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慰劑效應有多強?明知是安慰劑,居然也起效……

安慰劑效應有多強?明知是安慰劑,居然也起效……


  來源:醫學新視點


  一個多世紀以來,安慰劑對照的隨機臨床試驗一直被認為是檢驗潛在新葯的金標準。不過,「安慰劑效應」也是人們常常能觀察到的有趣現象之一:在接受沒有活性成分的藥物或「假」干預手段但對此並不知曉的情況下,由於患者「相信自己接受了有效治療」,癥狀也會有所改善。


  更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即便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安慰劑,安慰劑效應也仍然存在。那麼,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是受試者刻意說了「好話」呢?《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帶來了證據:安慰劑確實會通過心理因素引起生理作用。

截圖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截圖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這項研究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學系學者牽頭完成。為了探討非欺騙性安慰劑(即人們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安慰劑)能否真正起到生理作用,研究人員進行了兩個平行的實驗,同時通過主觀感受和客觀生理指標,來測試非欺騙性安慰劑對改善情緒和大腦活動的有效程度。


  在兩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向兩組獨立的受試者展示了一系列圖片,包括可能會引起負面情感和中性的圖片,兩組播放順序和每張圖片播放時間的間隔略有不同。實驗1包括68名受試者,在觀看每張圖片後,都要求受試者通過1-9分評分來反饋心理感受。實驗2包括218名成員,研究人員在整個圖片播放期間對他們測量了情緒相關的腦電波活動。

  兩個實驗中,受試者都被分為兩組。所有成員都同時吸入了研究人員準備的鹽溶液鼻腔噴霧劑。不同的是,第一組成員被明確告知,這是安慰劑,不含任何活性成分,但如果他們認為這有用,可能有助於緩解不適感受。第二組成員則被告知,這種噴霧劑能夠改善生理指標。


兩項實驗中,都有近半數受試者明確知道自己接受了安慰劑(圖片來源:Pixabay)

兩項實驗中,都有近半數受試者明確知道自己接受了安慰劑(圖片來源:Pixabay)


  結果顯示,在實驗1中,當播放負面圖片時,非欺騙性安慰劑明顯減少了受試者自我報告的情緒困擾。而播放中性圖片時,兩組受試者的情緒反饋相似。


實驗1中,觀看負面圖片時,非欺騙性安慰劑明顯減少了受試者自我報告的情緒困擾。

實驗1中,觀看負面圖片時,非欺騙性安慰劑明顯減少了受試者自我報告的情緒困擾。


  在實驗2中,無論是負面圖片還是中性圖片,都引起了受試者腦電波的明顯波動。不過,當圖片出現時,非欺騙性安慰劑還是明顯減少了受試者與負面情緒有關的腦電波活動。



實驗2中,觀看圖片時,非欺騙性安慰劑組的受試者,與負面情緒相關的腦電波活動整體更輕微(b);在單張圖片播放的5000ms期間,腦電波大幅波動的時間更短(c-紅色代表波動大,藍色代表波動小)。

實驗2中,觀看圖片時,非欺騙性安慰劑組的受試者,與負面情緒相關的腦電波活動整體更輕微(b);在單張圖片播放的5000ms期間,腦電波大幅波動的時間更短(c-紅色代表波動大,藍色代表波動小)。

  作者之一,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Ethan Kross博士表示:「這些發現提供了初步支持,非欺騙性安慰劑不僅僅反映了應答偏倚——也就是促進受試者表達研究人員想聽到的那些效果,而且具有真正的心理生物學作用。」 


  研究人員提出,這種非欺騙性安慰劑效應在常規臨床實踐中也有應用潛力,用好安慰劑「心勝於物」的效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不開藥物而是提供安慰劑來幫助患者。「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被告知安慰劑的有效效應,每天服用兩粒毫無副作用(也沒有活性成分)的糖丸,就能讓人減輕壓力。」研究通訊作者,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員Darwin Guevarra表示,「這些實驗結果讓這一場景更有可能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端午放假三天 私家車自駕遊走高速免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