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來源:原理


  1927年,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洪德(Friedrich Hund)在研究原子是如何結合形成分子時,發現了量子世界中的一個極為神秘的現象: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像原子、電子和其他量子尺度的粒子可以「穿越」本該不可逾越的障礙,像幽靈一樣穿「牆」而過。


  這些量子粒子所穿越的,其實並不是是一個物質性的障礙,而是可以限制這些粒子的勢壘。例如一個被捕獲的電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逃脫束縛,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從球場的一個洞中突然消失,再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另一個洞中。

  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自發現以來,物理學家對這一有悖直覺的效應已有了較好的理解,並將它用作於一些技術的基礎,例如量子計算技術,以及能夠成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然而,對於量子隧穿過程中的一些細節,物理學家們仍不甚了解,例如量子隧穿的發生需要多長時間?這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任務,因為量子隧穿過程所設計的時間尺度非常之小,這對實驗中用於計時的時鐘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將有著極高的要求。


  這一問題終於在2019年迎來了重大突破。由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Igor Litvinyuk領導的研究團隊,測得了氫原子中的電子隧穿出原子的速度。

  在實驗中,他們使用極短的激光脈衝照向原子,這輕微地擾動了電子,增加了電子隧穿的可能性。接著,他們測量了激光脈衝的亮度何時達到峰值,並假設這便是電子開始隧穿的時刻;當電子隧穿出原子時,他們會測量電子的逃逸速度和方向,再利用這些信息計算出它是何時從勢壘的另一邊出現的。


  最終他們測得,電子在不超過1.8阿托秒的時間內就從原子中隧穿而出,這是極短的一段時間,即便是光,在這段時間內也只能行進十億分之幾米。有人認為,這幾乎意味著,量子隧穿過程是瞬間發生的。但這種說法其實存在爭議。因為雖然從這項研究中,物理學家測得的時間長度幾乎為0,但並不等同於說電子在勢壘中存在的時間為0。而且關於電子在勢壘中存在的時長問題,在這項研究中並沒有得到檢測。


  現在,故事似乎有了新的進展,由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Aephraim St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報告了他們通過計算原子在一個勢壘中存在的時長,測得了量子隧穿所需的時間。


  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藍色激光構成的勢壘,將超冷的銣原子推入了激光勢壘。他們通過利用原子的自旋,將原子自身製成了微型的「秒錶」。這些原子就像是一個個微小的旋轉著的陀螺,當它們通過磁場時,陀螺的主幹會穩定地繞圈擺動。通過跟追蹤原子在磁場中的擺動方向,就可以追蹤時間。他們創造了一個只存在於勢壘中的磁場,測量了原子在進入這個勢壘之前和之後的擺動位置,然後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原子在這個激光勢壘中大約停留了0.61毫秒,然後才從另一側「跳」了出來。


  這樣的實驗結果表明,量子隧穿的持續時間並不為0,而且勢壘的厚度和原子的速度決定了原子在其中停留的時長。

  究竟哪個實驗結果更接近真相?隧穿效應是接近瞬間發生,還是需要若干毫秒的時間?這個問題或許沒有簡單的答案。


  這兩種實驗結果之間的差異,源自於長期以來量子物理學對於如何在納米尺度定義時間的爭論。在過去一個世紀,物理學家對時間作出過很多不同的定義,單獨來看,這些定義都各有其意義,然而有時它們又會做出互相矛盾的預測。這也是為何在過去的十年里出現了眾多的爭論。


  以量子隧穿為例,有物理學家認為,隧穿是不可能瞬間發生的,因為實驗設備具有天然的缺陷,因此你永遠不可能真的精確測得一個為0秒的過程;而有的物理學家則對「量子粒子在勢壘中存在的時間」是否是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概念都表示質疑。我們知道,量子粒子的一些屬性是不明確的,它們以概率的形式存在。如果把粒子想像成是一種在空間中擴散的波,它的確切位置是不確定的,例如它可能有50%的概率在這個位置,50%的概率在另一個位置。這些模糊的屬性使我們難以判斷粒子究竟是在何時「進入」或「離開」了勢壘。如此一來,也就無法判斷量子過程是在何時開始、何時停止的了。


  所以究竟哪一個實驗結果是對的?或許它們都對。Litvinyuk對此就回應道,儘管他們為量子隧穿所需的時長描繪了兩幅截然不同的圖景,但他認為這兩個實驗結果之間並沒有什麼爭議或差異。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時間定義實際上是不同的。


  Steinberg表示,未來,他希望能更細緻地研究原子穿越勢壘的軌跡,從而得知粒子在勢壘的開端、之中、末尾所花的時間。而這其中也涵蓋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認同原子「處於勢壘之內」的說法。

  許多物理學家認為,量子理論表明,對一個量子系統進行的任何測量都會在本質上改變這個系統,從而阻礙我們了解客觀的現實。這種爭論被廣泛稱為量子力學的「測量問題」,它導致了對量子力學的許多解釋,還包括這樣一種觀點,即每當有人進行測量時,宇宙就會分裂成平行的分支。


  儘管這兩個實驗結果都沒能徹底解決隧穿需要多長時間的問題,但它卻再次激起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便幾乎再無任何進展的關於對時間定義的爭論。那時的物理學家只能在理論上爭論對於時間的定義,缺乏可用來測量隧穿所需的時間的技術。但現在,物理學家有了兩種不同的用來測量隧穿時間的技術。分析和比較這兩種不同的系統,或將有助於物理學家更接近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專家:未發現食用海鮮感染證據 但盡量別接觸生肉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