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類最遠人造物內核電池半衰期87.7年,為何48年後就沒電了?

人類最遠人造物內核電池半衰期87.7年,為何48年後就沒電了?

要問世界上最遠人造物是誰?相信不少人嘴裡會吐出5個字:旅,行,者,1,號,不論是10年前,還是現在,旅行者1無疑是人類最遠人造物,2012年就已經步入181億公里外星際介質,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航海家頁面實時數據顯示,旅行者1與太陽直線距離達到224.51億公里,這個數字每秒鐘刷新一次,因為旅行者1以16.9995千米/秒恆定速度向外飛去。

224.51億公里有多遠你清楚嗎?相當於150個天文單位(AU),每個單位等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從此刻算起,一縷陽光從太陽表面飛向旅行者1,也要等到20小時44分鐘29秒後,旅行者1才能接收得到,同理,人類通過地面深空網路無線電向旅行者1發送控制指令,要等到20小時後旅行者1才會反應,人類要確認旅行者1是否成功執行指令,要等待約40個小時。

在星際介質中,光線照度與距離成反比,陽光在經過20小時衰減後抵達旅行者1,光照已變得十分微弱。若站在旅行者1上以肉眼觀看太陽,直徑139萬千米的太陽縮放成只有筆尖那麼大小,幾乎成為了星星,因此旅行者1現在所在空間要用「漆黑」來形容,比地球夜晚還要黑暗得多,在這種環境中,用太陽能面板來獲得電力顯然行不通,因此旅行者1使用RTG核電池。

說起核電池,人們通常會聯想到核電站,以原子核裂變或聚變能量來獲得巨大電力,但RTG核電池原理並不是這樣,它是通過放射性元素的長期輻射來得到穩定電力。旅行者1照片顯示,它的吊臂上有三個圓柱狀物體,它們是三節RTG核電池,RTG核電池實際上是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RTG),每個RTG裡面存放24個鈈238氧化球。

鈈238是一種用人工方法製成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為87.7年,RTG核電池外殼是硅鍺熱電偶,能將鈈238輻射能量轉換成電力,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成功發射當天,RTG核電池能提供470瓦電力。因為有了三節RTG核電池,才讓旅行者1在過去43年中一直跟地球人類保持密切聯繫,送回大量寶貴數據,比如太陽系全家福照片,太陽磁泡形狀,星際介質宇宙射線強度等。

不過,RTG核電池並不能提供永久電力,科學家預計2025年後就沒電了,為何RTG核電池只使用48年就沒有電了?要知道半衰期為87.7年,每過去87.7年,鈈238就會減少一半,提供能量也跟著減半,也就是說要等到2064年,RTG核電池能量才減半。按理說,到2025年,RTG核電池至少能夠提供最初電力7成,即329瓦。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實際電力要比理論電力低得多,由於電力快速衰退,旅行者1從2007年開始陸續關閉科學儀器來節省電力,2007年關閉等離子子系統(PLS),2008年關閉行星射電天文學(PRA),2016年關閉紫外光譜儀(UVS),2018年關閉數據磁帶記錄器(DTR),2019年關閉陀螺儀。截止2020年8月7日,旅行者1上10大科學探測儀器已經關閉了6個,Nasa科學家預計,2025年關閉所有科學儀器。

電力快速衰退原因出在RTG核電池外殼硅鍺熱電偶上,硅鍺熱電偶是一個能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設備,隨著時間的流逝,熱電偶本身慢慢老化,將熱能轉化電能效率變低,另一個原因是熱電偶接頭因老化導致接觸不良問題,傳熱效果變差,電力供應自然受到影響。2025年後,旅行者1成為一個不受控制的人造物,流浪在星際介質中,如果是朝4.2光年外的比鄰星飛去,要73775年後才能抵達,7萬年後地球是什麼樣子,沒人能想像得到。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探索 的精彩文章:

地球上空閃電有多長,最長700公里,顛覆我們對閃電的認知
時間定了!星際飛船7月16日靜態火力測試,3天後150米高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