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實戰復盤:真實的「啊哈時刻」體驗才能促動增長

實戰復盤:真實的「啊哈時刻」體驗才能促動增長

編輯導讀:啊哈時刻是指用戶在第一次使用產品時的驚喜體驗,真實的啊哈時刻體驗有助於促進增長。這需要我們怎麼做呢?本文作者以自身工作經歷,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年上半年,為了探索增長,我們做了一些小項目,有的見效,有的沒見效。

增長的量化指標可以包括營收、用戶、數據等,一個有效的增長方案並不能保證全面豐收,所以,我們的實踐主要是局部探索,以尋找規律,總結經驗,方便以後在系統化制定策略時參考借鑒。

根據增長黑客的AARRR模型(獲客、激活、留存、付費、自傳播),這是一個清晰的鏈條轉化和增長的指導思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需要遵循「先有一個好產品,並讓用戶體驗到啊哈時刻」作為前提條件。

啊哈時刻,指的是產品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時刻,是用戶真正發現產品核心價值的關鍵。有的時候,產品團隊定義產品的「啊哈時刻」與真實用戶發現的「啊哈時刻」並不是一致的,所以它帶有主觀性。基於此,如果我們能準確把握自己產品的「啊哈時刻」並把它恰當地運營,就有機會創造可觀的增長。

啊哈時刻不是給用戶畫大餅,而是一種真實的體驗,只有真實地體驗到「啊哈時刻」,才有可能衍生留存、付費、傳播等後續行為。

本文將以我們團隊實踐過的正反2個案例來驗證這一點。

案例一:「樊登讀書」世界讀書日優惠活動

項目背景: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由於我們公司是樊登讀書的一個分會,在4月份的時候,為了響應樊登讀書的會員營銷活動,我們需要助推官方的活動並促進營收。

由於在其官方APP上「自主購買享受優惠」只有3天操作時間,所以當時為了造勢和積累付費用戶,各個分會在宣傳期的時候,打的是預售的旗號,先讓意向用戶預付款,活動正式開始再幫他們充值。

最初,我們策劃的方案主要分為2條路徑:

第一條是直接宣傳,並結合分銷形式,用利益驅動大家幫忙推廣。只要有人通過你的專屬海報付款成功,你可以獲得30元傭金。

第二條是通過社群運營來驅動轉化,最初的流程設置如下:

  1. 通過免費送書活動吸引流量(獲客);
  2. 把新流量拉入微信群,通過群消息發送樊登講書的視頻片段,挖掘潛在用戶(激活和付費)。

這裡補充一點,對於獲客環節,雖然我們平台自身有流量池,但是由於樊登讀書跟我們平台的業務沒有太多掛鉤,為減少不必要的影響,最初我們的獲客是打算外拓陌生用戶,而不是在已有流量池裡直接撈取。

由於時間有限,這個方案沒有嚴格按照增長黑客模型的5個步驟完整策劃,因為我們追求的是規定時間內的付費轉化量。

然而,在方案落地的時候,拉新環節效果不佳,免費送書活動沒有帶來預期的流量。

此時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如何拉新,後來只能還是在自家流量池內進行轉化了,這個時候我們的關鍵工作是:激活用戶。所以我們的思路調整為「最大化激活私域流量用戶」。

對於「樊登讀書」,它的啊哈時刻就是「聽書」,我們需要讓用戶儘快完成體驗,讓聽書的價值感受最大化。我們摘取了一些樊登講書的精華片段,集合成一個視頻列表,推送給私域流量池的用戶。

至此,兩條轉化的路徑如下圖所示。

從數據結果來看,通過分銷形式轉化而來的用戶顯然比較多,轉化率也比較高(12%),從成本上看,分銷直接消耗了部分資金成本,但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依靠人際關係的多級傳播,有機會覆蓋更多用戶,且人際間的信任和人情對購買行為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雖然從鏈接直接訪問的用戶付費轉化率只有7% ,但我認為效果還是不錯的,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純靠視頻的衝擊力讓用戶產生購買會員的意願。對於這種方式,我認為正是因為用戶體驗到了啊哈時刻,感受到了價值。

項目背景:

我們平台各端的產品在功能服務上有所差異,在APP上,由於有更便捷的方式可以整合用戶的數據,提供更加流暢的功能體驗,一直以來我們花了比較多精力進行迭代和優化。

其中有一個功能是幫助用戶挖掘人脈關係。由於用戶群體是工程業務員為主,在其業務路徑中,基本都需要尋找項目中的「關係」,做人際關係公關,開展銷售工作,所以我們提供該功能以幫助用戶發現人脈關係。

我們一直定義它為產品的其中一個「啊哈時刻」並進行力推,但只限在APP上使用。實際上,截至目前該功能在APP上的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

我們分析過諸多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用戶敏感性、交互、文案、視覺設計等方面的問題,而因為使用率不高導致的數據缺乏、價值性不足,形成了第二層的問題。

在理想狀態下,我們採用的引導思路如下:

但是因為「結果數據」不足,我們實際的引導方式如下:

圖1中點擊【看看我哪位好友認識他】

彈框引導如何操作(圖2)

後來我們在文案、交互和UI方面都做了幾次調整,最後的版本如下,引入「人脈雷達」的概念,用戶點擊量明顯上去了,但是APP下載量依然沒有明顯提升,表明用戶看到結果示例和操作引導後,沒有很大的動力。

掃碼效果和數據(圖2)

這個案例,我姑且稱之為「引導式價值傳達」,跟案例一那種「體驗式價值傳達」相比,轉化效果差很多。由於不是結果導向,用戶沒法真實感受到「啊哈時刻」,說教式或者偽裝式的引導行不通。

總結

我們的實踐案例並不多,深度也不是很足夠,但總結起來的經驗就是:用戶的行動力來自於有效的觸發,有效的觸發需要建立在「真實的價值感知」上。做增長探索,我們都期望找到一個正確的支點,可以四兩撥千斤,像「愛彼迎」的例子那樣,因為改善了房屋照片質量而獲得了爆髮式增長,這個離不開用戶的本質需求。

案例一中,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宣傳的時候,會順便強調樊登讀書的作用,這個等同於商品的「相對價值」,也就是朋友推薦或用過的人推薦給你,你會視為參考意見,可能會產生付費意願,而對於沒有信任背書或其他意見可參考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體驗商品的「絕對價值」(也就是自己親自感受)後,再決定是否購買。所以我們必須營造一個環境給用戶體驗「啊哈時刻」。

作者:龍山村民,

本文由 @龍山村民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