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我們預測未來的感受是如此困難?

為何我們預測未來的感受是如此困難?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當前這段時間,人們對疫情期間的「新常態」展開了許多討論。不知有朝一日,等我們回到忙碌的辦公室、或者去健身房和電影院時,會是什麼感覺。有些人表示,他們已經想像不出自己還能做這些事情,更別提去擁擠的酒吧跳舞、或是擁抱和親吻自己的朋友了。


  但我們到底擅不擅長猜測自己未來的感受呢?答案是:「並不是很擅長。」這就意味著,對於自己的生活,我們並非總能做出最佳決策。


  我們在預測自己未來的感覺時,會自然而然地參考過去的經歷。這是種不錯的方法,但我們往往會側重於回憶最近的幾次經歷。比方說,我們在想像明年坐火車出行時,我們不會重點回憶過去若干年間坐過的上百次火車,而是會忍不住回想起自己上一次坐火車的情景。如果你上次坐火車時,乘客們都戴著口罩、看上去一臉緊張,在我們想像未來的旅行時,腦海中就會忍不住出現這個畫面,即使我們並不清楚口罩還要戴多長時間。

如果你問某人明天想不想去吃義大利面,對方在你提問時肚子越餓,同意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你問某人明天想不想去吃義大利面,對方在你提問時肚子越餓,同意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們會下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當前的感受上。當慢性頭痛患者描述自己疼痛的程度時,他們的描述更容易受前一天的疼痛程度所影響。我們在思考事件時,我們的認知過程總傾向於極端化,即更注重「第一次」和「最近一次」。這種現象名叫「影響力偏誤」(impact bias)。它還會導致我們傾向於關注事件的主要特徵。例如,假設我們要去鄉下的一間小酒館吃午飯,我們也許會想像自己坐在美麗的花園裡,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享用著美味的食物。相比之下,我們不太可能去想像前往這家酒館的過程、在室外尋找空桌的經歷、餓著肚子等上菜的煩躁心情、以及回家路上遇到堵車的可能性。


許多人都害怕去看牙醫,但真正痛苦的時刻其實轉瞬即逝。

許多人都害怕去看牙醫,但真正痛苦的時刻其實轉瞬即逝。


  如果在我們的預期中,未來的某起事件是積極正面的,我們就更傾向於關注那些好的方面;而如果是消極負面的,我們就會忍不住去想那些不好的方面。例如,我們總覺得去看牙醫的整個過程都充滿了痛苦,但實際上,和接待員交談、把外套掛起來、或是走出診所這些行為都是中性的,最痛苦的時刻也許只會持續一小會兒。你可以從積極的角度來解讀這種現象,這意味著事情並不像我們預期的那麼糟糕,不過可能也沒那麼好就是了。


  然而,「影響力偏誤」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我們也許會以為,一份薪水豐厚的新工作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假如這份工作能讓你不必再為金錢煩惱,那的確有這種可能,你的朋友們也會紛紛來恭喜你。但如果你本來就不愁錢花,還很喜歡你現在的工作,而且和同事們關係很好,換工作也許就不是最佳選擇了。要邁出換工作這一步,你必須確定,多出來的這部分收入可以用在使你更快樂的事情上。


就算你買彩票中了大獎,也不會每時每刻都沉浸在中獎的狂喜中。

就算你買彩票中了大獎,也不會每時每刻都沉浸在中獎的狂喜中。

  我們還容易高估自己未來的情緒激烈程度。在一項研究中,一些大學生被要求預測自己學校的球隊在下一場比賽中獲勝或落敗的話、自己會是什麼心情。而過了幾天後,再次被問起這個問題時,他們都表示自己高估了自己在球隊獲勝後的喜悅程度、或輸球後的失望程度。這是因為,比賽當天還會發生其它事情,也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但在同一項實驗中,如果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在進行預測之前、先描述一番自己生活中平常的一天是什麼模樣,他們的預測結果就會更加精確一些。


  哪怕是比吃麵條和贏球賽極端得多的事件,也會發生這種現象。對於足以改變人生的重要事件,我們也會高估自己喜悅或悲傷的程度。例如,就算是買彩票贏了大獎的人,也不會每時每刻都在開香檳慶祝、試駕跑車、或是帶上所有朋友一起度假。在意外事故中不幸殘疾的人也不會一直沉浸在震驚中、哀嘆自己人生的巨變。


  無論是中彩票還是出事故,人們在想像這兩種情況時,通常都會將關注點放在事情剛發生時產生的震驚上,並默認這些感覺會一直持續下去。但人們忘記了自己是會不斷適應和調整的。無論你在事情剛發生時感覺快樂還是絕望,這些感受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退。


  總的來說,這是件好事。就像我們有生理上的免疫系統一樣,心理免疫系統也會保護我們。它會引導我們多注意極端情況,幫助我們做出保證自身安全的正確決策。但要記住,它也讓我們學會了不斷適應,即使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所料,我們也能堅持下去。

  對於生活中發生的大部分事件,我們都能較快地習慣它們,而且比我們可能以為的快得多。比如漲工資之後,你的喜悅之情用不了多久就會消退。


  既然我們更容易關注極端的、第一次發生的、或近期經歷的體驗,並且這使得我們無法準確預判未來的感受,我們又怎樣才能做出正確決策呢?


  不妨諮詢一下有過這類經驗的人的觀點,或是問問身邊的人如何看待你面臨的選擇。因為在思考其他人的選擇時,我們往往能看得更長遠一些。但是一定要問對問題。不要問「我應該接這份新工作嗎?」而是問「如果我接了這份工作,你覺得我的日常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例如,一項研究發現,長時間通勤與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關聯,在已婚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你為了換個大房子而搬到離上班地點較遠的地方,你可能會多出一個空房間。但這個房間偶爾才會用到一次,通勤的痛苦卻每天都要經歷一番。而如果你先和朋友們聊一聊,他們也許就會指出這一點。

  我們最近經歷了許多個「第一次」。我們也許會重新回到辦公室,也許還會坐飛機。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第一次的經歷總是最奇怪的,尤其是剛開始的10分鐘。但人類有著超乎尋常的適應能力,我們很快就會適應這些全新的生活方式。等我們第二次經歷時,就不會再感到奇怪了。(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量子保密通信再下一城:千公里級量子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