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新浪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宇宙之美在於它的廣博浩瀚,而微茫渺小的生命則美在其存在的光輝。這世界的本質誕生於宇宙大爆炸的瞬間,從那一刻起,你我的身體皆是粒子,你我皆為星辰之子,乃至你我今日的相遇便都是久別重逢。在這廣袤的宇宙空間里,科學家們始終在用科學應對挑戰,以基礎科研的方式探索世界萬物的奧秘,從根本上闡述世界的基本法則。探索物質奧秘,追尋科學本質,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於2016年特別設立了物質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物質科學獎由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共同捐贈。2016年至今,共有7位科學家獲得物質科學獎,他們均是在物質科學、物理、天文、化學等基礎及應用領域成就極為卓著的科學家。今天就讓我們藉由這篇盤點,帶你一同回顧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人。

  歷屆物質科學獎獲得者


  2016 薛其坤



  薛其坤,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他的發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激發出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有望進一步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超導的臨界溫度,從而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他引領加速信息技術革命進程,是致力於攻克量子世界制高點的科學「匠人」。

  2017潘建偉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國際量子信息技術引領者」。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他的工作使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18馬大為


  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馬大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以氨基酸銅的絡合物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氮鍵的高效構築,為含苯胺片段的藥物及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種簡便、實用的方法。他的成果在工業上產生了上噸級的應用,足以改寫化學教科書。


  2018馮小明



  馮小明,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設計合成了系列手性雙氮氧配體及催化劑,這種少有的「全能型」不對稱催化劑,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他的成果被國際公認,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影響深遠。

  2018周其林



  周其林,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設計和發展了多種新型手性螺環配體及催化劑,被稱為「周氏催化劑」。超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帶動了手性催化劑的發展,提供了高效合成手性藥物和關鍵中間體的新方法、新技術,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他將多個不對稱催化反應由不可能變為可能,至今仍保持著分子手性催化劑的世界記錄。


  2019王貽芳


  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陸錦標



  陸錦標(Kam-Biu Luk),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教授。


  王貽芳和陸錦標領導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首次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他們的發現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對未來粒子物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成就不僅使中國高能物理得到國際讚譽,更為未來粒子物理的發展及國際合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20


  用科學闡釋自然新規律,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在即,究竟誰能折桂物質科學獎,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缺维C只知道吃橙子?这些果蔬你也值得拥有
木衛二海洋可能適合生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