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化論與生命進化的9次巨大飛躍

進化論與生命進化的9次巨大飛躍


  來源:地球雜誌


  1859年,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在完成環球考察23年後,發表了震驚世界影響古今的鴻篇巨著《物種起源》。書中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作出了唯物的、規律性的詮釋,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顛覆性變革,徹底摧毀了千百年來統治人們思想的「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可以說,現代達爾文進化論是生命科學的核心與靈魂。在進化論思想的指引下,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什麼是進化論


人類進化

人類進化


  


  現代達爾文進化論思想有四個核心觀點∶


  一是物種是可變的,即生物可以從一個物種演化為另一個新的物種。對果蠅的觀察,已經證明了這一觀點。


  二是物種同祖,即所有的物種都源自於一個共同的祖先,現代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都證實,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都擁有相同的遺傳密碼,從而證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擁有共同祖先。


  三是自然選擇。它是生物進化的驅動力,其結果是生物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基因發生適應性變異或突變,只有那些遺傳了適應環境變化的有利基因變異的新物種(種群),才能生存與繁衍,而那些遺傳了不適應環境變化的有害基因變異的新物種(種群),就會滅絕。實際上,自然選擇只是保存已經發生的、有利於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有利基因變異而已。簡言之,有變異才有選擇。


  四是生物進化既有漸進性,也有突變性,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當生物基因變異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基因才會突變。在環境驟變(災難或大滅絕事件)的條件下,自然選擇發揮作用,適應性突變基因保留下來,形成新的物種,這就是進化的一次飛躍。可以說,生命的進化既可以從上千年到數百萬年不等,也可能在極其短暫的時間裡產生飛躍。


  生物的進化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遺傳和變異,外因是自然選擇。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叫遺傳;「母生九子,各子不同」,這叫變異。遺傳是生命延續的基礎,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遺傳變異與自然選擇共同造就了地球生命的生生不息與千姿百態。


DNA發光分子3D渲染圖

DNA發光分子3D渲染圖

  


  自1953年2月28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揭示DNA雙螺旋結構以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新進展,以及基因技術等革命性的發展,對達爾文進化論做出了最為科學合理的解釋,證明達爾文進化論不僅是19世紀偉大的發現,而且也是近現代科學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可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相提並論。


  現代達爾文進化論精髓可歸結為「3w」:


  Why,為什麼進化


  How,如何進化


  What,進化成什麼


  也可以說成是生物進化的目的、路徑和結果。


  生物進化的目的是為了在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下,更好地生存與繁衍;


  生物進化的路徑是,生物基因發生隨機性變異或突變,也就是出現了「間斷平衡式」的演化。在自然選擇下,只有那些適應自然環境的變異才能遺傳下來,即適者遺傳;


  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在自然選擇的驅使下,保存有利基因變異(突變),淘汰有害的變異,這就是「優勝劣汰」,最終產生更適應自然環境的新物種,即適者生存。

  生物進化並不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向高級。地球上的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有近 40億年的進化歷史。


  生命的9次飛躍


  生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進化史,沒有進化就沒有生命的延續與多樣化。生命不知經過多少磨難,經歷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每一次磨難或大滅絕事件,都引起生物基因適應性變異或突變,促成生物進化史上的一次次巨大飛躍。


昆明魚

昆明魚


  


  5.41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也稱埃迪卡拉生物大滅絕事件。它為53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拉開了序幕,促成了第一個有脊椎、頭腦、眼睛和肛後尾的動物的出現,昆明魚(或海口魚)是地球上所有脊椎動物的始祖,甚至包括我們人類。長出脊椎,有頭腦眼,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


初始全頜復原圖/供圖:朱敏

初始全頜復原圖/供圖:朱敏


  

  4.43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一、二千萬年後,即4.23億年前,第一個有頷骨的脊椎動物,初始全頜魚出現,此後所有脊椎動物的「嘴巴」,如鳥兒的喙、我們的「嘴」都是由它的頜骨演變而來。長出頜骨,主動捕食,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二次巨大飛躍。


魚類登陸後進化為最早的兩棲動物——魚石螈/攝影:李彥婷

魚類登陸後進化為最早的兩棲動物——魚石螈/攝影:李彥婷


  3.77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拉開了陸生脊椎動物進化的序幕。3.67億年前出現了第一個有肺的四足陸生脊椎動物———魚石螈。長出四足,爬行登陸,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三次巨大飛躍。


爬行動物、鳥類以及少數原始的哺乳動物的蛋都是羊膜卵

爬行動物、鳥類以及少數原始的哺乳動物的蛋都是羊膜卵


  約3.07億年前,地球進入了石炭紀末期大冰期,在3.06億年前進化出第一個產羊膜卵的爬行動物林蜥(或始祖單弓獸),從此脊椎動物才徹底征服了陸地。產羊膜卵,征服陸地,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四次巨大飛躍。


始盜龍復原圖

始盜龍復原圖


  2.52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也是最為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大約2.34 億年前,地球上誕生了目前已發現最原始的恐龍———始盜龍。以始盜龍為代表的恐龍可利用後肢行走,前肢捕食,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五次巨大飛躍。

原始熱河鳥化石

原始熱河鳥化石


  2.01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拉開了恐龍大繁盛的序幕,恐龍在世界各地出現了爆髮式多樣化大發展。1.90億年前出現了大型的四足直立行走的蜥腳類恐龍;1.45億—1.25億年前出現了長有不對稱羽毛、可以飛翔的恆溫動物——始祖鳥和熱河鳥。它們的前肢已演變成長羽毛的翅膀。恆溫長羽,可以飛行,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六次巨大飛躍。


最早由胎盤的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供圖:遼寧建昌國家化石產地

最早由胎盤的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供圖:遼寧建昌國家化石產地


  66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也是最為著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非鳥恐龍、翼龍、蛇頸龍和滄龍滅絕,為哺乳動物爆髮式多樣化繁衍創造了條件。有胎盤哺乳動物最早出現在1.6 億前,如中華侏羅獸、攀援始祖獸,長毛恆溫,胎盤哺乳,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七次巨大飛躍。


阿喀琉斯基猴化石/供圖:湖北松滋國家化石產地

阿喀琉斯基猴化石/供圖:湖北松滋國家化石產地


  在5500萬年前進化出第一個靈長動物阿喀琉斯基猴,1300萬年出現第一個古猿——森林古猿……大約在700萬年,人猿分離,撒海爾人查德種是目前公認最早的古人類,在440萬年前,進化出地猿始祖種,是第一個可以兩足站立,直立行走的古猿,也稱拉米達古猿。兩足站立,直立行走,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八次巨大飛躍。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


  390萬年前地猿始祖種進化出網法南方古猿,然後進化出能人,能人又進化出匠人。匠人已開始褪去體毛,會使用火,併產生語言,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九次巨大飛躍。匠人進化出海德堡人,歐洲海德堡人進化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仍滯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則進化出早期智人,後來演化成為現代人。


  生命的進化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既受到自身因素的影響,又受到自然選擇的驅動。正如美國現代生態學之父、耶魯大學教授G.E。哈欽森先生所述,「環境是舞台,進化現象是劇本;進化發展過程的遺傳規則是語言,突變是即興台詞;最後,自然選擇就是策劃、編剛與製片。」


  自40億年前,生命誕生以來,生命的進化都是在基因突變的前提下,不斷經過自然選擇,優勝劣汰,最終只有「適者生存」。生命的進化既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大約有數十億年之久,又是瞬間基因突變的結果。基因突變與自然選擇是相輔相成、循環往複的,二者共同造就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與千姿百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又一款滅活疫苗在動物中證明安全有效
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1/2期結果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