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胸痛到心跳驟停,這個人用「九死一生」的經歷揭秘3點啟發

從胸痛到心跳驟停,這個人用「九死一生」的經歷揭秘3點啟發

作者:?? 劉兆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一位中年男性,打羽毛球時突發胸悶,休息半小時後沒有減輕,反而出現了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雙手發涼等表現,1 小時後於急診就診。

這名患者入院後的經歷是怎樣的?

一、從心肌梗死到心跳驟停,爭分奪秒恢復心跳

醫生在詢問病情和查體後,懷疑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進行了心電圖檢查。心電圖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最快捷準確的手段。

結果提示為「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簡稱 STEMI)是冠心病中非常嚴重的一種情況,通常給心臟供血的冠脈已經發生了持續性完全堵塞。該患者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雙手發涼正是病情嚴重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診。

心電圖診斷心梗後,患者病情急轉直下,突然意識喪失,出現呼吸、心跳停止。

醫生迅速為其進行了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甦操作,同時心電監護顯示出現心室顫動(簡稱室顫)。

室顫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室無序地顫動使得心臟失去了正常的跳動節奏無法泵血,需要立即通過電擊除顫。

醫生立即給予了電除顫,6 分鐘後,患者的心跳恢復,但仍意識不清。醫生又實施了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其呼吸。

由於血壓下降,還給予了藥物維持血壓。做完上述處置後,暫時把患者從心臟停跳的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二、介入手術植入支架再通血管,心功能逐漸恢復

發生猝死者,即便搶救成功,仍處於非常危險的處境,隨時有再次發生室顫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醫生需緊急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了解心臟冠脈堵塞情況。

經家屬同意後,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后發現,冠脈最重要的一支——「左前降支」在起始部位幾乎完全堵塞,可以看到大量血栓,這提示心肌受影響的範圍很大,病情很危重。

對於這種情況,血栓抽吸和植入支架是常規的治療手段。醫療團隊立即進行了血栓抽吸並植入了一枚支架,以恢復血流。

術後第 2 天,患者恢復了意識,並且可以自主呼吸。醫生於是在第 3 天拔除了氣管插管,停用了呼吸機。

第 7 天時,患者從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轉至普通病房。

住院期間進行了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左心室前壁遠段運動減弱,左室心尖部變薄」,這些都是部分心肌壞死後遺留的改變,提示心臟的泵血功能受到了一定影響。

但是射血分數顯示為 54%,這是評價心臟收縮功能的指標,正常情況下要大於 50%。

可見,該男性此時的心臟收縮功能尚屬正常,心臟受心梗的影響較小。患者在術後第 10 天順利出院。

三、術後規律服藥、按時複查,持續康復中

出院後,醫生開具了以下藥物,要求堅持服用:阿司匹林(每天 1 次)、氯吡格雷(每天 1 次)、阿托伐他汀(每天 1 次)、培哚普利(每天 1 次)及美托洛爾(每天 2 次)。

急性心梗在經過救治後,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雖然通過介入手術開通了血管,但粥樣硬化的病變仍會進展,需要服藥以控制病情。那麼,上述藥物都有什麼作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屬抗血小板藥物,是治療冠心病的基本用藥。

顧名思義,這類藥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次形成血栓的風險,並且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結局。

急性心肌梗死及植入支架的患者,通常需要同時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以保持較強的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要堅持服用 1 年。

1 年後,通常可以停用一種,只保留阿司匹林堅持繼續服用。

他汀是最重要的調脂藥物。確診冠心病後,無論血脂是否升高,都需要服用調脂藥物,並且要堅持服用。

以他汀為基礎的調脂治療可以延緩斑塊進展、穩定斑塊,從而降低再次發生心梗等事件的風險。

藥名中帶「普利」的是一類名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的藥物,與藥名中帶「沙坦」的血管緊張素 Ⅱ 受體拮抗劑(ARB)同屬於一大類,也就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製劑(RAAS 抑製劑),可以保護心梗後的心臟功能,並預防心梗再發。

藥名中帶「洛爾」的屬於 β 受體阻滯劑,可以預防再梗、保護心肌,還可以降低因為心律失常導致猝死的風險,緩解心絞痛發作。

上述藥物各司其職,在心梗後為控制病情進展、預防再次發生心梗等事件發揮著重要作用。

患者在堅持規律服藥的同時,聽從醫生建議定期到心內科門診複查,沒有再出現心絞痛癥狀,活動量也逐漸恢復正常。

發病半年後複查超聲心動圖,顯示其原有的「左心室運動減弱和左室心尖變薄」的表現已消失,心臟結構恢復正常。

四、救治要點總結

此患者發生了冠心病最危急的情況——猝死,可謂「九死一生」,但是他不但活了下來,而且最終在生活質量、心臟結構及功能等方面幾乎與健康人無異。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

1、及時快速就診

自癥狀發作至入院就診,大約用了 1 小時。這樣迅速的就診帶來兩個好處。

第一,發生猝死時位於醫院,使得他可以獲得及時有效的心肺復甦,因此得以存活,並且有機會接受介入治療。

若猝死發生在院外,倖存幾率不超過 10%。第二,從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到介入治療、恢復血流的時間越短,壞死的心肌越少,未來心臟功能的恢復也就越好,這也是他最終恢復良好的重要原因。

2、及時有效治療

發生猝死後,通過及時有效的心肺復甦、輔以呼吸機等綜合治療,為後續治療創造了條件。

隨後,家屬沒有任何猶豫地接受了介入治療的方案。在訓練有素的醫療團隊協作下,發病約 2 小時就開通了堵塞的血管,避免了更多心肌壞死,為長期恢復奠定了良好基礎。

3、後續規範治療

術後,患者謹遵醫囑按時規律服藥,定期隨訪,使藥物的抗血栓形成、控制斑塊進展等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避免了心絞痛等事件再發,也很好地保護和恢復了心臟功能。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患者能吃點啥?上清單!這9種食物能控制血糖水平
媽媽和2歲孩子一起墜樓,還有多少人對產後抑鬱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