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年級小學生完成博士級課題?父母單位已成立調查組

六年級小學生完成博士級課題?父母單位已成立調查組


這位小朋友從「不了解什麼是基因」的零基礎起步,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鎖定目標分子、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動物模型製備、臨床樣本分析等一整套生物醫學研究流程。而他之所以能夠完成這項堪稱博士級別課題,很可能與他在中科院擔任研究員的父母,以及他們曾被國家資助的科研項目有關。

圖片來源:qz.com

來源  知乎、「丁香園」公眾號等

整理  科研圈

據悉,這項名為「 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髮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以高原哺乳動物的低氧適應現象和實體瘤也存在低氧為切入點,利用遺傳學分析發現了與這一現象有關的關鍵基因 C10orf67 ,並利用基因敲除小鼠,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動物模型、臨床樣本分析等方面對該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髮展中的作用進行了解析。得出了「 C10orf67 可以調節結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的結論。

這樣一個全面且深入的生物醫學研究課題,是由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完成的。

根據該大賽網站展示出的「實驗記錄」,在昆明讀小學的陳同學 2018 年 1 月 6 日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楊老師」商量如何開展研究工作。1 月 9 日知道了一個「叫 C10orf67 的基因」,並且「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1 月 10 日表示「對基因還是不太了解」,但是「老師教了我生命的中心法則:從 DNA→RNA→蛋白」。1 月 13 日,陳同學寫到,自己學會了 PCR 技術的原理,並理解了利用 PCR 引物擴增 mRNA 底物、根據熒光信號判斷基因表達水平的概念。

陳同學的「實驗記錄」。圖片來源:大賽官網展示頁面

不光是這種令人驚異的學習速度讓眾多網友目瞪口呆,這一項目的展示頁中還列出了實時 PCR、Western Blot、基因敲低細胞系等標準數據分析圖,所用的統計方法和作圖規範程度幾乎是國際期刊論文水準。據悉,陳同學獲得的是 2019 年第 34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的三等獎,這也就是說,從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7 月 25 日獲獎名單公示,這位六年級小朋友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項複雜程度超過不少碩士課題、甚至達到博士研究生水平的「科研項目」。

圖片來源:大賽官網展示頁面

醫學媒體「丁香園」在報道此事時表示,這項研究的主要靶點C10orf67 基因確實存在,並且曾有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研究人員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上發表論文,通過對多個家養動物適應青藏高原遺傳機制的個性和共性特徵,鑒定該基因是一個新的與低氧適應有關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陳勇彬,根據昆動所官網顯示,陳勇彬是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的負責人,研究方向為腫瘤發生機制、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抗腫瘤及提高幹細胞功能新葯篩選等。

此外,「丁香園」還在文章里指出,與陳勇彬同屬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的另一位研究員楊翠萍,曾於 2016 年獲批一項名為「 C10orf67 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髮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國自然面上項目,資助金額為 55 萬元。該面上項目除了針對的癌症種類與陳同學的不同以外,其餘部分都與陳同學的項目十分相似。「丁香園」的報道認為,陳勇彬和楊翠萍即為陳同學在「實驗記錄」中提到的、指導他開展研究工作的「陳老師、楊老師」。

圖片來源: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在該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在官網上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並表示已經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中科院昆動所公告截圖

還有一位知乎網友稱,已就此事向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投遞實名舉報郵件。根據該舉報郵件截圖,這位網友擁有博士學位,來自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神經科學部門。Ta 首先對國家自然基金能否用於培養小學生表達了關切,其次對未經過系統分子生物學教育的小學生能否貢獻真實有效數據這一問題存疑。

網友舉報信截圖。來源:知乎@稻草芭比哥

根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官網介紹,該大賽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是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每年約有 1000 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後,500 多名青少年將與 200 余名科技輔導員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

根據大賽官網公布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2020 年修訂)」,參賽選題必須由作者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由作者本人構思、完成。主要論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該規則還特別指出,小學生項目的評審,重點考察項目研究過程中對於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應用。

在「知乎」對此事的討論頁面中,一位網友指出,小朋友寫在「實驗記錄」里的科研動機其實是很純真的:「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爸爸媽媽單位的小哥哥得了結直腸癌,從發現到去世僅 10 個月,而且小哥哥對化療藥物治療沒有反應。」相信不少投身腫瘤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都有類似的感受。

但是,是誰將這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打造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超級後浪」呢?

主要參考來源:

1.知乎:如何評價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科研能力如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4085

2.丁香園:小學生就能研究基因和癌症關係,莫非這就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

https://mp.weixin.qq.com/s/6o4rwek8lUv1B6BKkGbbUw

3.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introDetail/subject.aspx?type=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歐洲計劃建「希格斯工廠」,將與我國對撞機形成競爭
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研究揭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