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北大光華周黎安教授最新論文被頂級期刊AER正式接受

北大光華周黎安教授最新論文被頂級期刊AER正式接受

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周黎安與合作者所著論文Arrival of Young Talent: The Send-Down Movement and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被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國經濟評論》)正式接受。論文基於大量的微觀數據實證考察了中國「上山下鄉」運動期間知識青年對農村兒童受教育程度的影響,通過研究知青對農村教育狀況的改變,探尋中國農村人力資本的大規模積累及其對後續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於1911年由美國經濟學會創刊發行,被譽為美國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經濟理論期刊,也是世界公認的最具有學術聲望的頂級期刊之一。

周黎安教授在學術領域建樹頗豐,他在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發表論文已達60餘篇,曾經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者單篇論文引用率排名第一的稱號。「因學術,而思想,因思想,而光華」,周黎安教授此次的論文發表,也是光華管理學院一直堅持以通行的學術規範和科學理性的研究方法,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學問的一個縮影。

01

研究概述:

關注知青對農村兒童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從1968年開始,至七十年代末,大約有一千六百萬城市知識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插隊,這就是著名的「上山下鄉」運動。知識青年到了全國各地的農村,大部分是偏僻落後地區,主要是參與農業勞動,接受思想的鍛煉和再教育,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知青因為知識的比較優勢而「意外地」做了民辦老師,給當時接近2.5億的農村小孩帶來了潛在的教育機會。區別於已有文獻側重考察「上山下鄉」運動對知青自身的影響,周黎安教授的合作論文試圖估算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青年對接受地農村教育狀況的影響。

從實證分析的策略上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估計因果效應的准自然實驗。首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由中央政府發動,個人無法選擇目的地,因而具有相當的外生性;其次,那段時期戶籍制度比較嚴格,人口跨地區自由流動非常困難,因此不存在農村教育適齡人口內生地選擇接受教育的地區;最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是短期的,知青從七十年代末期開始陸續離開,為估計知青的「教育溢出」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時間窗口。

周黎安教授及其合作者從超過3000本縣誌收集了知青接受數據,同時結合多輪人口普查數據,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細緻嚴謹的實證分析。實證結果顯示,知青的到來顯著提升了農村兒童受教育年限,尤其提升了初中入學率。該效應在女孩和欠發達地區更強,這表明知青的到來不僅提高農村整體的教育水平,而且還有助於降低教育的不平等水平。當知青大規模「返城」之後,上述效應就迅速下降,但從未消失,這說明「知青效應」具有一定的持續性。論文還進一步發現,受到知青教育影響的農村小孩在未來更可能上高中,結婚年齡更晚,生育小孩的數量更少,也更可能從事技能密集型的職業。這些證據說明,知青帶給農村的不僅僅是人力資本的「數量」,也包括「質量」的提升。

周黎安教授的合作論文不僅第一次系統估計了中國「上山下鄉」運動——也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次人力資本的空間流動——對廣大農村教育普及的影響,而且也有助於理解其長期的經濟社會影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2001年「入世」之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背後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是來自農村且具有中等技能的勞動力,而他們當中大部分受惠於知青的「教育溢出」。

02

思想光華:

用頂尖學者的科學思維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周黎安教授多年來致力於政治經濟學、產業組織、經濟轉型與發展等領域的研究。他在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在官員晉陞激勵與行為、政府治理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者TOP600被引論文排行榜(2006-2018)中,他位列首位。

用頂尖學者的科學思維,基於科學的研究範式和方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周黎安教授一直踐行的,也是光華管理學院學者們的學術堅持。

光華在35年的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以學術為本」的價值取向。近些年來,在國際、國內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從量到質均位居亞洲學府前列。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Management Science、Marketing Science等國際最頂級的學術期刊上,光華學者的名字頻頻出現,影響比肩國際一流商學院;在國內兩大頂級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上的發表數量與質量,光華也保持領先地位。

而好的學術,好的研究,好的理論,不僅僅表現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更反映在紮根中國、研究真問題的「有用性」上。

周黎安教授的研究也十分注重服務社會需求。比如,「光華思想力」課題組承接的國家發改委關於「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之一《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實施路徑和重大舉措》,就由周黎安教授牽頭撰寫。課題組系統梳理和分析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機制的實施路徑和重大改革舉措,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除了理論層面的研究,今後我還會做更多的實踐調研,以學者的視角講好中國故事。這樣一來更能豐富理論價值,也更具實踐指導意義,體現光華思想力。」周黎安教授表示,他也期待更多的年輕學者加入到用科學理性的方法研究中國問題的隊伍中來。

周黎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應用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研究生項目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於北京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於斯坦福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政治經濟學、產業組織、經濟轉型與發展。在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出版專著《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第二版)》。在官員晉陞激勵與行為、政府治理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