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諸欲熄滅,莫起貪嗔:雷齋持戒,為利益自身,更為無上自由!

諸欲熄滅,莫起貪嗔:雷齋持戒,為利益自身,更為無上自由!

雷齋月來臨之際,又要和諸位談一談持戒的話題,其實作為修行之人,應當時刻持戒,方為上品,你若見那道人,滿臉戾氣,性情乖張,自然是不守戒律之故。心一散,相上立現。

所以修道之人,若能有所小成,令人見之不厭,如沐春風者,持戒之功當屬第一位。這也是為何建議諸位每年都要持雷齋的原因,持齋功成者,身心愉悅,性理平和,可化解諸多冤親債!

那,到底如何持雷齋呢?

首先,齋心,外想不入,內想不出,遣欲清凈,盡量不參加各類喧雜活動;

第二,戒葷腥酒肉,保養真元;口舌之欲但戒,身體調和立顯;

第三,持誦玉樞寶經,沒有條件的也要持誦雷尊睿號;

第四,言語平和,動作舒緩,靜坐冥想天尊相。

自農曆六月一日至廿四日,若持雷齋足,功德圓滿;歡喜之心,自內而外,智慧圓融,身心安泰;可以形成強大的願力,更具執行力、行動力;可以避免星辰五行不利,遠離災厄;可以修大乘之心,利益社會與蒼生。

「持戒是為了得到真正的自由」,從表面上看,這種說法有點自相矛盾,因為持戒本身就是對修行人的一種限制;既然有限制,就意味著沒有自由,特別是言行等方面的自由。對於一般人來說,戒律實際上是一種束縛,外束其行,內束其心,因而持戒是必要的,畢竟可從外緣對行為進行約束,以減少對本心的侵襲。

失去自由是可怕的。從初修者的角度看,持守戒律即意味著對眼、耳、鼻、口、意等諸識下了緊箍咒,眼不可亂看、耳不能亂聽、鼻不能亂嗅、口不能亂吃亂語、心不能胡思亂想。因此,一旦開始持守戒律,幾乎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掙扎的,因為突然戒掉某種已養成很久的習慣,短時內難以適應,所以就算勉強忍住這些感官上的誘惑,也難以抑制來自內心深處的洪荒之力,理智與慾望之間無休止地拉扯,這就是痛苦。持戒是為了解脫,而很多持戒的人並未從持戒中獲得真正的解脫。

持戒的意義是為了隔絕外緣,讓心不染塵,去除不必要的慾念。須知,眾多外緣紛至沓來,會在不經意間擾亂心性;心性不定,則容易被慾念牽引而心猿意馬,難以回頭。然而,即使持了戒,若難以靜心,則所持守的戒律毫無意義,非但收效甚微,而且還容易把人變成人面獸心的「四不像」:說是修行人吧,其心性不堅,慾念頻起;說不是修行人吧,又在裝模作樣地持守戒律。這是一對現實的矛盾。

既然持戒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正的自由。那什麼是自由呢?什麼又是真正的自由呢?若說行為不受約束即是自由,除了那些在監獄中接受再教育的犯人之外,人們都有自由,想吃啥吃啥,想幹嘛幹嘛。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只要自身行為不觸犯法律即可。不過,當人們每天遭遇吉凶禍福之時,便會明白,所謂的自由其實不是真正的自由,因為利、欲這種事情不受法律約束,卻與心有關。

因此,心的自由是最高層次的自由。有靜坐練功經驗的人都清楚,當人放下一切讓心進入空寂之時,自己是自由的,毫無掛礙,覺察不到周圍的世界,覺察不到自己,那種自由自在的體驗是很難想像的。靜坐之中之所以感到自由,是因為不起心念,所以沒有了慾望,沒有了貪嗔痴諸念,沒有了喜怒哀樂悲憂恐等情志,故而能照見本心。

當然,這是靜坐之時的體驗。人總要回到現實,回到現實即意味著自己需面對外緣。外緣多因自身情志、慾望感召,如嗔恨召怨、痴心召魔、貪念召災之類,若要使怨恨不起、心魔不生、災禍不來,須尋找原因,一旦找到便將其熄滅於未發之時,這就是斬斷外緣。然而,斬斷外緣並非易事,多須通過外在強制性措施來達成,其目的是使心復歸平靜、返璞歸真。

持戒之初,萬念彙集,心中波濤翻滾,難以平靜;然而,一段時間之後即收效明顯。當掌握了諸多熄滅心火之法,便慢慢脫離外相,外不著相,則內無邪念,然後五臟平和、六腑調泰、疾病不生、諸欲熄滅;這是一種相對理想的狀態。當進入這種狀態,便不會起貪念、慾望、嗔恨、怨憤等妄心,因而很難召來逆緣,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自由與痛苦是一對矛盾。真正自由的人隨緣,即使無外在的約束,也能活在當下,不受外緣束縛干擾。而那些受慾望所累的人,即使外表洒脫,內心也未必無憂無慮。戒律無非是條條框框,可以算是有形的約束。而倘若心不受約束,即使每日晨鐘暮鼓、誦經拜懺,也未必能脫離塵俗、成仙得道。

真正的戒律是無形的,直指內心。讓心超越戒律、皈依本性,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道教派」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風水決 的精彩文章:

丹田生熱,是高層次修鍊中自始至終的要求!
家居風水,千萬不要讓睡床存在這三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