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華嚴專刊】滅除憂患苦惱的唯一道路

【華嚴專刊】滅除憂患苦惱的唯一道路

《大念處經》

?——培養覺醒的心

第一集

各位同修,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是我們十日密集禪修的第一天,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禪修所要修的法。

《大念處經》里給我們介紹了一條非常清楚明了,直接滅除所有痛苦和煩惱,走向涅槃解脫的路。這也是所有佛法的中心,因為不論是大乘的禪宗、凈土、密宗,還是小乘的解脫道,它的中心都是出離輪迴獲得解脫,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自度和度人。

那麼,解脫的路在哪裡?就在此時此刻,就在當下。用什麼去解脫?用心。輪迴是因為心迷惑了,而解脫是因為心覺醒了,迷惑和解脫都是心,迷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解脫的時候就很清楚了。

解脫要靠覺悟,心覺悟到當下的真相。當下的真相是什麼?就是一切現象都是無常苦空的,不可執著的,執著了就受苦。所以我們要鍛煉的,就是怎麼樣在當下看破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不可執著的,都是因緣聚散的,沒有什麼可得的。只有當下覺醒了,不執著無常苦空的現象,才能跳出輪迴,跳出輪迴也是在當下。

所以任何的宗派、任何的人,都可以來學習這個法。但是它不是文化知識,而是一個覺醒的功夫,我們現在就要來培養鍛煉這種覺醒的功夫。

大家看《大念處經》。

《大念處經》的「大」指的是詳細的、廣大的介紹;「念」就是正念;「處」就是所要正念當下的地方;「經」就是從迷惑到覺悟的路。廣大的正念正知當下的真相,而從迷惑到達解脫,就是「大念處經」。

下面我們就要來看,怎麼樣解脫,怎麼樣覺悟。覺悟才能解脫,不解脫就是煩惱,解脫了就沒有煩惱,所以用覺悟破除迷惑,就能從煩惱走向解脫。

「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次,世尊在拘樓國劍磨瑟達磨城中,與拘樓人在一起。當時,世尊對比丘們說:比丘們!比丘們回答:世尊!世尊接著說了以下的開示。」

「拘樓國」,是印度當時的一個國家。「劍磨瑟達磨城」,是這個國家的一個大城。「世尊」,就是世間所應該尊敬的、德行圓滿、智慧圓滿的佛陀。當時佛陀與拘樓族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比丘們說:「比丘們!」

「比丘」就是受二百五十條戒的男眾出家人。比丘代表了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乃至參與的居士們,因為比丘是正法住持的中心。所以佛陀喊了一下比丘們,比丘們回答,偉大的世尊!當時佛陀說了下面的開示。

「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凈、克服愁嘆、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注意!這句話非常重要,它是這部經總的綱領,所以在導言的部分。

佛陀說,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凈、克服愁嘆、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只有四念住這條道路,可以讓眾生從不清凈的煩惱中得到解脫,得到清凈。清凈就是沒有煩惱的心,不清凈就是煩惱的心。這條路也可以讓眾生克服憂愁、哀嘆,這條路還可以滅除眾生的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等一切憂患。

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等三界輪迴的苦。苦苦就是身心受迫害的苦,壞苦就是先樂後苦,行苦就是身心剎那變異不能把握的苦。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那麼滅除三界輪迴的苦,克服輪迴的過患、憂患,就要依靠這條路。

這條路還能讓眾生實踐真理、體證涅槃。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涅槃就是一切苦都消失。應該怎樣去落實這個真理,然後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沒有苦而完全解脫的涅槃呢?就是依靠四念住。

四念住就是四念處,就是心安住在四個地方來觀察,也就是觀身體的不凈,觀感受的苦,觀心的無常,觀法的無我。具體應該怎麼做?(待續)

版權聲明:

Copyright statement:

本文圖片選自網路,由華嚴大道場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The pictures in this article derive? from online resources and have been edited by editors of Wechat account Huayan School. Please include this statement when reposting.

圖片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The copyright is reserved to original authors and respected by us. Please contact us for any copyright issues and we will remove the content upon request.

點「在看」,分享法喜

關注華嚴大道場

走向幸福、智慧、解脫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大華嚴禪寺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禮拜文殊菩薩
【華嚴專刊】如是利益 悉皆自得