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爺爺版」李子柒在外網有多火?

「爺爺版」李子柒在外網有多火?

明朝

可能是出產「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

住在豹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專寵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

在位23年

就召見過一次大臣的

成化皇帝朱見深

但明朝被黑次數最多的皇帝

不是他們兩位

而是朱由校

朱由校在任期間劣跡斑斑

重用東林黨

「中國最有名、最壞的太監」魏忠賢

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不同於兩位先祖的「荒淫無度」「貪圖享樂」

朱由校把時間都用在了一件事上」:

他在當木匠

後宮佳麗三千人

你在這玩「123,木頭人???」

朱由校經常雕一些妃子的小木人

袖珍版的亭台樓閣

太監們把這些東西拿去宮外賣

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不僅如此

朱由校還親自上陣

主持了紫禁城的翻修工作

據說這把木雕壺

就是出自朱由校之手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但絕對是個好匠人

雖然看起來技藝確實很高超

但我還是理解不了

木頭,有什麼好玩的

直到,我看了阿木爺爺的視頻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看過這種文案

什麼「開局一隻鯤,進化全靠吞」

「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撿」

甚至我們這些寫公眾號的「腦殘小編」

也被成為

「開頭一張圖,故事全靠編」

那麼,開局一塊木頭

其他全靠手呢?

阿木爺爺是一位63歲的中國老人

但最先熟悉他的

是油管上的外國網友

在阿木爺爺上傳的一期視頻里

他要在家門口造一座橋

一座不需要釘子、膠水等東西固定

光用木頭建造的橋

這種工藝結構大家都很熟悉

叫做「榫卯」

故宮、北京香山飯店、上海世博會上中國國家館

都用到了這一工藝

但網紅視頻里的「榫卯作品」

不是用了釘子和膠水

就是豆腐渣工程

即使是真正的榫卯

也只能做成小的工藝品

一座完全由傳統榫卯做的結實木橋

實在太少見了

怕不只是騙騙外國人吧

出於好奇

我接著看了下去

阿木爺爺先是像家鄉的老木匠一樣

熟練地在木頭上做了標記

然後用簡單的工具在木頭上鑿出卯口和榫頭

凹陷的卯口和突出的榫頭相契合

兩塊木頭就可以牢牢連接在一起

變成整體

這看起來很平常

但實際上卻是個精細活

卯口開得太大

或者榫頭切得太小

哪怕只差一點點

木頭都會七零八落

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正是榫卯的難處

這些

都需要匠人熟練的手法和經驗帶來的直覺

多一斧頭

這木件就算是廢了

連李子柒在視頻里搭鞦韆

會都先做出榫卯的樣子

然後用釘子加固

(這才是正常操作)

然而阿木爺爺熟練而流暢的動作

卻讓我驚掉了下巴

沒有借用尺子或者其他模具

簡單的鑿一鑿

卯口和榫頭就嚴絲合縫

就像是天生契合

緊密而順滑地組裝在一起

分毫不差!

什麼釘子、膠水

在這裡都顯得多餘

不一會兒

阿木爺爺就把自己做的榫卯結構

架在小溪流上

橋拱做好後

阿木爺爺開始做橋面

他用橋拱支撐兩根長木

把它們搭在兩岸做承重

然後再在兩根承重的木頭上鋪上木板

供人行走

但問題就是

沒有這麼長的木頭

能完整地搭在橋的兩岸

那該怎麼辦呢?

爺爺的辦法還是榫卯

用榫卯

把兩根粗木嚴絲合縫地契在一起

變成一根長木頭

但這越發需要精細的技術

畢竟橋面的主要支撐

萬一木頭從中間斷開

這橋就算是翻車了

我在看視頻的時候都捏了把汗

但爺爺卻特彆氣定神閑

好像在做一件

做了好多遍的事

緊接著就是橋面上的木板了

其實,阿木爺爺都做到這個份上了

接下來直接把木板用釘子釘上

我也能接受

但他還是仔仔細細

一個一個木板鑿好

然後用榫卯的方式

固定在橋樑上

甚至連橋兩邊的欄杆

都沒用一顆釘子

全程傳統技藝

說是「榫卯打造木拱橋」

就一點都不摻假

這年頭了

居然一點也不標題黨

當整座榫卯木橋搭好之後

阿木爺爺和小孫子走在橋上看流水

鄉村的樹木、花草、鳥鳴

讓我這個一線城市的社畜

忽然有點想念在老家的日子了

阿木爺爺名叫王德文

2017年的時候他就開始做視頻了

他總是從綠樹掩映的木屋裡走出來

帶著草帽與觀眾揮手

然後把我們帶進他那個

木質的世界

阿木爺爺視頻中

不用一顆釘子、一滴膠水

就連鑽孔也用的是爺爺自己做的手拉鑽

所有的工序

都用傳統手藝完成

其中蘊含的傳統中國味道令人沉迷

7000年前

中國人就開始用榫卯搭建房屋

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

這種技藝被掩埋在時間細沙之下

逐漸模糊暗淡

阿木爺爺讓這門手藝的細節

在視頻中一一呈現

許多外國網友瞬間被這種中國技藝震驚:

「別給他現代器械

我怕他統治世界!」

除了木拱橋

爺爺還做了其他不少作品

有機關精巧的魯班凳

充滿著現代感的滑板

很難想像這是用竹條拼湊出來的

還有真正的工藝品

42個榫卯棱

4個榫卯柱

27道鎖

1個榫卯基

組成環環相扣的中國館

為逗小孫子開心

爺爺還把古老的魯班鎖

做成了可愛的蘋果

讓日本網友都大叫「卡哇伊」

爺爺大多數的視頻開局

都是一塊整木頭

然後經過爺爺巧手

傳統技藝打磨

然後就會搖身一變

別說是從沒見識過中國木工的外國人

就算是中國人

也會為爺爺的工藝說驚嘆

用中文說出

全世界最高級的木工

在中國

然而就在我為這些作品

感嘆不已的時候

阿木爺爺又開始了新的「神操作」

視頻一開始

一群小孩子在玩小豬佩奇

小孫子被排斥在外

爺爺過來說:

「我有辦法」

看到這裡

我以為爺爺要做個木製小豬佩奇

用榫卯組裝的小豬佩奇也是很驚艷了

開始也的確是這樣的

一塊木頭開局

用木工把他們變成細緻的組件

(別看我現在說得簡單

第一次看爺爺做組件的時候

都驚呆了

一把簡單的小鋸子做出來的組件

這也太精巧了吧)

下一步是用手拉鑽打孔

之後是用榫卯組裝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

那種匠心獨運的味道已經

瀰漫在視頻的每個角落

我以為這個視頻就要結束的時候

阿木爺爺給小豬佩奇

按了兩個小腳腳

然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我自始至終都沒搞清楚怎麼回事

小豬居然就在斜板上走起來

沒有電力

沒有發條

沒有齒輪

小豬佩奇就這麼走起來了!

我當時就驚呆了

中國傳統木工這麼牛掰的嘛

小說里都不能這麼寫呀

沒有任何動力

就僅僅用木製品本來的平衡

就能讓它動起來?!!

這得多精準的手藝

又得如何的奇思妙想

才能做得出來

視頻的最後阿木爺爺讓我們也試試

然而我的內心和

評論區的一位外國友人是一樣的

不可能的

一輩子都可能的

我的手和腦子

都被震驚傻了

所以它們真的不行

現在阿木爺爺在西瓜視頻上有250萬粉絲

在油管上有近兩億的播放量

許多網友都驚嘆地稱之為「當代魯班」

甚至看他視頻的美國人

比中國人都要多

然而60多歲的阿木爺爺

卻不太懂什麼是網紅

即使兒子把他做活的視頻放在網上

即使他如此被誇讚

他依然覺得自己只是個農村木匠

做木工而已

他只是一輩子

做好木工這一件事

阿木爺爺幼年時生活艱辛

父親在場觸電事故中去世

母親柔弱多病

9歲的阿木爺爺輟學

在生產隊沒日沒夜的幹活

但全家五口依然吃不飽飯

也就是那個時候

阿木爺爺卻被木匠手藝吸引

當看見木匠師傅修鍋蓋的時候

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但木匠學徒需要三年跟著師父學藝

不能賺錢

家裡的條件不能允許

阿木爺爺只能在農閑的時候

小心翼翼地問木匠師傅:

「我給你拉鋸行嗎?」

木匠師傅不忍拒絕

結果這一拉鋸就是好幾年

阿木爺爺從一開始

放墨線的手微微顫抖

到之後

刨好的木頭像玻璃一樣光滑

滴上一滴水就能和另一塊木頭沾合在一起

再到

在木匠學徒里首屈一指

集市上的木質家居

最數阿木爺爺做的

賣得最好

現在視頻里分毫不差的榫卯

都是那時僅憑著熱愛練出來的功夫

也正因如此

阿木爺爺終於吃上了木匠這碗飯

為養家糊口,也為這門手藝

夏暑冬寒

一干就是50年

後來因為西式傢具的興起

阿木爺爺的家居漸漸不再那麼受歡迎

他也被迫退休

過上了含飴弄孫的悠閑日子

只是在閑暇的時候做一兩件小玩意

聊以慰藉

阿木爺爺的兒子阿成

是個自媒體製作人

和我們這些社畜一樣

常年為內容和流量所苦惱

無意之間

他看到了父親做木工的過程

突發靈感打算拍個視頻放在網上

這也就是魯班凳製作視頻的緣起

讓阿成和爺爺都沒想到的事

這個視頻一夜之間的播放量就超過了100萬

@阿木爺爺也就一炮而紅

爺爺雖然不理解

為啥那麼多人喜歡看他做活

但有人看

他的確做得更起勁些

他喜歡自己的木工能派的上用場

正是爺爺這種

純粹而質樸的匠人心性

所製作出來的東西才愈發令人著迷

或許現如今

很少有人為了個玩具

耗費一天時間做複雜的木工

電池、塑料才是更便捷現代人做法

然而當阿木爺爺

認真地拿起鋸子

用精巧的手藝把時光拉長

這種慢節奏的製作里

充斥著中國古老文明特有的魅力

雖然阿木爺爺只是山東聊城的

一個普通匠人

然而每當我看視頻的時候

還是能感受一股獨特的工匠氣質

怪不得有人在評論里說

爺爺是 gentleman

有網友評論說

這樣的匠人

「給我心目中的『中國製造』

一個全新的含義」

只不過

現在正確讀出「榫卯」兩個字的中國人

都已經不多了

更別說真正明白這些傳統手藝的人

更是寥寥無幾

在阿木爺爺的視頻底下

有個網友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

「這明明就是中國人在干中國事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驚訝」

或許他只是想表達自己的驚嘆

但我心裡卻五味雜陳

阿木爺爺明明在做每個中國匠人

都做的中國工藝

為什麼我們這麼驚訝

去年年底

網上討論最多的「網紅」

是李子柒

人們說,李子柒完成了孔子學院和官媒

想做卻沒有做成的事

文化輸出

而今,這位「爺爺版的李子柒」

又把中國工匠的智慧

傳播到世界

一直以來

我們總是在德國、在日本身上

尋找所謂的「工匠精神」

但當那些傳言都一一破滅時

回過頭

其實工匠精神就在我們的身邊

有人說

阿木爺爺和李子柒

會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鄉村生活

不該成為如今中國的標誌

但所謂的「文化輸出」

不是輸出高樓大廈、高鐵基建

我們需要輸出的

就是這些「看似落後」的東西

這些傳承

才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

而這些「中國製造」

正在被我們漸漸遺忘

所以

我希望各種平台

湧現出千千萬萬個「李子柒」

千千萬萬個「阿木爺爺」

他們會讓這千年來的民族智慧

不會只活在博物館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安以軒投訴孕期被外帶熱飲燙傷,麥當勞:非大陸產品,已轉達提醒
拋下華為和小米,高通又在搞什麼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