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情藥物」會如何改變未來人類的感情生活?

「愛情藥物」會如何改變未來人類的感情生活?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許多童話故事中都出現過「愛情魔葯」,但這個概念並非完全是異想天開。《愛情藥物:戀愛關係的化學未來》一書作者、牛津大學哲學家朱利安·薩烏雷斯庫與耶魯大學博士生布萊恩·厄普指出,大腦的愛情、慾望與迷戀系統都可以被現實生活中的神經技術所影響。通過頗具說服力的論證、生動的實驗細節、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該書作者指出,隨著科學家進一步弄清愛情的化學機制,各種培養、增強、或削弱愛情的化學干預手段會變得越來越先進和高級。

  如果你是阿道司·赫胥黎所著的《知覺之門》以及《美麗新世界》的狂熱愛好者,你會覺得《愛情藥物》這本書既充滿樂趣、又發人深省。事實上,這本書的標題差點就被定為《美麗新愛情》了。「我至今仍然比較傾向於用《美麗新愛情》這個名字,」厄普指出,「我想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是本推崇愛情藥物的書。但我們想盡量避免這一點。不存在『能夠解決世間一切問題的科學』。如果用《美麗新愛情》作為書名,也許更能使人警醒。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也許會讓時間倒流,把書名改過來。不過現在木已成舟,也只能如此了。」


  厄普目前是牛津大學尤希羅實踐倫理中心的一名研究員。外媒Nautilus近日針對他的新書,對他開展了一項專訪。


布萊恩·厄普稱,他對愛情藥物的設想與「我們可以運用新技術進行生物學干預、從而幫助我們達成更高目標」的傳統超人類主意觀念是一致的。

布萊恩·厄普稱,他對愛情藥物的設想與「我們可以運用新技術進行生物學干預、從而幫助我們達成更高目標」的傳統超人類主意觀念是一致的。

  這類藥物會對愛情造成哪些正面影響?


  這也許能讓人們開始意識到,愛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由自己掌控的。許多人持有相反的觀念,認為愛情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只有遇上了對的人,才會產生愛情。你可能會墜入愛河、也可能會失戀,但你在很大程度上對此束手無策。這種觀念有些不成熟之處,也許會導致我們不願在愛情這件事上付諸努力。我們不可能發明出《仲夏夜之夢》中那樣神奇的魔葯,可以讓你憑空產生對某人的愛意。但我們也許可以稍微扭轉一下與某人相愛的概率,或者對戀愛關係中的特定方面進行強化。


  決定愛情的生物化學物質是什麼?


  依戀系統是由催產素與抗利尿激素、以及其它一些神經化學物質決定的。其中許多物質都與性慾有關,例如睾酮,而睾酮水平是可以人為操控的。此外,血清素也與迷戀和喜愛有關。人們已經注意到,對他人產生迷戀感的早期階段與強迫症在特定方面上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似乎都會提高體內的血清素水平。


  如何對這些生物系統進行調整?

  這些系統無法各自獨立地進行調整。相反,多個系統之間會產生大規模的聯動效應。例如,如果你利用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抑制性慾,你就可能對與伴侶的身體接觸失去興趣,這就意味著你無法以天然的方式分泌催產素。若長期如此,這就可能減少你對伴侶的依戀感,並進入惡性循環。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假如你患有抑鬱症,並且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可以有效治療你的抑鬱癥狀,也許你的性慾就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對你的戀愛關係更有利。


  你在書中描寫了精神藥物可能帶來的益處。這些藥物會對愛情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迷幻藥和興奮劑都是作用範圍比較廣泛的藥物,無法對某條神經化學通路進行精準干預。相反,它們會從整體上改變我們對伴侶的態度和情緒。興奮劑可以使我們產生溫暖和親近的感覺,但也會促使我們對自己平時不敢談論的情緒大談特談。近期試驗中的受試者們表示,他們在服用藥物後,對身邊的人產生了更深的愛意,更願意從他人的視角看待問題,也更不容易鑽牛角尖,因此假如別人說了句傷人的話,他們也不會立刻抓住這句話不放。


  精神藥物為何對我們的感情生活有幫助?大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認為,大腦相當於一套大規模貝葉斯預測機制。我們都想儘可能高效地預測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一旦我們注意到某種規律,就會形成一種預期,然後不斷按照之前相信的理論、對這個世界進行解讀。但我們也可能就此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和我的伴侶有過多次爭論,而我總是按照自己之前得出的結論來解讀眼下的情況,而不是換個新視角看待問題。而迷幻蘑菇似乎可以暫時性地洗去你腦海中的固有認知,讓你能夠從新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並且不帶批判地接受新信息。因此對於那些深陷「思維怪圈」的人而言,這類藥物能讓他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萬物,對他們可能很有幫助。

  愛情藥物有什麼危險之處?


  愛情藥物似乎很容易被人濫用。但它並不是什麼萬金油,也並非人人都應當嘗試一番。相反,只有在特定情況下、經過正確篩選的人才可以使用它們。我們也必須不斷尋找證據,確定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條件下,使用這些藥物才是真正有益的。有些藥物屬於精神藥物,藥效強勁,使用起來很容易失控。許多嘗試服藥的人都覺得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我們需要決定自己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就連那些已經付諸使用的藥物,我們也尚未對它們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這個風險如今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發展壯大。最關鍵的是,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愛情藥物對倫理學、以及社會常態造成的影響。


  有藥物輔助的感情治療課程會是什麼形式?


  研究人員正在開展一項小型先導研究,受試者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症患者及他們的伴侶,雙方在研究中都接受了由賽洛西賓(一種迷幻劑,迷幻蘑菇的主要成分)作為輔助的心理療法。伴侶雙方首先要與一名治療師進行幾輪互動,談談自己對治療結果的期許,並且了解這些藥物可能產生的影響。接著,雙方會分別被帶到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可能還會蒙上眼罩、戴上耳塞,然後服用一定劑量的藥物。藥效結束後,雙方會在治療師面前回憶自己服藥期間產生的情緒,治療師則會針對他們的憂慮進行答疑解惑。等兩人準備好之後,會先和治療師討論自己在藥效開始消退時學到了哪些東西,再和自己的伴侶談論。有些受試者報告稱,在治療結束後半年、甚至一年之後,他們依然能靈活地調節心態、更有效地解決衝突。

  如果有人說,有了愛情藥物,就不用費那麼大勁談戀愛了。你對此作何反應?


  如果有人擔心這一點,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某樣東西能快速解決問題,就不可能長期有效,或者會掩蓋某些更重要的深層次問題。我對此表示贊同。但如果有某種藥物能夠提高你對感情的參與度,你就可能會在有益於雙方的基礎上做出更加長久的改變。這樣一來,這種批評的聲音應該就會少一些了。


  你擔心對愛情進行生物學干預可能會使人們的性取向變得單一,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例如,有些猶太教神學院的學生們正為了治療抑鬱症而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但他們之所以患上抑鬱症,是因為他們喜歡同性、或是有手淫的慾望,而這在猶太群體中是遭到禁止的。他們無時無刻不為此感到恥辱。而在藥物作用下,他們的性慾有可能會降低,從而減少他們手淫、或是與同性性交的慾望。在這個例子中,抗抑鬱藥物被用於降低宗教群體中性取向少數派的性慾,並且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清晰明確。精神學家和拉比(猶太教中擔任重要宗教角色的人)們正在聯起手來,想要藉助藥物降低人們的性慾。


  考慮到目前受利益驅動的製藥業環境,你認為愛情藥物能否以一種符合倫理的、負責任的方式被人們使用、研發和推廣呢?


  當然了。在任何新藥物的研發過程中,製藥業的涉入方式幾乎都存在問題。葯企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會給我們的生活冠以各式各樣疾病的名號。我們需要清醒過來、想好對策才行。


  製藥業可以做出哪些調整、好為人們提供有益的愛情藥物?


  要想解決葯企為了賣葯亂加解釋的問題,我們可以將「藥物」與「治病」這兩個概念解綁,僅僅將治療疾病視作「利用技術改善生活」的一種方式。例如,假如我參加了婚姻諮詢,並不意味著我的感情出現了問題。對於那些僅以強化為目的的藥物,這一點也同樣適用。假如未來有這麼一種藥物,某個人、或者某對伴侶在正確的治療情境下使用這種藥物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那我們就要好好設想一下,這種模式運用到社會中會是什麼樣子。在這種模式之下,我們並不是非得先「確診」、才能開藥。


  愛情藥物的概念是否意味著、愛情說到底不過是一種生物學現象呢?


  並不是。我很喜歡哲學家凱莉·詹金斯在她所著的《愛為何物,以及可能為何物》一書中對愛情的理解。她並不認為愛情只是一種動物性的衝動。就像其它很多事物一樣,愛情是一種結合了生物、心理和社會學的現象。我們的文化中對愛情的描寫大多以心理感受和主觀體驗為基礎。一直到近幾十年,我們才開始明白愛情在生物學和神經化學層面的意義。詹金斯指出,要想全面地了解愛情,我們需要從上述多個層面進行分析。我們對愛情的體驗和表達都經歷了文化因素的塑造,而這反過來又會對生物學層面的愛情產生影響。(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天問一號即將發射,這個火星營地火了
六年級小學生完成博士級課題?父母單位已成立調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