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野釣:調靈、調釣的關鍵,是適應水情、魚情!

野釣:調靈、調釣的關鍵,是適應水情、魚情!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通過浮漂的上下浮漂,判斷魚的吃口狀態,決定是否提竿刺魚,直接關係到最終的漁獲多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應用中,因針對的目標魚、使用場所環境的差異,對浮漂的要求不盡相同。正如釣友問題中的描述「野釣對浮漂的靈敏度要求高嗎」筆者結合實踐經驗,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

野釣中相比黑坑,多數情況下浮漂靈敏度要求略低

浮漂調釣講究穩定性與靈敏性,但兩者並非獨自存在、互不影響,而是彼此間的相互配合,最大程度滿足垂釣需求。野釣環境複雜,時有颳風、走水,水底凹凸不平,緩坡、障礙物的情況,為保證浮漂能夠穩定,不至於隨意移動,有時需要犧牲一定靈敏度,採用釣頓的方式,增加鉤餌與水底的附著力。相比之下,黑坑水底則有平整、光潔許多。另外黑坑多輕口魚、回鍋魚,吃餌謹慎、小心,口輕、動作微小,需要提供浮漂的靈敏度以放大魚的吃口信號。但野釣則不同,目標魚基本都是生口魚,少有涮餌情況,吃餌力度比黑坑中的魚大得多,反應到浮漂動作上,則是沉穩、有力。不難看出,野釣中的浮漂靈敏度,相比黑坑而言,可適當低一些。

野釣水情、魚情不同,浮漂靈敏度要求不一

前文通過野釣與黑坑的比較,說明野釣中浮漂靈敏度略低,但只是整體相對而言,有些時候野釣也需要較高的靈敏度,當然有時也可適當頓一些,具體如下。

▲釣鯽魚、鯿魚等小體型魚浮漂靈敏度要求高些

鯽魚嘴小、唇薄,力量弱,攝食餌料時一般經過多次叼啄、吸食,少有一次吞下,因此需要提高浮漂調釣的靈敏性,及時準確反應出鯽魚的吃口狀態。比如出現大幅度的頓口,可能已經完全吞下,輕微的小口也能吞下,甚至需要利用快速提竿刺魚,所以靈敏度略高可大大放大這些信號,避免無法做出準確判斷,而錯失魚口。

▲冬季、早春野釣,靈敏度要求高

冬季、早春水溫低,大幅度低於魚的最適水溫,魚的活性、攝食慾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管是鯽魚,還是鯉魚,它們開口覓食的頻次,張口的力量大大減弱,即便是碰到可口的餌料,也是動作緩慢、輕微的觸碰、吸食。所以浮漂的動作也微弱了許多,有時甚至下頓半目,但此時魚已經完全吞下餌料。如果不及時提竿,有可能脫鉤跑魚。這時浮漂盡量尋找吃鉛量小的小漂,配合小鉤、細線,提高線組的靈敏度。魚吃餌力量不變的情況下,將這些浮漂動作放大!

▲釣掠食的黑魚、鯰魚,浮漂靈敏度可低一些

黑魚、鯰魚屬於掠食性魚,以小白條、麥穗、鯽魚或其他小蟲為食,處於食物鏈塔尖位置,少有天敵,它們攝食迅猛、乾脆,幾乎一口能將小雜魚吞下。所以垂釣這種魚,幾乎不再考慮浮漂的靈敏度,有時直接將浮漂高高豎起水面,一旦浮漂下頓、黑漂,甚至因頂起而橫在水面,這時提竿中魚是大概率事情。釣掠食魚,浮漂靈敏度不再是重點,不像釣鯽魚那般精細,顯得粗狂了許多,講究大線、大鉤、大餌,盡量避免切線、折竿的發生。

▲針對特殊水情、魚情,有需要釣鈍的可能

正如前文所講,野釣環境複雜,多有走水、颳風、小魚鬧窩的情況,這時不單單是靈與頓的問題,而是一種極頓釣法。比如經典的跑鉛釣法,重鉛沉底,利用與水底較大的附著力,穩定住浮漂,不至於被風浪衝擊的東倒西歪。同時重鉛帶動鉤餌迅速著底、就位,縮短鉤餌在水中的滯留時間,減少小雜魚中途截口的可能;就位後小雜魚再觸碰、叼啄、啃食餌料時,這些微小、瑣碎的信號將被過濾,只留下真實、有效的實口,再有浮漂黑漂、頂漂有魚上鉤的幾率大增。

寫在後面

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入手,首先對比了黑坑指出野釣整體靈敏度略低,同時分享了幾個不同情形,有時要求浮漂靈敏度高些;有時要求靈敏度低些。釣魚人應結合不同的水體情況、魚情狀態及時調整浮漂靈敏度,以獲得最佳的吃口狀態,以獲得更多漁獲。

原創:野釣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