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訓:厚道,厚德,然後才有厚福!

古訓:厚道,厚德,然後才有厚福!

古人推崇「厚」的智慧,由來己久。

「厚積薄發」,「厚德載物」,「宅心仁厚」……

厚,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靜水流深的沉穩。

厚,是一種笨拙的智慧,是一種深藏的遠見。

厚,是一種高尚的品格,更是一種可貴的心態。

古代君子畢生修養「厚」的功夫,可以用9個字概括:「行厚道,積厚德,養厚福。」

一、行厚道

《道德經》曰:「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真正有貴氣的人,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

古人治家與教育子女,多以「厚道」為先。

朱子治家格言講,「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厚道的人,見到窮苦的親人、鄰居,都應該儘力愛護、幫助他們,體恤他們的困難。

「與其見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天下皆是好人。」

在厚道之人看來,厚道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做人的準則。

厚道之人,能駕馭自我,馳騁四海;厚道之人,能海納百川,以德服人。

心存厚道,才能微笑著去接受生命中的痛苦與幸福,以一種洒脫的大度接受生命的考驗。

厚道宛如一輪明月,是真正人格的馨香。

二、積厚德

《周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傳統文化中總喜歡以自然萬物作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地之德,厚德正如渾厚的大地,有厚德作為基礎,生髮出的種種品質美德才能有所依傍,才可長盛不衰。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這是香港首富李嘉誠一生的寫照。

17歲時,李嘉誠在一家五金廠當推銷員,業績全廠第一,他卻要跳槽去一家塑料產品公司謀取發展。

臨別時李嘉誠找到老闆,認真地說:

「五金行業面臨的危機很大,塑料製品將迅速代替眾多木質或金屬製品,您要麼趕緊轉行做前景好的行業,要麼調整產品的種類,盡量避免與塑料品衝突。」

有人問他,都離開了為什麼要提醒前老闆,李嘉誠說:

「人生在世,要多替別人著想,不能眼看著有人要遭難而袖手旁觀,發現了問題不說我心中不安。」

厚道的人擁有著善的本性,也許在他人眼中未免「呆板」、不夠聰明,卻依然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李嘉誠還曾叮囑其子:「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先賺人心,後賺錢。

李嘉誠在香港乃至國際商界樹立起良好的風範,因恪守商業道德而贏得了高度的信譽。這千金難買的信譽,又回饋了李嘉誠無數財富。

老話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德便是做人之道,厚德,便是厚道;厚德,才能後得。

三、養厚福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處處顯露的聰敏未必能說明一個人的人品。

厚道看似樸拙,卻是最高級的聰明,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外出時撞見有人把他的馬殺了,並且正在一起吃馬肉。這些人得知他們正在吃秦穆公的馬後,都非常驚恐。

然而秦穆公不但沒有追究,反而請他們喝酒。殺馬的人非常慚愧,喝完酒就匆匆離開了。

過了三年,秦穆公被晉國攻打圍困。命懸一線之時,有一小隊人馬殺出重圍,冒死救出秦穆公。原來他們便是當年殺馬吃肉的那群人。秦穆公萬萬沒想到,幾年前的善舉竟然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做人要厚道,將心比心才能收穫尊重,睚眥必報只能兩敗俱傷,厚道待人反而會收穫共贏。

《紅樓夢》講道:「大凡做個人,原要厚道些。」

王熙鳳的精明人所共知,可是她的本性中,也能窺見幾分厚道。

體恤邢岫煙寄住之苦,「憐她家貧命苦,比別的姊妹們多疼他些」,始終予以善待。

對於來賈府「打秋風」的劉姥姥,王熙鳳最初雖有鄙夷,漸漸以誠相待屢次施與援手,甚至自己朝不保夕時,給劉姥姥的吃穿用度和錢財絲毫不短。

厚道讓王熙鳳成功託孤,使巧姐在樹倒猢猻散時「遇難成祥,逢凶化吉」。

厚道是一種遠見,你今天的厚道就是明天的財富。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會有所回報,這個回報可能很快出現,也有可能在將來出現,人虧天不虧就是這個道理。

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哀。」

人這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人生路總是很寬很長。

一個人如果一直行厚道,積厚德,終究會受到上天的眷顧,一定會贏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厚道,厚德,必有厚福!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四十四象,將在不久後應驗!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道教,究竟該弘揚什麼?
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