些反駁意見。朱元璋心生怨恨,就借著有人舉報胡惟庸要造反,把胡惟庸殺掉了,並把丞相制度也廢除掉。並且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永遠不允許再立丞相,如果有人建議立丞相,就是大逆不道,必須把他斬立決。這也成為了一條祖制,之後再也沒有立過宰相。

朱元璋把皇帝的權利和宰相的權利結合在了一起,自己不僅僅是皇帝需要大事決策,也是宰相需要解決各種小事情。因此朱元璋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沒日沒夜的處理奏章,據統計他一天要處理200件事情。為了解決繁重的政務,朱元璋設立殿閣大學士,讓他們服侍在自己跟前,幫自己搬搬奏章,或者在自己累的時候讓他們讀一讀奏章。

明成祖的時候,專門選了一個地方,並起名叫做文淵閣,讓原來的殿閣大學士在這裡辦公。這樣大學士們就擁有了辦公場所,他們經常在文苑閣裡面討論國家大事,由於文淵閣位於內廷中,就在故宮乾清門的角落裡,因此也叫做哪個。內閣制度從此開始了,之後內閣擁有的權力越來越大。

明宣宗的時候,內閣獲得了票擬權。票擬權就是,將所有的奏章放到文淵閣以後,內閣大學士要一一批閱,之後拿一張小紙條,在上面寫下自己對這一件事情的處理意見,並把這一張小紙條貼在奏章上面,一起交給皇帝。小小的一張紙條,卻可以看到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決策,他們的意見也越來越重要。

不僅僅如此,他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朱元璋廢掉丞相以後,自己直接管理六部,後來雖然設立了殿閣大學士,但是他們和六部是屬於不同的系統,沒有相互同屬的關係。明宣宗時,殿閣大學士開始管理六部,統領各部的大學士被稱為中堂,他的地位是在六部尚書之上的。後來又出現了內閣首輔,他們的權利很大,可以權傾朝野。

內閣票擬過的奏章本來是需要皇帝批紅才能生效。殿閣大學士處理完所有奏章以後,把寫有自己批閱意見的小紙條連同奏章本身一起交給皇帝,皇帝拿硃紅色的筆在上面批閱,皇帝打鉤過後的奏章才能生效。之後皇帝把披紅的奏章給了太監,讓太監傳給內閣。

明朝的皇帝個個都是天才,但是都不是治理國家的好皇帝。他們潛心於研究自己的愛好興趣,比如研究木工,比如修鍊丹藥等等。總之他們經常不上朝,萬曆皇帝更是一生都沒有上過朝。所以殿閣大學士是見不到皇帝的,被他們票擬過的奏章只能交給司禮監,司禮監的太監再交給皇帝批紅。很多皇帝不想處理朝政,就讓太監自己看著辦,太監就掌握了批紅權,所以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即使皇帝想要自己批紅,批紅的奏章也是要通過太監才能傳給內閣,所以太監可以趁機修改皇帝的意見。總之司禮監這個部門的設置,為太監專權提供了制度保障。太監因為身處內庭,和皇帝能夠經常接觸。因此太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他們也心知肚明,經常倚仗自己背後是皇帝,所以為非作歹。普通官員也知道太監是皇帝的爪牙,不敢輕易得罪太監,有時候甚至會賄賂太監,希望他們在皇帝跟前美言幾句。人性的弱點也為明朝後期宦官專權提供可能。

由於朱元璋性格的缺陷,不相信身邊的任何人,廢掉丞相,把丞相的權力據為己有。無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負擔,那麼作為輔助機構,來試圖緩解皇帝的壓力。但是由於明朝後期的皇帝不理朝政,使得全部的國家權力被太監擁有,太監專權導致明朝後期的政治更加黑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庭 的精彩文章:

氣門、血門、虛門、實門、寒門、熱門、風門、濕門
元代服飾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