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小畜卦:六四爻「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解析,得民心者得天下

小畜卦:六四爻「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解析,得民心者得天下

【爻辭】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譯文】

四爻陰爻:君民相互信任,便會去除衝突,遠離憂懼,這樣做沒有過失。

【注釋】

有孚:相互信任。詳見《談《周易》中「孚」、「有孚」的正解,藉以掌握其卦爻內涵》。

:民眾不服或反叛,進而導致流血事件的的矛盾、衝突。《周易·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離開、去掉、除去。

:憂懼、害怕,放心不下。

【解析】

四爻是諸侯之爻;爻辭講的是諸侯在「小畜」卦中的行為處事。

需卦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講說諸侯最主要的事務是要關注民情,關注會導致流血事件的君民矛盾、衝突,這樣便會從危險中出去,遠離危險「出自穴」。諸侯在封國內治疆屏藩,要體察民情民心,關心百姓的生活,關注農業生產,維護地方穩定,使百姓安居樂業(需於血),只要這樣諸侯便會避免民變、遠離危險(出自穴)。

PS:人死後所居之地,墓穴;人,生居於「室」、死居於「穴」;《詩經·王風·大車》「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生不能同室,死要同穴。);《詩經·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說文解字》「穴,土室也。」。「穴」爻辭中代指「危險」。)

小畜卦是積蓄不足,蓄足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一時期諸侯國君百姓要同心協力,共同努力生產建設,以求蓄足。「小畜」時期,君民只有相互信任(有孚),才能避免積蓄時期的君民矛盾、衝突(血去),進而使百姓安居樂業(惕出),這樣做沒有過錯(無咎)。

尚書·周書·康誥》「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民怨不在於大小,關鍵在於能不能順從民心,能不能勤於政務,勤奮努力的安定民眾。)

尚書·周書·酒誥》「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人不要只把水當作鏡子來照察自己,應當把民情、民心當作鏡子來照察自己。)

尚書·周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於日中,昃,弗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譸張為幻。」

大意為:國君為政要先知道種植的艱辛,了解民生疾苦。是否愛護百姓、貪圖享樂,是在位持久的關鍵。土地需要耕種,農業生產需要百姓(小人),百姓的生存又離不開土地,農本與重民緊密聯繫,不可分割,這便是「先知小人稼稿之艱難」。

、衛國衛康叔的建國方略「啟以商政,疆以周索」 :沿用殷商的政治治國,按照周朝的制度來區劃土地。(《左傳·定公四年》「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決定在原來武庚統治的地區建立衛國,封康叔為衛國國君故稱衛康叔。殷商故都朝歌作為衛國國都,統治區域為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衛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

史記·三十世家·衛康叔世家》「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告以紂所以亡者以淫於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自此始。為梓材,示君子可法則。故謂之康誥、酒誥、梓材以命之。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

史記》講說:康叔受封衛國時年紀尚輕,周公怕他擔當不起治理殷商遺民的重任,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康叔到衛國後,根據周公旦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衛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旦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衛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衛康叔治理衛國殷商遺民,體現的便是爻辭「有孚,血去惕出,無咎」的內涵。

二、晉國唐叔虞的建國方略「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沿用夏朝的政治治國,用戎人的制度來區劃土地。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發生叛亂,周公率軍平定叛亂。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將唐地分封給弟弟叔虞,叔虞於是成為唐國國君,故稱唐叔虞(「唐」後改稱為「晉」)。

唐國地處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唐叔虞受封治唐後,執行因地制宜、因事而異、因勢利導的「夏政」與「戎索」兼施並舉的建國方略。這一方略,既發揚夏民族的文化傳統,又尊重眾戎的風俗習慣,做到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這無疑是一個求同存異、寬厚包容的建國方略,是一個因時、因事、因勢而變革的建國方略。

唐叔虞堅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建國方略,秉承先祖后稷「啟播百穀」的精神,在汾、澮之間,大力發展農耕,有效地調動了夏民族與戎族的積極性,推行政策一年後,農業、牧業都得到顯著發展,政績斐然可觀。《尚書》中的《嘉禾》、《歸禾》,便是對唐叔虞的肯定、彰顯和褒獎。

唐叔虞治理唐國戎狄之民,體現的也是爻辭「有孚,血去惕出,無咎」的內涵。

血去」去除矛盾、衝突後,「惕出」便能從憂懼、擔驚害怕中出來,義同「出自穴」(需卦);「逖出」出來後離得遠遠的,義為「血去」後,會從「」中出來,且離得遠遠地,遠離「」、「」。

綜上,「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是講「小畜」積蓄時期,諸侯治疆屏藩要關注民情、順從民心,只有君民相互信任,才能避免民變,去除衝突,遠離危險,實現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爻辭的內涵為「得民心者得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成語「諱莫如深」中「莫」指的是周攜王的封國莫國?
以「包羞、匪、三、十」為例,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四、字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